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濂洛风雅》
理学家诗总集,六卷,南宋金履祥编纂。履详(1232~1303)字吉父,号仁山,兰溪(今属浙江)人。受学于南宁著名理学家王柏,为一代名儒,召为史馆编修,未赴而宋亡,遂隐居著书,一生著作甚富。
此书惟收宋理学家之诗。本来“诗”与理学家无关。“洛学”的代表人物程颐连杜甫这样受儒家思想影响之深的诗人都要责难,说“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是“闲言语,道出则甚?”按说理学家们本来不该写诗。可是传统的教育中就有关于读诗和写诗的内容,有了这种教养,在周围文人士大夫都能写诗的环境中,就不免会有写诗的冲动,这正如会游泳者,在江河湖海就不免有游泳的冲动一样。理学家写了诗,后世就有理学家诗歌的编辑。本书是第一部理学家诗集,起自北宋周敦颐,终于王柏、王侣,共四十八人,书前仿吕本中《江西诗派图》作《濂洛①诗派图》,以师友渊源为统系,并附有濂洛诗人简单生平仕历。
金氏选编此书大约就是以人为纲,以时代先后为系,后履祥馆于唐良瑞家,他以为濂洛诸人之诗虽然皆属风雅,但风雅也有大小正变之别,周、鲁之异。于是唐氏把铭、箴、诫、赞、咏四言者为风雅之正,放在第一卷,楚辞、歌骚、乐府、韵语为风雅之变,列为第二卷。五言、七言古风为雅之再变,绝句律诗为风雅之三变,这些放在第三至六卷。理学家诗有其独特点。虽然此书《序》中所言:“仁山先生所辑濂洛诸子诗率皆天籁自鸣,出于风雅,无一不根于仁义,发于道德,宣尼复起,其必采而录之矣。”这些话未免有溢美之处。但却表达出理学家诗歌的特点,即其内容多为演绎儒道,阐明义理。但“理”与“情”不是完全对立的,有时亦可以“以情载理”。理学家有些作品,发于性情,以阐明性理,也有可读之处,这一点在介绍朱熹诗集时即已谈到。它们与“平典如道德论”的两晋玄言诗不同。此集所选的作品
①濂,指周敦颐,他生于濂溪。洛,指程颢、程颐,他们是洛阳人,宋理学家以此传系为正宗。
也有不少属于此类,这是上乘。此集所选有些根本不能算诗,如开篇周敦颐之《拙赋》以及一些祭文,《东铭》《西铭》等,这些在形式上都不合格,内容上则更不能算诗。有些在形式上似诗,如《门扉》“有风还自掩,无事昼常关。开合从方便,乾坤在此间”只能算押韵之“谜语”,还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以酣畅之笔描写刹那之感受,用以表现某种义理(从诗的角度来看就是“理趣”),如“云淡风轻近午天”,“南来北往休便休”等诗,这些作品对明、清理学家诗也有一定影响。
此书有《金华丛书》本,被收入商务印书馆民国间排印之《丛书集成》。朝鲜黄泌秀将此书分订为四卷名曰《增删濂洛风雅》。清朝张伯行选周敦颐、程颢、程颐到罗洪先等十七人之诗凡九卷,亦名《濂洛风雅》,从选目到编排都与金履祥所编书不同。
122 《月泉吟社诗》
宋诗总集,一卷,南宋吴渭编。渭字清翁,号潜斋,浦江(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曾为义乌令,宋亡不仕,退居于家。
“月泉”得名于月泉书院(浦江城北有月泉)。南宋诗社林立,为互相唱和、以文会友之所。宋亡后吴氏成立月泉吟社,邀请遗老方凤、谢翱、吴思齐等主持社事。至元二十三年(1286)春,诗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五言、七言律诗,次年正月得诗两千七百三十五首,选中二百八十名,为刻前六十名诗七十四首,附摘句三十三联。每人均用假名,而寓真名于其下。诗皆以田园隐逸生活为题材,藉以表现作者寄情田园,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消极反抗心理和故国之思。风格以温厚和平为主,多用比兴手法。这种结社征诗的形式对后世影响很大,此书的价值还在于它刊登宋代诗社的形制以及它在征诗时所列的社约、题意要求、誓诗坛文、诗评章则等,卷末附有赏格,据此可以想像南宋诗社的情形。吴氏立社征诗其目的还在于广泛联络遗民,结交社友,故入选之诗的作者的风格也很相近。
此书常见者有明毛晋所刊《诗词杂俎》本、清《粤雅堂丛书》本、《金华丛书》本。
123 《谷音》
宋诗总集,二卷,元杜本编。本(1276~1350)字伯原,学者称清碧先生,清江(今属江苏)人。吴越大灾,岁饥,曾上救荒策,元惠宗时曾为翰林学士,称疾固辞,归隐
。
杜本之父杜谦曾在文天祥军中参加抗元斗争,毁家以佐军。杜本继承父志,十分同情宋遗民。他早年漫游,多与这些憎恨异族统治的“节士”“幽人”结交,记录了他们的悲愤之作。此书便是这些作品的精选本。书中共选诗一百零一首,作者二十四人,无名氏六人。所选录的诗歌多沉郁悲壮、感慨苍凉之作,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如皇甫明子的《海口》写道:“穷岛迷孤青,飓风荡顽寒。不知是海口,万里空波澜。蛟龙情幽沉,怒气雄屈蟠。峥嵘抉秋阴,挂席潮如山。荧惑表南纪,天去何时还。云旗光惨淡,腰下青琅。谁能居甬东,一死谅非难。呜呼朝宗意,会见桑土干。”其愤怒激越之情,呼之欲出。诗人与元统治者不共戴天,最后在南宋灭亡那一年“痛哭蹈海”而死。他们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连主张兴象高妙、神韵天成的王士?都赞美说“谁嗣箧中冰雪句,《谷音》一卷独铮铮”,可见其感人之深。
