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rostore.com

首页 | 新著一览 | 书业新闻 | 网上校书 | 一瓣书香 | 联系我们

 

王学泰 

   

《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

第一辑历代诗歌总集

 

 


2004年7月出版
ISBN: 7-80504-849-5
定价: 68.00元

 

 

 

 

61 《汉诗统笺》(汉乐府三歌笺注)


  汉诗注本,三卷,清陈本礼笺注。本礼字嘉会,号素村,江都(江苏省扬州市)人。家中藏书丰富,勤于考订著述,大约生活于嘉庆、道光时期。
  此书分三部分,分别注释汉乐府中的《郊祀歌》《铙歌》《安世房中歌》。汉乐府号称难读,这三组诗尤为难读。过去注家甚夥,清朝也代有人注。陈氏认为过去的笺注没有完全解释清楚词句,更未能发掘诗歌之精义,所以他才对此三组诗详加笺注疏解。注者对此三组诗写作时的背景,结合当时礼制风俗做了比较可信的解释。为此,注文不仅引据经籍史传,而且还引用了早已不被注意的纬书。注者有较深厚的文字学知识(陈本礼有考订注释《急救编》专著),故书中关于词字的音释义训比较准确,解释诗意,疏通语句也较为清晰顺畅,如注《练时日》言“此章全仿《东皇太一》,袭其意变其体”。前四句点名请神,然后以“九重开”一句冒下,章法整练,众鯺并至。末章专咏女乐,中间以“编观此”三字结上,以“眺瑶堂”三字启下,为上下枢纽,脉络缜密之至。一首古色奇响,幽气灵光神秘而古奥的诗章,只用不长的文字就把全篇大义讲清楚了。并点明了汉初楚文化对汉乐府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汉武帝之喜好,和汉代立国基础也有关系。注中也有一些牵强之处,把乐府诗中一些表音文字都解释为有实义,则不免产生了不少牵强附会。
  有清嘉庆露轩刊本。

62 《汉魏乐府风笺》


  汉魏乐府诗选注本,十五卷,近人黄节选注。节(1873~1935)字晦闻,广东省顺德县人。曾参加南社,以诗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在北京大学教书,并从事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工作。
  此书为黄氏在北大教书时所用的教材,故引证广博,以期给读者更多的知识。所谓“风”,注者解释说:“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盖为风也”。并举例说:“《艾如张》《雉子斑》野人之作,风也。”“兹篇中所采皆汉魏乐府风诗,曰‘风笺’。”全书主要采于“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共录诗一百五十六首。书中题解,详述源流,介绍不同的看法,并详加解释。笺注则广为采摭,对于已是《文选》李善注的则加以补正,对于《文选》“五臣注”,《玉台新咏》中的吴兆宜注,《古诗笺》中闻人絯注则有所抉择(二书都收有汉魏乐府诗)。注后则裒集诸家评论。最后为“释音”,以解释这些诗篇用韵情况。
  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排印本。
  ①松陵:今江苏省的吴江县。

 

63 《松陵集》


  诗总集,十卷,唐陆龟蒙编。龟蒙(?~881?)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吴郡(江苏苏州)人。举进士不第,曾作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后一直隐居在松江的甫里。与皮日休相唱和,号称“皮陆”。
  松陵①为唐代苏州镇名,亦为苏州别名。唐末崔璞为苏州刺史,皮日休为从事,陆龟蒙往访,二人相互作诗唱和,当时在吴者如颜萱、张贲、郑壁、司马都、李鄃、崔璐、魏朴、羊昭业等皆有和作,共得诗六百九十八首,其中以近体为主,多是游览、咏物之作,所描写也多为苏州、太湖及其附近的景物,咏物亦多吟咏与隐逸生活有关的事物,如咏渔具、樵人、酒、茶等,特别是关于酒茶部分,记录了吃酒饮茶的器物、制度、风俗,对于研究古代饮食文化颇有参考价值,集中还有追录前代清远道士、颜真卿、李德裕等人诗作五首,总为一集,是传至今日较早的唱和诗集。
  常见者有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本。

