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5卖花与折柳
春归何处?街头愁杀卖花;
客落他乡,河畔生憎折柳。
[述论]
春天到底回到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但那些惜春的人们却想知道那确切的消息。辛弃疾曾在《摸鱼儿》词中写道: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人类只有猜测,只有替春惋惜。
但是,一夜春雨过后,只听得那街头深巷里,到处都是那卖花的声音。
花就是春,春就是花,春被折下来卖了,能不让人生愁吗?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诗中云: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做客的人,更是有家无归处,所以看着春天归去而心中生愁。
古人不像今天的人,我们有着比较先进的交通工具,所以再长的路,也不过数日可达。
古人人远行,交通不便,就连那邮传也不发达,有时候经年也没有消息。生死未卜,长相挂怀,动辄数年,所以才会重离别而长相思。
翻开古人的诗词歌曲,所吟唱的几乎都是那悲欢离合的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临别的时候,为了表达思念,送行的人总要折下柳枝来送别。大路旁边多种柳,尤其是那男女相别之时,委委款曲,绵绵情丝,都会缠绕在那袅袅垂垂、依依不舍的柳枝上。
而且那柳音谐着留字,正能暗蕴挽留之意,所以这折柳赠别就成了一个固定的离别意象。所以李白会说: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春风都知道那离别的痛苦,所以不让那柳条发青。这样也就没有了柳条可折,自然也许就能够
阻止游子的离别了。
就因为如《诗经·采薇》中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种意象太深刻了,所以他乡的游客一见到那柳色就会伤心。
他之所以憎恨折柳,就因为不愿离别。而且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云: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就因为这笛中的《折柳》曲,使人们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不想故乡的时候,那些不能归家的人则完全可以把他乡当故乡,生活得还会好一些。
一旦勾起了对故乡的回忆,那就会更加痛苦,所以会无比地憎恨那《折柳》曲。
这是用反语在表现对于故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