此书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四部丛刊》影印旧抄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以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为底本,并校以《四部丛刊》本排印出版。
124 《瀛奎律髓》
唐宋律诗的流派选本,四十九卷,元方回编选。回见《桐江续集》。
方氏论诗推崇“江西诗派”。此书即宗江西而排斥西昆,倡“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之说,开诗歌流派之间党同伐异之风气。全书共分四十九类:登览、朝省、怀古、风土、升平、宦情、风怀、宴集、老寿、春日、夏日、秋日、冬日、晨朝、暮夜、节序、晴雨、茶、酒、梅花、雪、月、闲适、送别、拗字、变体、着题、陵庙、旅况、边塞、宫阃、忠愤、山岩、川泉、庭宇、论诗、技艺、远外、消遣、兄弟、子息、寄赠、迁谪、疾病、感旧、侠少、释梵、仙逸、伤悼,每类均有题解,如“登览类”解释说:“登高能赋,于传识之,名山大川,绝景极目,能言者众矣。拔其尤其以充隽永,且以为诸诗之冠。”
书中间有批点,批语着重发挥“江西诗派”的论诗主张,注重诗法、技巧,把江西诗派师友相传的句法、字眼、变体、拗句一一揭示出来,逐篇论其优劣,探其幽微,标榜格调,提出“诗先看格高而意又到,语又工,为上;意到语工而格不高,次之;无格无意,又无语,下矣”,并对西昆派作了尽情的抨击。批语中有些记录入选诗篇产生的背景或此诗作者的简单的生平。清厉鹗所编的《宋诗纪事》中的“事”的部分多取材于此书。宋代一些小家不传于今者,亦赖此书以存。
“瀛奎”取义于十八学士登瀛洲与五星聚奎之意。“律髓”谓律体之精髓。清中叶纪昀撰《瀛奎律髓刊误》在序中言方回论诗有三弊:党援、攀附、矫激,选诗亦有三弊:矫语古淡、标题句眼、好尚生新。纪氏的批评有一定道理。
有清康熙间吴之振刊本和乾隆间纪昀评点卢氏广州刊本。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瀛奎律髓汇评》,其中汇集了冯舒、冯班、何焯、纪昀、赵熙等人的评语。
125 《宋诗钞》
宋诗总集,一百零六卷,清吴之振、吴自牧、吕留良编选。
之振(1640~1717)字孟举,石门(浙江省桐乡县)人,以贡生授中书,慷慨好施与,曾受到巡抚范承谟的旌表,学无不通,尤锐意于诗,学宋人不专主一家。吴自牧为其侄。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又名光轮,字用晦,号晚村,石门人。明亡后力图举事抗清,家财散尽而事终不成,落发为僧,改名耐可。
此书之编由于明代嘉靖、隆庆以来诗家尊唐抑宋,吴《序》言由于人们鄙薄宋诗“宋人集覆瓿糊壁,弃之若不克尽,故今日搜购最难得”。吴氏认为“宋人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不知者或为‘腐’”。明代前、后“七子”尊崇盛唐,其末流则流于肤廓、叫嚣,渐为读者所厌,人们感到学习盛唐也有弊病,又转向宋诗学习。而此集之编,目的在于向学习者提供宋诗范本。所以选宋诗不取“近附于唐”者,而“尽宋人之长”,用心破天下宋诗近“腐”之说的荒谬。吴氏叔侄与吕氏在水生草堂读书,共修此书,黄宗羲亦曾参与意见,最后由吴氏叔侄完成。目录中列诗人一百家,实收八十四家,每集之首系以小传并附有评论考证。书中所收卷帙繁浩的别集往往详前而略后,入选之诗间有误入,有些小注误入题目。每小集前面的作者小传及其评论得失参半,如评王安石晚年小诗说“论者谓其有工致无悲壮,读之久则令笔拘而格退。余以为不然。安石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于闲澹之中。独是议论过多,亦是一病耳”,就较为准确。
《宋诗钞》价值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宋诗,把近百家宋代大诗人的别集的精萃集于一编,为研究与学习宋诗提供了方便。
此书完成于康熙十年(1671),最早有康熙间刻本,常见者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排印《国学基本丛书》本。另有1986年出版的中华书局标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