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陈继儒  编集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目 录

 
     
 





 
 

 

 
     
                     354 了心与逃名

    了心自了事,犹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还集。

    [述论]
    我们说过,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由心念中生起的,也
是由心念中消灭的。可见,心念如果不生,那么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事物要灭的了。因此,好
多事情之所以还没有办法了结,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中还在留恋眷顾,依依不舍。佛教教
人“天下事了不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不了的就是我们的心。心中已经不存在了还是不了
的概念,也就没有什么了还是不了的行为了。若是能够彻底去除掉这层心理上的牵挂,也就
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解决的了。

    心是事的根,事是心的苗。斩草除了根,不会再发生。就怕斩掉草苗而不除掉根茎,一
遇春风劲吹,便又随之而生。心生事生,烦恼也随之而起,痛苦更接踵而来。当然,如果要
以烦恼为菩提,在烈火中经受考验,自然不妨去制造烦恼。可是,能说这话的,就是不以烦
恼为烦恼,不以心为心,不以事为事,不以菩提为菩提的人。其实,这也是在了心。心无其
心,一切皆空,就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的境界。

    有名并不见得是件坏事情。人都有个名号,以便呼唤,比如那出家的和尚或者道士也会
有个法号。这法号除了呼唤方便以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表明了或者要提醒自己的理想和
志愿。神秀的名字就是要他神悟而秀拔,慧能的法号就是要自己有智慧并且有能力,文偃是
要他放弃聪明而得智慧,等等,并没有什么不是之处。

    但是,如果一个人要执着于名声就不好了。好名恶名都不利,好名的目的是要得到人们
的尊敬和拥戴,恶名是因为自己的恶行所致,会令人讨厌而遭受攻击。追求名声也许能够满
足一时的荣誉感,但到后来却会给自己套上一条无形的枷锁。如果要彻底摆脱这条枷锁和由
于名声所带来的烦恼,那就得逃名。古人为了逃名,便开始逃离世界而进入山林。

    其实,古人说了:“大隐隐朝市,小隐隐山林。”真正的隐士应该隐于朝廷城市之中,
也就是不离开社会和世界;那些小隐士才会隐居在山间林麓,想要摆脱掉社会的喧嚣。然而,
名之一字,虽然是身处在山林也不能避免的。名人居住于山林,俗人便会寻到山林。也就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思。

    正是因为名流的居住,那山水也竟然变成了名胜,可见这烦恼还是去不掉。逃了世间而
不能够逃脱名声,终将以尘俗的名声去拖累那山林的清心。就好象一块腥膻的东西,无论你
把它放在那里,蝇蚋都会闻之而集聚。名声不去,烦恼照样难逃。所以,逃世不如逃名。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