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涉猎与清高
涉猎虽曰无用,犹胜于不通古今;清高固然可嘉,莫流于不识时务。
[原评]
黄交三曰:南阳抱膝时,原非清高者可比。
江含徵曰:此是心斋“经济语”。
张竹坡曰:不合时宜,则可;不达时务,奚其可?
尤悔庵曰:名言!名言!
[述论]
读书有精读和泛读之分,泛读即是涉猎。涉猎虽然于文学与经济无益,但至少可以博古通
今,明白于治乱兴衰;若是只重于精读,虽然于专业可能有所成就,但却不知今古之变,不明
治乱之理。相比之下,涉猎还是要比死读书强。因为涉猎是为自己,而精读却是为他人。二者
若能兼顾,就是真读书。
其实,读书就是做人。能够做好人,也就是真正读书了。读书的目的在于接受知识,学会
生存。真正会生存的人,也就是真正会读书的人。书决不仅仅限于文字上,它的方式可以是多
种多样的,关键要看你怎么去读了。
古人读书,往往目的性很强。就像现在的人考大学一样,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所以死读那些所谓的《四书五经》。有些人尽管把那些经典背诵得滚瓜烂熟,但却对人生的残
酷现实一无所知,所以常常上当受骗,成为愚忠的人。
读书讲究活读,就是要真正地去读历史,不仅仅去精读那些经典。只读经典,往往就会盲
目,只知道天下都是好人,没有矛盾,没有痛苦。因为经书上就是这样说的,到处都是灿烂的
阳光和明媚的春天。但是一踏入社会现实当中,我们就会发觉远远不是这么回事。
生活中充满了邪恶和痛苦,感情的冲突,利害的相关。而我们从经书上所读到的东西,或
者从学校里接受的知识,都是无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所以,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会不
适应社会,甚而自杀绝世。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读懂生活这部书。
如果我们能够广泛地涉猎人生的各种学问,广收博览,也就会明白了历史的真相。生活起
来也就不会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烦恼和痛苦了。真正明白了天下
是由马上打下来的,但却只能由马下来治理,那些老将军们也就不会再重蹈历史的覆辙而遭到
那么样悲惨的结局了。
清高也是人的一种品德,是与浊俗相对立的。比如历史上的那个忠于君王而不改初衷的屈
原,便说自己是:
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
的确令人景仰。然而,自视清高,与众人的时尚不合,精神倒也可嘉。因为一个敢于坚持真理
的人,的确是难得而伟大的。所以李白会说:
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莲花之所以让人们赞叹不绝,就在于出淤泥而不染。那洁白的莲花和纯白的莲藕,象征着
高洁清雅的人生品格。但众香国里,能够像莲花这样的花儿却是不多见的。同样,在人生社会
上,能够像屈原的人也太少了。大多数的人都是得过且过,不会坚持什么真理的。
由此可见,世道就是如此,读书人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你再说什么真理是多么伟大,没
有真理就无法生活等等,但他就是要那样去做。明知那是火海,可他就是沉溺在其中而不知脱
离出来。就连伟大智慧如佛菩萨的人,也无法让所有的愚昧无知的人得到彻底的解脱而觉悟。
可见,真正的真理就是这样,天下的人有好人也必须有坏人,有前进也应该有倒退。一个
人可以不适应时代的潮流,并且坚持自己的道理或者个性,但却千万不要不识时务。
历史的发展总是向前的,这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与时代的好尚不同是可以的,但却决不
能去反时代的潮流。就如张竹坡所评的,不合时宜未尝不可,不达时务怎么能行呢!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决不会因为屈原的反对而不停止转动,或
者不把楚国消灭掉。再清高的人也一定要走向自己的反面,有生就一定有死,有清高也就一定
会有污浊。
污浊与清高是对立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缺少了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也就不存在
了。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会幻想着社会只有好人或者幸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