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
陈继儒 编集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
|
|
|
|
|
|
|
|
|
|
|
|
|
|
|
346 想病时与想死时
人常想病时,则尘心全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述论]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大生理上的痛苦,尤其是后三者更是令人不堪回首的。生活艰难,
衰老悲哀,疾病痛苦,死亡凄惨。但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生活再苦,人们还是要贪婪的,
而老、病、死却是人们连想也不愿意想的。而对于生活,人们所注重或者幻想的多是它好的
一面,根本不愿意去想象它悲惨艰难的一面。
我们可以这样说,人们所想所望的东西都是正面的、乐观的,而不乐意去接触那些痛苦
和反面的,所以在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存在着一种偏执和缺陷。也就是说,我们所不愿
意去想或者接触的那些东西,正是我们躲避不过而且也难以摆脱的鬼祟。也正是这些东西危
害了我们,障碍了我们,使我们无法幸福自在地生活。
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先认识了它。所以,我们要不惧疾病,就得直面疾病。但是人
在年轻力壮的时候,甚至是老年的日子,都是忌讳人说病的。因为一说到病,他们往往就会
联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得病,而得病却是非常痛苦的。他们为了避免暂时的痛苦,便尽力
不去想那些病痛,所以往往无法察觉到生命的有限性。等一旦真得病倒逃避不了了,才会使
他猛然地醒悟到,原来生命是那么地脆弱易折。这样可以迫使他对自己的生命的轨迹进行反
省,自然会静下追逐攀缘的心灵,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短暂。并且还会舍弃一些无意义的追
逐,而在未来的岁月中,过着一种较为真实的生活。
常见现实中那些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人,似乎完全改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们不再与人
斤斤计较,什么事情都看得很开,活得也就自在了。心理一自在,没有了烦恼和忧愁,幸福
长寿也就随之而至,叫做“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在尘世种
种尘劳欲望中奋不顾身的时候,能够想到生病时万念俱灰的情状,心中的热切欲火也许会得
以减轻了!
至于说到“道念”的问题,就是指修道悟道而追求生命真谛,从而达到永恒的念头。道
字从首从走,也就是说头在走,就是用头脑在进行思考;而且,通过思考社会人生和自然万
物而得到的认识和规律,也就是道。只要你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那就是在修道,并
不是说你必须出家而逃离社会才是修道。
现在有很多人,一提到道就很敏感,总怕与宗教问题联系在一走,其实完全是多余的。
如果我们因为怕别人议论,就要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那我们的生命还会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我们的正常生活中一日也离不开道,比如说整天走的道路,要有道德,走阳关大道,莫
上邪道等等概念和行为,可以说都是在修道。有的人修坏道,有的人学好道。如果我们整天
行道而不知道“道”为何物,那就太可怜了。
人们也只有在把道路走到尽头而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感觉到生命的虚幻无常,才会反
思自己从什么地方来,又要到什么地方去。平常的时候,人们总觉得自己的道路还很长,所
以根本不会思考自己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起步的,也不会去想会在什么时候、什么
地方停步的。停步以后又会怎么样呢?还会不会有再一次的生命呢?而那种生命又是以什么
样的方式存在呢?我自己这一生所做的一切对下一个生命会不会有影响呢?这些也都是我们
所不愿意去想的。
然而,等真正到了死亡的时候,有的人才会这样地去思考,叫做“盖棺论定”;而大多
数的人却是在连想也都来不及想的时候,就已经灰飞烟灭了。糊里糊涂地来到了人间,却又
糊里糊涂地离开了人间。金钱富贵一样也带不走,只背上了一身的业债而已!
如果我们能够在平常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积极去寻找答案力争早日解
决,那么真的无常到来时反倒不那么焦虑了。而且我们也会感觉到自己在过去虚幻的生命中,
又生出来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妄想和追求,便使生命变得更加不真实。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短暂
和脆弱,才会生出无穷的贪婪与执着,总梦想着长命百岁而永远享受着自己尘世中的生活。
因此,古来许多有智慧的人看破并且揭开了生命的这一层伪装,领悟了生是偶然的而死
却是必然的。所以,他们不仅不怕死了,而且还会热爱死亡,就像吕洞宾所说的“生时学死”、
王重阳所建造的“活死人墓”一样。他们转而会追求另一种更真实,也叫做不生不灭的永恒
的生命。所以说,常想到死的时候的形状,也就不会有什么贪婪与执着了,道念便自然而然
地生起了。
|
|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
|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主 j编 李安纲 刘厅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