181 《道咸同光四朝诗史》
清诗总集,甲集八卷,乙集八卷,清孙雄编纂。雄原名同康,字师郑,江苏昭文(江苏常熟)人。光绪甲午(1894)进士,吏部主事,有《郑斋类稿》。
“道咸同光”指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这是清王朝急速衰落、清统治全面崩溃的时代,而且由于随着西方的船坚炮利而来的西方文化使得中国与中华文化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奇变”。从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以后,内忧外患层出不穷,重大历史事件接连不断。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诗人,只要对现实稍加关注,便可以触及许多重大社会问题。此书所收诗篇多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社会问题的史诗。孙雄是忠于清王朝的。他收辑表现内忧外患的诗歌作品的目的是希望引起整个统治阶级的注意,以挽救危亡,另外也有借诗以存史之意。他说:“而吾所录无以名之,姑名诗史,亦史料而已。以为史则去取必严,以为史料则去取之不严,留以待后人之去取可也。”书中多录史诗,如张维屏描写鸦片战争中事件的《三将军歌》等。登录当代的作品则多取之于作者的手稿。书的编排按时代先后。每集卷一、卷二为道光朝作品;卷三为咸丰朝作品;卷四为同治朝作品;卷五、卷六为光绪朝作品;卷七为闺秀;卷八为方外、藩属等杂类。每个诗人皆附小传,编者最初计划分甲、乙、丙、丁四集印行,结果只出了甲、乙二集,辛亥革命爆发,清室下台,编者哀叹此为古今未有之“人伦奇变”,并感到再编下去毫无意义。于是便中止了编辑出版。
有宣统三年(1911)编者自印本。
182 《近代诗钞》
清未民初诗总集,三百七十卷,近人陈衍编纂。衍有《宋诗精华录》已著录。
此书收自清咸丰初年(1851)至辛亥革命之后陈氏所能见到的诗人作品共三百七十家,人各一卷,但作品数量差距很大。本书所选作品多为抒写个人感情和日常生活琐事之作,很少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诗篇。每位作者名下附有小传,并间附《石遗室诗话》中的有关评语。陈氏论诗取法宋诗,他认为道咸之后主持诗坛的是祁轠藻、曾国藩等人。此选即以祁氏开端,选同光派(取法宋诗的诗人多生活在清末同治、光绪之间,故称之为“同光派”)诗人最多。陈宝琛(宣统废帝之师)以后作者计占全书五分之一左右,而诗界革命参加者的作品则选得很少,而且多非其代表作。至于与辛亥革命相呼应的南社诗人的代表者则未能入选。革命者如秋瑾这样有特色的作者也未入选,因此《近代诗钞》是缺乏近代代表性的选本,只能说是个流派选本。书中过分突出了曾国藩在晚清诗坛的地位,夸大了他对近代诗歌的贡献和影响。
此书不选寿诗、拟古诗,少选咏物、长庆体、柏梁体、长短句,因此入选作品一般都具有艺术性。同光体的代表作者和代表作品也均可见于此书,因此它还是研究近代诗歌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籍。
有商务印书馆1924年排印本。
183 《晚晴诗汇》
清诗总集,二百卷,近人徐世昌编纂。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斋,直隶天津人。光绪进士,清末协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曾任东三省总督、邮传部尚书、内协理大臣。1914年任袁世凯政府之国务卿。1918年由安福国会选为大总统,1922年下台,退居天津,后病死。
此书收录清诗二万七千余首,作者六千一百余家。编者云:“选诗义例本竹篘《明诗综》,参以渔洋《感旧》,归愚《别裁》,不分同异,荟萃众长,?尚神思,务屏伪体。自名家、大家外,要皆因诗存人,因人存诗,二例并用,而搜逸阐幽,尤所加意。”态度比较通达,对于清初到清中叶的诗基本上照顾到各派、各种风格、题材的作品。大家、名家则多“采其尤以示规范”的作品。对于一般作者则相对比较宽泛,编者还采辑到省、县方志,各朝清诗选本和抄本,保存了一些流传稀少的作品和名不见经传诗人的历史资料。对于晚清作品由于耳目所及,利益攸关,所以多存偏见。一些倡导“诗界革命”的作者入选作品较少,而且多非其代表作。如谭嗣同选诗十二首,多为描写山川风景的行旅诗,而表现其对于黑暗现实强烈不满,急切地希望变革的作品则选得很少。又如林纾以新乐府形式反映社会重大问题的作品很多,而选入《诗汇》的却是清亡后他朝谒清陵的作品。革命派诗人如高旭、宁调元、张光厚(此书不录生人之诗,但编者辑此书时高、宁、张俱已下世)等人无只字入选。他们在清末所写的“振华夏之新声”、呼唤革命和欢庆革命的作品,在近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徐世昌无视这些诗人,不仅由其审美趣味所决定,也反映了其政治立场上的保守与反动。书中的评论文字,大多平实,可资取者不多。此书为清代卷帙最大的总集,为清诗研究提供了线索。
