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吴从先 著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前 言
目 录

 
     
 





 
 

 
     
         111 世路与人情

    由少得壮,由壮得老,世路渐到分明;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情倍为亲切。


    [述论]
    由少年到了壮年,再由壮年而到老年,人世间的道路也就渐渐地分明清楚了。

    那弦乐不如管乐,而这管乐不如歌声,生活中的感情才会加倍地亲切诚厚了。

    什么事情的发展总都有一个过程。一般的人身处过程之中,却无法知道整个的过程,除非
到了这个过程的结束时。

    所以,中国古人讲盖棺论定,就是当这个人生的过程结束时,人们才能够回顾一下自己所
走过的路,从而有所觉悟。

    对于那些非凡的人来说,知道了过去,把握了今天,也就知道了明天。在生和死之间,我
们一直处在一个历史的连接点上,所以很有条件来察往而知来。

    能够清楚地把握住事物或者我们生命发展的脉络,也许我们生存得就会幸福一些,也不会
再做什么傻事了。

    人生可以分做三个阶段,叫做少、壮、老或者老、中、青。虽然在一个过程里,但却是很
不一样的,它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抛物线型的。

    人生由少年的生下来开始,从起点往天上飞;到了中年而达到顶点,然后开始向下落,便
是老年;到了终点的时候,也就是死亡和这一过程的结束。

    一个人如果能够随时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展望未来的前程,肯定会越来越明白这人生的
道路的。

    奔向顶点,是对起点的逆向反动;到了顶点以后便是下坡,又是对起点的正向回归。路程
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古人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花不常开,开即有落;月无常圆,圆即有缺。所以,古人才会不停地告诫我们,要居安思
危,不要忘乎所以。

    一个人真正能够明白了世路如何走,也就不会再感到烦恼和忧愁了。只有当我们不知道前
面的路上会有什么的时候,才会感到恐怕和担忧。一旦看清了前面的路,自然也就不必要感到
痛苦了。

    在音乐和歌唱的道理中,因为人们是有情的动物,所以音乐的目的便是要让人们通过声音
的变化而得到快乐。自然的声音可以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得以心灵上的共鸣,所以人
们才发明了音乐。

    但人为的音乐,却是把自然的各种声音组合在了一起,并且创造了许多自然界里也没有的
声音。

    把各种音符搭配在一起的过程,把各种乐器协调在一起的时候,也就体现出来了人类的艺
术天才。

    但是,再美妙的乐器,再能够发出美妙的声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就从动人心弦这
一点上来说,相比起来,这丝弦乐发出来的声音是不如那竹管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的,而这竹
管乐器所发出来的,又不如人的口所发出来的声音。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丝弦乐不接近人的口,而竹管乐器正好接触着人的口,而口中所发
出来的声音自然就是最好的了。

    就是因为人有情,人情又要不得矫揉造做,所以还是直接用口所发出来的声音真实而感人。
《世说新语·识鉴》注曰:
    (桓温)又问(孟嘉):“听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答曰:“渐近自然。”
听歌妓演唱,当然是弹丝不如吹竹,吹竹不如唱歌,就因为越来越接近了自然。
   
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