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五七言今体诗钞(惜抱轩今体诗钞)
唐宋律诗选集,十八卷,清姚鼐编选。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学者称惜抱先生。安徽省桐城县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曾任刑部郎中,后改《四库全书》馆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因母老乞归养。后主安徽敬敷、扬州梅花、南京钟山诸书院凡四十年,为“桐城派”代表人物。
此书分五言今体诗九卷,选录唐五代五律,七言今体诗九卷,选录唐宋七言律诗。王士?《古诗选》只选古体,此书为补王之不足而编,其中也贯穿了桐城派论诗主张。他们认为诗法通于文法,他之所以选律也是因为:“七律之妙,在讲章法与句法。句法不成就,则随手砌凑,软弱平缓,神不旺,气不壮,无雄奇杰特。章法不成就,则率漫复滥,无先后起结,衔承次第、浅深开合,细大远近,虚实之分,令人对之昏昧,不得爽豁,故句法则须如铸成,一字不可移易……章法则须一气呵成,开合动荡,首尾一线贯注。”(《昭昧詹言》卷十四)因为律诗法度森严,可以印证桐城“义法”中的“言之有序”。所以姚氏用此选本作为宣传其主张的教本。桐城派诗论家方东树的《昭昧詹言》即是用此书中入选的诗篇作为论律体诗的根据和实例的,故后来吴生说《昭昧詹言》“所录方、姚诸老微言要旨至多”。其中不少当得之于《五七言近体诗钞》。
此书有嘉庆三年(1798)历城方氏刻本。
中华书局民国间排印之《四部备要》亦收此书。
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排印本,今人曹光甫校点,名曰《今体诗钞》。
27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诗文总集,一百十八卷,明张溥编纂。溥(1602~1642)字天如,江苏太仓(江苏太仓县)人。崇祯间进士,授庶吉士,崇祯二年(1629)组织当地名士,创为文社,以“世教衰,此其复起,名社曰‘复’”。这个社团在反对阉党和抗清斗争中起过作用。
唐以前作者别集至明末只存不到三十家,大多散佚,张氏在明张燮《七十二家集》、冯惟讷《古诗纪》基础上拾遗补阙,网罗放佚,辑成此集,上起汉代贾谊,终于隋代薛道衡。两汉魏晋南北朝重要的诗人如曹操、曹植、王粲、阮籍、潘安、刘琨、郭璞、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緿、何逊、徐陵、庾信等人专集俱收入书中,并有所增益。前后共一百零三家,唐以前除《诗经》《楚辞》和无名氏作品外的重要诗歌作品都可见于此书之中,给研究者带来了便利。特别是每家之前俱附有“题辞”,或介绍作家生平经历,或评作家思想倾向,或品藻诗文的高下、特色,多有创见,这个“题辞”已经别编一集,在坊间流通。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张氏对每个作家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表现出他对汉至隋这段文学发展有总体性的认识。
此书的毛病是:一、张氏虽已声明“别集之外,诸家著书,非文体者,概不编入”。但这个原则并未贯彻到底,也有说经(如董仲舒之集,专录论春秋阴阳的文章)、史类(如褚少孙补《史记》)文字的阑入。二、有些诗人,应编专集而未编,如左思等。
此书有张氏原刊本,常见者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8 《文苑英华》
诗文总集,一千卷,诗二百卷,宋太宗时李窻、扈蒙、徐铉、宋白等人奉旨编纂。窻(925~996)字明远,深州饶阳(河北省饶阳)人。曾为参知政事,拜平章事。扈蒙(915~986)幽州安次(河北省安次县)人,字日用,曾任史馆修撰。徐铉(917~992)扬州广陵(江苏省扬州市)人,字鼎臣。在宋时直学士院,官给事中,散骑常侍。宋白(936~1012)字太素,大名(河北省大名县)人,官至刑部尚书。
