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陈继儒  编集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目 录

 
     
 





 
 

 

 
     
  135 名利与生死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述论」
人生活在社会中,最喜欢的就是名利,古往今来多少的豪杰志士,都是在名利二
字上消磨了青春年华。他们甚至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也最多只落了一个空名而已,
因为利益是一点都带不走的。我们周围的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般的市井小
民看不破“利”字,正如那些英雄豪杰们放不下“名”字一样。他们会说,正是因
为世界上有名利二字,才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人生的繁荣和多姿多彩,
所以为什么不让人去追逐名利呢!

  这话也不错,我们并不认为名利不好,也不说追逐名利不对,因为正是对名利的
追逐,才会使我们感受到淡泊名利的潇洒和自在。名利的追逐也是一种真实的生活,
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有的人过分贪婪,不择手段,害己害人,尔虞我诈,逞才
斗气,无尽烦恼。等争取到了名利,却又不知自己到底能够保留多久,心里还是烦
恼。

名声加在身上,满足的只是一种感觉,感觉的东西却是容易消失的;利益进入腰
包,受用的只是口体,口体的欲望却是永无止境的。名声就好象那动听的歌声,听
过去便无声无响了;利益便犹如这今日的衣食,消费了还要不停追求的。欲壑难填,
永不满足,所以要殚精竭虑,永远不得喘息,直到痛苦地死去为止。其实,真正的
快乐或者幸福,并不在于名利二字上。而追求名利所付出的代价和备尝的痛苦,远
比得到的快乐要大得多,并且是短暂易失的。

  总之,追逐名利如果能够顺其自然,不牵挂于心,得之则不骄,失之则不忧,权
当游戏人生,也许还有不少的快乐。智者看透了这一点,宁愿意求取心灵的自由和
潇洒,也不愿意成为名利的奴隶。参透了这一关,对于人生的历程来说,才是一个
小小的休息,从而会补充较大的能量,生活得更幸福。

人的一生,最害怕的就是死。面对生死关头,没有人不心怀恐惧的。因为怕死,
所以就会被他人用死来挟迫,就会变节投敌或者改变初衷,甚至会苟且偷生。因为
贪生,宁可不要人格,违背本性,丧尽天良,坏事可以做绝。为了不死,人们便谨
小慎微,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可以说,人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到生而不
死的目的。衣食住行是为了自身的生存,爱情婚姻是为了传宗接代,为的是大我的
生存。而衣食住行和爱情婚姻中的烦恼和艰难,又占到了人生痛苦总量的百分之九
十九。

  可见,这个生死关如果解决了,人生就会减少几乎是全部的痛苦和烦恼。仔细思
量一下,我们没有出生之前又何曾有过恐惧呢? 死了以后与未生之前又有什么不同
呢?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与生死轮回又有什么区别? 也正因为它们没有任
何留恋和执着,所以没有痛苦和烦恼,因而才是真正的大自然。

  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人类有心有意识,所以才
会有烦恼和生死。这是进化,说明我们是宇宙的灵长。这话不错,宇宙发展的规律
就是生和死。由生到死,由死到生,是一个循环,就仿佛昼夜的交替和季节的转变
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人类在生的时候有了意识,便形成了贪生怕死的心理,
所以才会有痛苦的感受。

  可见,这生和死全在于人心的生灭,正如《西游记》中唐僧在法门寺里对众位僧
人说的:心意一生,则种种的事物概念都随之产生;心意一灭,则种种的事物概念
都随之消灭。所以,如果我们在心里看透了生死关系,心中没有了生灭的概念,自
然也就没有生死可言了。“看得透生死关”,说到底就是要放得下生灭心。如果我
们始终都能用一种无所从来、无所从去的态度来对待生死和一切烦恼,也就立地成
佛而得大自在了,那么便是永恒的休歇了。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