64 《唐文粹》


  唐代诗文总集,一百卷,其中诗九卷,北宋姚铉编纂。铉(968~1020)字宝之,庐州(安徽省合肥市)人。太平兴国进士,官至两浙转运使,善文词,尤长于诗,富于藏书。
  姚氏对于唐末以来柔靡颓放的文风非常不满。这种文风一直影响到宋初。当时流传的唐诗选本如《唐诗类选》《极玄集》《又玄集》等又都“率多声律,鲜及古道”,是“资新进后生干名求试者急用”的工具。他立志改变宋初文风,因此就要编纂一本体现“古道”能矫时弊 的唐代诗文选本,以继《昭明文选》。于是他“遍阅群集,耽玩研究,掇菁撷华”,经过十多年编成此书,共录诗九百余首,分六十余类,全取古体,其录入标准是“止只古雅自命,不以雕琢为工,故侈言蔓辞,率皆不取”。《四库全书总目·文苑英华》中说:“当真宗朝,姚铉铨择十一,号《唐文粹》,由简故精,所以盛行。”这段话说《唐文粹》是《文苑英华》的缩编本。这个意见虽源于南宋周必大,但却是错误的。因为《文苑英华》虽成书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十二月(986年1月),但由于成书草率,错误很多,不仅未能付印,而且并未正式公布。真宗景德四年(1007)又做了一次“删繁补阙”的工作,大中祥符二年(1009)又复核一次,直到南宋还在做补删工作,南宋嘉泰元年(1201)才付印。而《唐文粹》则于真宗咸平五年(1002)开始编选,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定稿。这个期间姚氏并未见到《文苑英华》。另外编选体例(《英华》选诗着重近体,《文粹》全选古体)、时间断限(《英华》上起南梁,《文粹》则全为唐代)、编选目的全不相同,缩编之说则为误传。
  此书最早刻于南宋绍兴间。元明两代多次刊刻,常见者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四部丛刊》影印元翻印宋刻小字本。明张溥有《唐文粹删》十卷,清郭鮕有《唐文粹补遗》二十六卷。

65 《唐五十家诗集》


  
唐诗合集,一百五十九卷,佚名编。
  此书共收初、盛、中唐诗人诗集五十家。包括唐太宗、虞世南、许敬宗、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李峤、杜审言、沈?期、陈子昂、唐玄宗、张说、苏廷硕、张九龄、孟浩然、李颀、孙逖、王昌龄、祖咏、王维、高适、崔曙、崔灏、储光羲、常建、秦隐君、严维、李嘉皊、岑参、包何、包佶、皇甫冉、皇甫曾、顾况、严武、郎士元、戴叔伦、钱起、刘长卿、韩罖、耿蔊、韦应物、司空曙、李端、李益、卢纶、羊士谔、武元衡、权德舆等人。合集虽为明正德间刊本,但所收各集与宋元旧椠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集子所收录作品与现在所知该集的宋元刻本完全相同,有些甚至还保留着宋代避讳字,从其空缺字和各别集所附录他人的酬赠之作来看皆可得知,五十家的大部分是从宋元刻本翻印的,因此它具有重要的校勘的价值,还可以补充《全唐诗》未能收录的作品,校补唐诗流传本中的误字和缺字。
  此书之病是打破了旧刻的次序,全按体裁排列,一般是五言、七言古体、五言、七言律诗、五言、七言绝句。使得此刊本失去了原刊编排之旧(有些宋元旧椠的唐人别集往往出自作者手编),原编所负载的信息则消失殆尽。此编校对不精,错字讹字较多。另外各集删去了原有的序跋,这样也不利考索。明人刊刻唐人诗在正德之后,蔚为风气,此集的出现正是这种风气的反映。
  据今人陈尚君考证,此书之编辑和印行者是明代徐缙,缙字子谷,号崦西,苏州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见《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印行者考》,收入其论著《唐代文学丛考》)。全书为铜活字本,在中国印刷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出版。

 

国学网站,版权专有;引用转载,注明出处;肆意盗用,即为侵权。
web@guoxue.com 010-689001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