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陈继儒  编集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目 录

 
     
 





 
 

 

 
     
          
409了心与出世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述论]
    人的认识之所以产生,全在于心灵的妙用。没有心灵的感应,也就不会有对事物的意识,
那么心与物的关系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从我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讲,没有心也就不会有物
,同样没有物也不会有心,心和物二者是相对待而成立的。也就是说,当我们没有心的时候
,对社会的认识可以说没有,但也可以说是全面的。

    婴儿初生,其心完善,无有牵挂,也无所不在,也无所不知,因而称做赤子之心。正因
为他的心没有一点尘埃,所以就像一面宝镜一样,无所不能照耀,也无所不能反射。它是完
满无缺的,这就是心灵的本来面目:“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我们一旦有了心识的作用,赤子之心的完满就会被破坏。尽管认识到了社会与自
然的一部分,但已经无法真正地全面地反映人生和宇宙了。因为我们的心识一定存在着成见,
才会从某一个角度去看视人生和宇宙,自然也就得不到真正的全方位的体认,所以永远也无
法得到那人生的真谛。

    佛家认为,一切众生的心识作用都是虚妄的。就好像我们眼睛的视线事先都被进行了规
定一样,所以只会看到生命的生与死,幸福与快乐等相对的事物,从而便无法看到生命中的
其他真实意义。我们的心识执着于自己的肉身以及种种自私无聊的念头,所以才会感到生死
烦恼。

    其实,肉体的我以及我的观念都只是一个幻像,从时空的角度说没有一个是可以永恒不
变的。不能永恒的东西就不好去执着。比如说,我们人类的生命不能永恒,但秦始皇扫平六
合而统一天下后,便派遣许福渡海去寻求长生不死之药,要求得生命的永恒。不过,无论他
是怎么样地执着,最终生命还是被消灭了;即使是他所梦想的万世基业,也只是到了二世的
手上就烟消云散了。

    一切有形有为的事物,都会有死有坏,都不可执着。因为他们都不是生命的本来,而一
切众生真正的本性便是佛,是空,是道。当我们的心灵能够放弃那些虚妄不实的执着,也就
到达了自己的本来佛性境界,叫做“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倘若能够证悟到了这一点,心
灵便暴露出自己不生不死的本来面目,肯定不会再起那些虚妄的执着之念了。这才可以说是
办了心灵的大事了!

    有生必有死,有形终有坏。这就是人世间的常道,因为谁也改变不了。过去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照样也不可得。因为有心就会有变化,唯一不变化的就是空。再伟大
或渺小的事情都在不停地变化,最后必然消失成空,可见空是绝对的永恒。

    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移星换斗,上天入地,可以说自由自在了。但是真正能够降伏他
的只有四个人,一个是代表阴道的二郎神,因为悟空象征着阳道,而阴阳交相胜,所以二郎
可以降伏他;二是太上老君,因为是道的象征,所以那个代表太极的金刚套便能够降伏他;
三是如来佛,因为他是无所从来无所从去的真如本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所以能够降伏得
了心性;第四个就是孙悟空自己,西天取经的路,可以说正是他消灭自己心里中一切杂念和
虚妄的过程。等到心无其心了,也就成就了佛果而得永恒。

    所以,我说《西游记》写的是人类的心路历程。可见,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不可执着
的,根本的真相就是一个空字。而空是无法把握的,所以空门的出世法就是不执着。不了解
这个道理,是难以超脱世间的。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