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首页 | 新著一览 | 书业新闻 | 网上校书 | 一瓣书香 | 联系我们

 

王学泰 

   

《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

第一辑历代诗歌总集

 

 


2004年7月出版
ISBN: 7-80504-849-5
定价: 68.00元

 

 

 

 

86 《唐写本唐人选唐诗》


  此书为敦煌石室所出唐人编选、唐人书写唐诗选本,不分卷,也不著编选者姓名。
  从所存卷中避讳来看,编者当是唐中叶人士,全书仅存六页,其残存者有王昌龄、丘为、陶翰、李白、高适五人及一不知名者诗作七十一篇,残二篇,此不知名者经考证知为盛唐李昂。
  书中所收之诗在《全唐诗》及各家专集中所不载者有二十四篇,其他各篇虽存于《全唐诗》或各家专集中,但文字歧异很多,篇题也有异同,可资校勘之用,此残卷用实物证明了唐代诗歌在唐代影响之大,在遥远的西部边塞也有人书写、编选、传播,也可见李白、高适、王昌龄等人的作品为当时人们所喜爱的记载(多见于唐代笔记)殆非虚语。
  此书收入《唐人选唐诗》,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6年排印本。

87 《唐人选唐诗》


  唐诗选本丛书,十种,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
  唐人编选的唐选本流传至今的仅十种,此书全部收入。各个选本编选目的、宗旨虽然不同,但从唐人所选的本朝诗中可见唐人对唐诗的评价,并从中可以研究唐代文艺思想的演变和社会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对理解唐诗的繁荣、发展和演变也有很大帮助。书中提供的资料(如作者生平,时人对他们的评价等)也十分宝贵。所入选的诗篇还有校勘价值,因此,将这些选本编为一集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其中包括:1.《唐人选唐诗》是敦煌石室发现的唐诗写本;2.《箧中集》一卷,元结选;3.《河岳英灵集》三卷,殷选;4.《国秀集》三卷,芮挺章选;5.《御览诗》一卷,令狐楚选;6.《中兴间气集》二卷,高仲武选;7.《极玄集》二卷姚合选;8.《又玄集》,韦庄选;9.《才调集》,韦鄃选;10.《搜玉小集》一卷,不著编选者姓名。
  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排印本。另有傅璇琮主编的《唐人选唐诗新编》,此书在原编基础上又增加了《翰林学士集》(许敬宗)《珠英集》(崔融)《丹阳集》(殷)《玉台后集》(李康成),每书之前皆有长文介绍。

88 《十种唐诗选》


  唐诗选本丛书,十七卷,清王士?编纂,士?(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因避雍正皇帝讳,又改为“士正”“士祯”),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台(山东省桓台县)人,顺治进士,官到刑部尚书,谥文简。为当时著名诗人,倡神韵说,著作甚富。
  此书包括“唐人选唐诗”九种和姚铉《唐文粹》所录诗的十种唐诗选本的选本。王氏在《才调集选序》中说:“唐代诸选,殷、元结之流,以风骨相高,最为杰出。独令狐氏《御览诗》暨是集(指《才调集》),专尚风调,而鄃短于持择,为识者所少。余之有是删,殆亦韦氏之诤臣欤?”对《唐文粹》,王氏说:“姚氏编诗起甲终癸,分类琐屑,条目众,余概为汰去,而次第仍其旧。”可见编纂这个选本丛书之目的还在于提倡“神韵”说。但为什么删削唐人选本而成此书,韩?(士弟子)以为渔洋论诗与“殷()、芮(挺章)诸君子鉴裁千载而合也”。徐乾学(士友人)认为唐诗“神解妙悟,多得自然,风骨神韵,迥非近代所及”。而这种精神实质,后人很难掌握,譬如“一门以内,父子兄弟,群众长少,道家庭间事。如方里而井,主伯亚族,共言沟洫阡陌曲直之数,非道路人推测语也”(见徐乾学《序》)。既然唐诗的“意寄兴情”“机趣神采”只有唐人才更能领会,当然要到唐人选的唐诗中去求古人“遗则”了,王氏前辈尤侗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他在序中说:“老杜已集唐之大成,乃以唐人选唐诗曾不存一字……又如开元、大历间高岑王孟、元白韩刘皆有盛名于时,使其亲操笔削,必能擅长,何以阙然不作?若韦鄃、殷、高仲武、芮挺章辈,不过唐人中下者,其所编纂,反流传后世,岂诗与选,其道有不相谋者与?试质之先生,当有以折其中矣。”这种态度虽未免有些煞风景,但也有一定道理。
  此书中《又玄集》为赝本。此集初刊本不易得,常见者有罗延斋重刊本。

