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1 目鼻舌手耳
目不能自见,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闻其声。
[原评]
弟木山曰:岂不闻心不在焉、听而不闻乎?兄其诳我哉!
张竹坡曰:心能自信。
释师昂曰:古德云:"眉与目不相识,只为太近。"
[述论]
人贵有自知之明,就因为人没有自知之明。我们头上的五官,都是要把外在的东西感受进
来,或者吸收进来的,所以必须与外在的事物发生关系。也就是说,人的感官都是外向型的,
没有内向型的,所以只能认识感受外物,却无法认识自身。
比如说,眼睛不能自己看自己,鼻子也不能自己嗅自己,舌头更不能自己舐自己,手掌也
不能自己握自己。所以,人要想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把握自己,也就只能去借鉴于人,便是
魏征与唐太宗说的"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的意思。
就像镜子不能够照见自己一样,我们要想照见自己,就必须用另一面镜子拿来进行反照,
然后才能看见自己的真正面目。我们人的镜子,就是旁人,就是书籍,就是历史。了解把握了
历史、知识和智慧,也就看清了自己的面貌,也就不会再糟蹋自己了。
然而,在人的五官之中,只有耳朵能够听到我们自己所发出来的声音。也就是说,由此耳
根可以反省自我,观听自我,所以诸佛菩萨多从观音入手,修证成道。看来,凡俗众生却忽略
了自身的一大法宝,只知外求作佛,反而忘了自身是佛。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过分地相信眼、鼻、舌、手、耳的客观功能。一切听凭它们向外去
追求,去贪婪,永远也没有一个安宁的时候,心灵自然也就得不到调整,何时才能够认识自我
的真实面貌呢?
但是,在这些感官之中,除了耳朵之外,其余的感官都不能自己应付自己,所以人是不能
自知的;只是把自己的神识无休止地向外投入,追猎物欲。然而,就如张伯端说的在《西江月》
中说的:
只有一个本钱, 更无微利添囊。
因此,追猎得越多,而自身失去的精神也就越多。一旦精神枯竭,眼、耳、鼻、舌、身、
意六贼猖獗,灵魂离体,人也就走向了死亡。
所以,《西游记》中,唐僧修道,先得要收伏心猿,再由心猿来打杀六贼,然后收得意马,
才能安稳地走向西天。这就是第十四回的"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由孙悟空打杀的六贼便是:
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
这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觉器官,通过与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
尘的接触,然后形成了喜、怒、爱、思、忧、欲等六种意识。也就是说,这六种意识的猖獗翻
腾,自然不会让心灵得到安宁。整天向外驰骋,总有一天心灵会枯竭而死,人还会有命吗!为
了心灵的安宁和完整,也应该将那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贼杀掉!
古人修道,都讲定心一处,收视返听。唯有耳觉可以自听;人们常说的观音,便是由自己
的耳朵去观听自己的心声。之所以用"观",就是由声及相,视听通感!待到观音成功,自会有
千手千眼的神通。孙悟空就藏棒于耳中,大小随心,可见这耳根的确是一个极妙极玄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