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4 异类求知己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
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
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
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蕉以怀素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处宗为知己,
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
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缘者也。
[原评]
查二瞻曰:此非松、鹤有求于秦始、卫懿,不幸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耳。
殷日戒曰:二君究非知松、鹤者,然亦无损其为松、鹤。
周星远曰:鹤于卫懿,犹当感恩。至吕政五大无之爵,直是唐突十八公耳。
王名友曰:松遇封,鹤乘轩,还是知己。世间尚有斫松煮鹤者,此又秦、卫之
罪人也。
张竹坡曰:人中无知己,而下求于物,是物幸而人不幸矣。物不遇知己,而滥
用于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可见知己之难,知其难方能知其乐。
[述论]
天下能有那怕是一个人理解我心的,此生也就可以无遗憾了。不单在人来说是如此;即便在
动植无情之物中,也照样如此。
譬如说,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说过: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有了这样的妙句,被流传千古,菊花自然也就把他看成了知己。
宋初的诗人林和靖,就曾以梅为妻,认鹤为子,潇洒出尘。尤其是那两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乃是歌咏梅花的绝唱,无怪这梅花会视他为知己的。
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爱竹成癖,看竹,咏竹,画竹,写竹,生活之中根本就离
不开竹子。他常常说:
何可一日无此君!
竹子当然要把他当成知己了。
宋代的大学者濂溪周敦颐,曾著作《爱莲说》,描写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质,
所以说是莲花的知己了。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记述的那些“避秦人”,便居住在那世外桃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桃花源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王国,与大同世界、极乐世界以及西方的乌托邦等相并列,而
且以桃花来命名,自然无疑是桃花的知己了。
三国时的仙人董奉,给人治病不收钱,只令人种上一株杏树。后来便以杏来换易谷物,赈济贫
穷,传为佳话。这杏的价值被用到了极处,自然他会成为杏的知己;
宋代的大书法家,外号叫做“米颠”的米芾,特别喜爱奇异怪石,曾经忘记了物我之分而对着
石头下拜,真可谓是石头的知己了。
唐明皇的妃子杨玉环酷嗜荔枝,皇帝便从南方让人用特快专递整日为贵妃贡献新鲜荔枝。杜
牧就有两句诗句,专说这事: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只有那杨太真才知道那是荔枝,你说她能不是荔枝的知己吗!
晚唐诗人卢仝特别钟意于茶,曾作有《玉川茶歌》,也即《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其中写到: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非颗, 先春抽出黄金芽!
与之齐名的,是茶圣陆羽所写的《茶经》,这两人无疑就是那最知茶的了。
楚国的屈原一生爱美,常以香草鲜花为饰,什么: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惟草木之零落, 恐美人之迟暮。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 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 愿俟时乎吾将刈。
由此看来,他的确应该是香草的知己。
西晋的时候,吴中的张翰在洛阳做官,因为秋风忽起而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于是便回
家辞官了,所以莼、鲈自然会把他当成知己了。
唐代的高僧、书法家怀素,在故乡零陵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来供挥洒书,可知是蕉与怀素为知
己。
秦侯召平,于秦破后,便隐居在东陵种瓜,世称为“东陵瓜”、“召平瓜”,或者“邵平瓜”,可
知他是那瓜的知己。
晋朝的宋处买了一只长鸣鸡,爱护饲养甚笃。后来鸡突然作人语,与他对谈,极为玄妙,竟然使
其功业大进,这不能不说他是鸡的知己了。
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生性好鹅。而做道士的却喜欢他所书写的老子的《道德经》,所以就给他
送去他所喜爱的鹅,而求得自己所喜爱的书。结果,王羲之便为他书写了两章的《道德经》,而换
取了那道士的一群鹅。可见,他的确应该是鹅的知己了。
三国时的祢衡,擅长击鼓,名曰“渔阳三挝”。尤其为人称道的是他曾击鼓骂曹,从而使人也不
朽,鼓也不朽,鼓能不把他视为同调吗?
汉代的王昭君和亲嫁番,成了后世文人所吟咏的一大题材。她远嫁异域,唯以琵琶为知己,聊慰
相思。杜甫就曾经说过: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可见她与琵琶是密不可分的。
以上的这些故事,都说明了:即便是无情之物,可是一旦与人订交结盟,成为知己密友,就会千秋
不移,万古不磨。
至若那个秦始皇封禅泰山,避雨在松树下,便随口封那五棵松树为“五大夫”;卫懿公也喜好仙
鹤,便赐封鹤来乘驾轩车驷马,荒唐无稽,最后亡国。他们与松树与仙鹤之间,并不是一种知己的默
契,而是一种过分的病态溺爱,是不应该与之发生关系的。这正是张竹坡说的:
物不遇知己,而滥用于人,是人快而物不快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