有1927年退思堂刻本,另有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排印本。
184 《南社诗集》
清末民初诗总集,六册,近人柳亚子编纂。亚子(1886~1958)初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字严庐,再更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县人。初受康有为等变法派人士影响,后转向民主主义革命,与高旭等人创建南社,1903年后结识章太炎等革命家,加入了同盟会、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不断进步,一生与各种黑暗势力斗争。
南社是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南社诗人以诗歌为武器向腐朽、反动的清统治作坚决斗争,并以高亢嘹亮的歌声呼唤革命和欢庆的到来。他们不宗唐、不宗宋,要创造崭新的诗风,表现时代的革命精神;他们诗作的基本主题是“期待灭仇雠”“不灭匈奴誓不归”的凌云壮志和叛逆精神;他们还有许多怀念、歌颂明末清初抗清民族英雄的诗篇,用以表现自己的向往和追求。“南社”名于“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
此社酝酿于1907年冬,正式成立为宣统元年十月初一(1909.11.13),在苏州虎丘集会,后多次集会。辛亥革命期间社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与革命运动相呼应,此书便是这些作品的结集。
全书共收南社社员三百五十人之诗作,其代表作家如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宁调元、宋教仁、杨铨、黄兴都有代表作品录入,这些有的录之于南社社刊《南社诗录》,有的采之于作者诗集,为南社诗歌中卷帙最多的合集。其顺序则依姓氏笔画,后附作者姓名籍贯考。卷前有胡环琛《南社始末》、柳亚子《我和南社的关系》、曹聚仁《纪念南社》、徐蔚南《南社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
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华文书局排印本。
185 《诗女史》
妇女诗总集,十四卷,拾遗二卷,明田艺衡编纂。艺衡字子艺,钱塘(浙江杭州)人。以岁贡为徽州训导,后辞归。艺衡性磊落,以著述为事,大约生活于隆庆万历间(1567~1620)。
妇女写诗,肇自先秦。许穆夫人之《载驰》,曾著录于《诗经》。“国风”“小雅”中一些民间歌谣,也当有妇女作品,有些文士甚至认为“‘三百篇’大抵妇人之所作”。自此以后,妇女吟咏,累代不绝。南朝刘宋始有《妇人诗集》之编纂,但久已佚。传世较早,对后代影响较大者是明代编辑的妇女诗文总集。明代妇女受压迫极深,但妇女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所以历代妇女总集的搜集整理也逐渐被文人所注意。此书就是明代编纂较早的一部历代妇女诗歌创作总集。田艺衡肯定了妇女在社会中与男人相等的地位:“乾坤异成,男女适敌。”至于“内外各正”,只是“职有所司”,分工不同罢了。对于历代不重视搜集妇女著作,他深表不满,并致力于搜集古往今来的妇女诗作,编成此集。
此书本着“人有善必彰,言无微而不齿”的态度,广泛搜罗。他说:“自五帝至秦,以其邈远,故所必录;自汉至六朝,则事略而诗详;自唐至五代,则事详而诗略。”(上引皆见该书《序》)于宋元,则突出大家、名家,明代只是偶录所见罢了。由此可见,田氏编此书之目的还在于“以诗存人”“当为续史”,借编辑历代妇女诗歌以保存有关妇女和妇女问题的史料。
本书编者是明代人,也不脱明人著述之风气。田艺衡往往好古炫博,而考订却极为疏略。如《皇娥歌》本出于王嘉《拾遗记》,本为志怪小说家言,而田艺衡则断为上古嫘祖所作,甚为荒谬,也颇为后人所垢病。
此书有明嘉靖间刻本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