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首页 | 新著一览 | 书业新闻 | 网上校书 | 一瓣书香 | 联系我们

 

王学泰 

   

《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

第一辑历代诗歌总集

 

 


2004年7月出版
ISBN: 7-80504-849-5
定价: 68.00元

 

 

 

 

106 《唐诗别裁》


  唐诗选本,二十卷,清沈德潜编选。德潜有《古诗源》已著录。
  此书选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分体编排,并附有简单的评注。沈氏倡“格调”说,崇尚“温柔敦厚”的诗教。他编选这个选本的目的是说明“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使学诗者懂得作诗必“先审宗指,继论体裁,继论音节,继论神韵,而一归于中正和平”。在强调诗的感化作用的同时引导学者注重体制、声调,从形似达到神似,其论诗比王士?的“神韵”说具体,易于为人接受,但也容易流于浮泛。编者在选诗与评论中都贯穿了自己的诗学观点,但不流于偏颇,因为入选作品量大,它有充分的篇幅照顾到包括初、盛、中、晚唐各个时期、各体和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编者还特别说明此选是兼王士?《唐诗三昧集》和高《唐诗品汇》之长。
全书以李白、杜甫为宗,二人入选的诗篇几乎占全部入选作品的五分之一。在选诗时能注意到各家之长,如李白多选他的古诗、歌行和七绝,律诗就选得很少,杜甫则偏在重其古诗、律诗,绝句则选得很少,唐代诗歌中艺术性较高的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基本都能入选,故此书问世之后,影响较大,流传很广,至今它仍是有助于欣赏、了解唐诗面貌的提高性的读本。
  此集名取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有剔除伪体,广泛继承之意。
  有中华书局1973年据乾隆二十八年(1763)教忠堂刊本影印本,另有俞汝昌《唐诗别裁引典备注》二十卷,为道光间刻本。

107 《唐宋诗醇》


  唐诗选本,四十七集,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主持选订。弘历(1711~1799),清世宗(雍正帝)第四子,1736年继位,做满六十年皇帝后退位于其子,为太上皇,庙号高宗。其在位时注重文治与思想统治,很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他本人也酷爱作诗,其诗有四万余首,为历史上产量最高的诗人。
  此书取唐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宋苏轼、陆游等六人诗作编为一集,用以和《唐宋文醇》的唐宋八大散文家相对,表彰这六位诗人在诗史上的特殊成就,并用之宣扬封建主义诗教。弘历对清初以宋诗为宗和后来的王士?提倡“神韵”之说,以“王、孟、韦、柳”为极轨的创作倾向都是不满的。他认为“宋人不解‘温柔敦厚’之义,士?不解‘兴观群怨’之旨”,这些都影响了诗歌的教化作用。他说:“昔圣立教,莫先乎诗。原其始发于性情,致其用通于政治,既备兴观,动关君父。朱子所谓教被于万世者也。”可见统治者是如何注重诗歌,他们自觉地把它当做统治工具用。乾隆初年朝廷“乡试”“会试”增加考排律一首,于是坊间专刻为应制学习的排律,以供场屋之用。弘历认为这种风气影响了诗教的推行,所以他才推出这部注重诗歌思想内容的选本。
  全书以李白、杜甫为正宗,以白、韩、苏、陆为羽翼,书中各家篇目之前有总评,每首之后有诸家评,用以提示主题,分析艺术特点。评语多出于朝中儒臣梁诗正。
  此书最初有内务府刻本,后广布各省,允许刊刻,刊刻极多,几乎使海内诗人人手一部。

 

108 《唐诗三百首》


  唐诗选本,六卷,清蘅塘退士(孙洙)编选。洙(1711~1778)字临西,号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乾隆辛未进士,历官邹平、卢龙、大城县令,为官清正。
  此书选诗三百一十首,分体编排,后四藤印社在刻印此书时又增加了杜甫《咏怀古迹》三首。孙氏选诗目的是为子弟学诗,所以没有门户之见,其选入集中的多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有很高的艺术性,强烈的感染性。其中长篇巨制较少,多数易懂、易诵,故颇受初学者欢迎,得广泛流传。家塾以之为课本,成为学诗的启蒙读物,这和它选入作品少而精有关。它对唐诗和诗歌写作的普及也起了很大作用,民间遂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谚语。但此书也有许多不当选的作品入选,如五律的第一篇为唐玄宗的“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这样缺乏艺术性的作品也能入选,是由作者的皇帝身份决定的。
  因为此书流传广泛,故注本很多,最早的注本是清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有东海文艺出版社据咏言堂刻本印。另外有清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由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据四藤社本断句排印出版。

109 《读雪山房唐诗钞》


  唐诗选本,三十四卷,清管世铭编选。世铭(1738~1798)字缄若,号韫山,武进(江苏常州)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由户部主事迁郎中,授御史,工制举业,从游者甚众。
  清乾隆著名诗人洪亮吉对王士?之《唐诗三昧集》和沈德潜之《唐诗别裁》都有所不满。认为“其病在于以己律人,又强人以就我”。这是指他们在选唐诗时有标榜他们所鼓吹的“神韵”说、“格调”说的倾向,这样必然影响对唐诗的全面介绍。与此相反,洪亮吉赞扬《读雪山房唐诗钞》说:由此选中可见唐诗人“一人有一人之面目,一人有一人之性情,各不相肖,各极其工”(见洪《序》)。管氏本人也说他选此书“意在备一代之大观,赅三百年之正变”,全面反映唐诗面貌。全书共选诗三千九百余篇,按地支分体排列,分为十二集。不标初、盛、中、晚之目,亦在每体之前,就此体源流大旨发表意见(见本书“诗词曲论”部分),颇有所得。总之这是一个较能反映唐诗艺术成就全貌的选本。
  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

110 《唐诗真趣编》


  
唐诗选析本,一卷,清刘宏煦、李德举编选。刘字复亭,李字霁园,其他不可知,估计为乡村塾师,亦三家村学究之类。
  此书可能即是他们课徒教本,刻印极差,但其中有一二点可取之处。他们强调“诗贵得趣,趣真自佳”,并进一步解释说“剪彩为花,虽艳而弗鲜;木雕泥雕之人则不能言动色笑焉,是可知真趣之说矣。诗而讲规法,炼格调皆末着也,唯视于趣为衡”(见《叙例》)。编者还指出“真趣”出于自然,唯此读者才能产生共鸣。他还描写“两情浃洽”(指作者与读者)的情景,和读者在共鸣之中所产生的审美愉悦。这些说法虽近于“性灵”说,但不像那些提倡“性灵”说的名家动辄引经据典以吓人,而多是从日常生活与读书实践中能够领会到的道理去阐释的。
  全书只取五绝二十四首,七绝三十六首分体评析,也时有胜义。如讲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二句时说,“‘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清故觉月近于人”。“清旷极矣,烟际泊宿,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弥觉家乡之远”。此亦读诗有得之言,并对学诗者有所帮助。虽小才微善,也足著录。编者拟解绝诗后再解律诗、古诗,但后两部分未见刻本。此书有清刻本。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