此书为宋初朝廷所编四大部书之一(其他三部为《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它是收录上起南朝梁末,下至五代与《文选》相接的一部诗文总集。共收诗赋杂文作品近两万篇,作者两千二百余人。其中唐代作品最多,约占十分之九。作品按类编排,共分三十八类。它卷帙浩繁,保存了大量诗文作品,许多无传的作者的作品赖之以存,为后来《古诗纪》《全唐诗》等总集所取材。此书编于太平兴国七年(982),成于雍熙三年(986),由于成书草率,且书出众手,编者也屡易人,所以问题很多,未能付梓。真宗景德四年(1007)又命人作一次“删繁补阙”的工作,祥符二年(1009)又复核一次,但其缺点、错误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书中所选诗歌多为试贴和官场应酬之作,内容空洞,艺术性不高。大量的作品堆砌词藻典故。其选录比例也有失当之处,如宋之问选了一百三十首,而柳宗元只选一首。南宋彭叔夏撰《(文苑英华)辩证》十卷,纠其舛谬重复,清劳格又著《辩证拾遗》。
《文苑英华》初刻于南宋嘉泰元年(1201),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复刻一次,常见者有中华书局1962年影宋本(残缺处以明刻补)并附有彭、劳二书。
29 《乾坤正气集》
诗选集,二十卷,清顾沅编选。沅字湘舟,号沧浪渔父,道光中(1821~1850)官教谕,家藏旧籍及金石文字为三吴之冠。嘉庆之后清朝很快衰落,道光二十年(1840)爆发了鸦片战争,从此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此书出版于鸦片战争前夕,不能不说编者预感到了时代的危机,所以才“阐幽发潜,裒集商周以来忠臣义士之诗”,以达到“革顽懦”“资劝惩”的作用。其所录皆为“忠臣义士”之作。他们“或亮节著于疆场,或直声震于朝野,或被诬放斥而守身不二,或遭时变故而矢志靡他”(见大《乾坤正气集》自序)。他们有的以功业昭著,有的以正气盛人,皆为“论诗歌以见志”者。这些作品对“正人心,易风俗”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编者从《古诗纪》《全唐诗》《宋诗存》《宋诗钞》《宋诗纪事》《中州集》《全金诗》《元诗选》(顾嗣立)《历代诗选》(曹学)《明诗综》以及笔记说部,各省方志中选录三百余人,起于周初之伯夷叔齐,终于明末,每人皆说述其事迹并略加评论,以宣扬其“正气”。编者所说“正气”虽也指“公而无私,计一国不计一家,为天下不为一身,至舍其身家以为国,而及天下”,但这个“公”带有强烈的封建性,往往和封建“纲常”、“名节”结合在一起,所以虽然书中所选之诗多是富于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但编者的用意还在于挽救清朝的危亡。
在此之后顾氏协助姚莹又编纂专门收文章的《乾坤正气集》(也称大《乾坤正气集》,则称专门收录诗歌的二十卷本《乾坤正气集》为小《乾坤正气集》)五百七十四卷,收屈原至明朱集隽辞赋杂文集一百零一家。
小“乾坤”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顾氏艺海楼刻本。大“乾坤”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袁江节署求是斋刊本。
30 《声画集》
古诗总集,八卷,南宋孙绍远编。绍远字稽促,居里不详,约为淳熙(1174~1189)时人。
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大类,其思想、艺术都达到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到了宋代,诗已经成为文人画的组成部分。孙氏认识到“画之有益于人也多矣,今之世而识古之人,知古之事;生长人间而睹碧落之真……凡宇宙之内苟有形者皆能藏吾室中”,这些都是要靠图画实现。画难遍得,因此辑题画一集,以便能时时观览。全书分二十六部分,包括古贤、故事、佛像、神仙、仙女、鬼神、人物、美人、蛮夷、赠写真者、风云雪月,州郡山川、四时、山水、林木、竹、梅、窠石、花卉、屋舍器用、屏扇、畜兽、翎毛、虫鱼、观画题画、画壁杂画等。其分类标准不一,其编次也过琐屑。不过这也是宋代书坊刻分类诗文时特有的风格。集中所收诗逾千,宋代一些题画诗赖此以存。并可以“因诗而知画,因画而知诗”。北宋苏轼“少陵翰墨无形画,韩丹青不语诗”(《韩马》)。张舜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声”(《跋百之诗画》)。南宋钱鍪“终朝涌公有声画,却来看此无声诗”(《宋诗纪事·次袁尚书巫山诗》)。此书名即用此意。
有清康熙间曹寅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