89 《唐百家诗选》


  唐诗选本,二十卷,宋王安石编选。
  安石此书系王氏在担任三司度支判官时曾和史学家、藏书家宋敏求一起编辑的。选诗一千二百余首,作者一百零四家,偏重中唐、晚唐,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韦应物、韩愈、孟郊、柳宗元、白居易皆一首不选。有人(见严羽《沧浪诗活·考证》)以为这些大家都有专集不必再选,其实入选者之中如刘禹锡、李商隐等也皆有专集;又有人以为此选是就宋敏求家所藏有之书而选,未选者可能无书。而安石自序说:“次道(宋敏求)出其家藏唐诗百余编,委余择其佳者,次道因名曰《百家诗选》。废日力于此,良可悔也。虽然,欲知唐诗者,观此足矣。”认为此书集中了唐诗的佳作,并未言由于宋敏求提供的书籍有限,某些重要诗人有遗漏。而是说“欲知唐诗者,观此足矣”,颇为可怪。宋人多议此书,蔡眥《西清诗活》即指责安石,持择不当。周?《清波杂志》为之辩解。稍后一些的晁以道说:“次道家多唐人诗集,荆公尽即其本择善者签贴其上,令吏抄之。吏厌书字多,辄移荆公所取长诗签置所不取小诗上。荆公性忽略,不复重视,唐人众诗集以经荆公去取皆废。今世所谓《唐百家诗选》曰荆公定者,乃群牧司吏人定也。”(《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这是因见到此书选目之怪而产生的这种说法,还是事情本来如此则难以判断。王士?驳斥此说:“如删长篇,则王建一人入选者凡三卷,乐府长篇悉载,何未刊削,王右丞、韦苏州十数大家,何以绝句亦不存一字?”(《分甘余话》)王士?又在《香祖笔记》中言及宋荦得到《唐百家诗选》宋刻残本时说:“盖亦详于中晚,而略于初盛,宋人选唐诗大概如此。意初唐、盛唐诸人之集,更五代乱离,传者较少故也。”这也可备一说。
  此书最早刊于安石生前,现传世最早刊本为元符戊寅年(1098),书前有章安杨蟠一序,书中按日、月、雨、雪、云等分类编排。分类编排为宋代书商所热衷,此书殆亦书坊所为。此仅残本,现藏于日本,有影印本行世。另有以作者为序的编排本,这种编排本大概最接近王安石原本。传世最早的刊本是南宋乾道五年(1169)刻本,前有倪仲傅序。清康熙间江苏巡抚宋荦据此“乾道本”重刻于苏州。

90 《三体唐诗选》


  
唐诗选集,六卷,南宋周弼编选。弼字伯?,汶阳(山东省汶上县)人。宋末江湖派诗人,著有《端平诗隽》。
  此书名《三体唐诗选》是只选唐诗中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为当时初学作诗人提供作诗之法而编著,每体之中分若干格,并细致剖析各种“格”的写法。如七绝分为七格,包括“突接”“虚接”“用事”“后对”“拗体”“侧(仄)体”等。在解释此格时说:“绝句之法,大抵以第三句为主,首尾率直而无婉曲者,此异时所以不及唐也……以实事寓意接,则转换有力,若断而续,外振起而内不失于平妥,前后相应,虽止四句,而涵蓄不尽之意焉。”七律分六格,曰“四实”“四虚”“前虚后实”“前实后虚”“结句”“咏物”。所谓“四实”,言“中四句皆景物而实。开元、大历多此体,华丽典重间有雍容宽厚之态,此其妙也。然后入于虚,间以情思。故此体当为众体之首,昧者为之,则堆积窒塞,寡于意味矣”。“四虚”“谓中四句皆情思而虚也。不以虚为虚,以实为虚,自首至尾,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五律分为七格,有“四实”“四虚”“前实后虚”“前虚后实”“一意”“起句”“结句”。所谓“一意”为“时出度外,纵横放肆,外如不整,中实应节”。这些“格”的准则不一,使人有不伦不类之感,但周氏通能够“别裁规制,究切声病,辩轻重于毫厘,较清浊于呼?”之法不可谓不备矣(清高士奇《三体唐诗选辑注序》)。书中所选诗以中晚唐为主,诗多婉曲绵丽,而不流于轻佻靡弱,论诗法又很细腻,足以医江湖派末流粗疏油滑之病。
  这个选本在元明两代十分流行,几乎家弦户诵,翻刻极多。至明代前、后“七子”提倡“诗必盛唐”之后,中晚唐诗没有市场,才逐渐不被人所重。此书原刻已不可见,日本古代刻本,系翻刻元代至大二年(1309)刊本,三卷,前有裴庾季昌序、方回序,唐代十道图,以及唐朝开基、混一藩镇各图。此本最近周弼原编之旧。后世注释愈多,分卷愈繁,有六卷本、二十卷本等。由元释圆正注本,清高士奇补注。有康熙高江村刊本。周弼原本,又名《砂碛唐诗》三卷,有明刊本。另有日本享保十八年(1718)平安书林刊本。此本在注释上略有增益。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