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王永彬 原著
      马民书 述论

目 录

 
     
 





 
 

 

 
     
         143矮板凳与好光阴

    矮板凳,且坐着;
    好光阴,莫错过。


        [述论]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其核
心思想,就是要人们为人处事应如水一样平静利物,甘居下地,等待时机,安然处顺。板凳
虽矮,心却不矮;坐待善成,诚于济人。平安无事,就是人生的良辰美景;我们不去平心静
赏,还苦苦争斗什么呢?人生不满百,何怀千年忧?

    道家主张谦下养生,以退为进,与儒家的精进利生和佛家的圣净无生合为三面古镜,以
教人自然自明人生的趋向,应当何去何从,或在某一时机、某一地位如何自知自处。水,具
有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的德性。正如古人所言:“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
能做到利人利物,就永不推辞地去做。一个人要想做到如水一样至柔至刚、至纯至净、至容
至大的胸怀和气度,就要效法水甘居下流的自然善行,退让不争,达到“后其身而身先,外
其身而身存”的境界。

    光阴若流,逝者如斯。如何把握短暂易逝的人生,而不辜负大好时光呢?首先,就是要
珍惜时光,爱惜青春年华。既要有入世的情怀,更要有出世的境界。不为物役,不为欲累,
守持一颗平静而快乐的心,来体味自然的博大和人生的奥义,领略人生的无限风光。即所谓
的“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

    只因观者心情不同,天下万物并无常见。古人的诗句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非花流泪,而是人心悲戚,欲泣如诉;非鸟惊心,乃人心的悸恸不定。对于人生的态度,可
以精进求生,亦可退避求生。二者本无高下,只在内心一念。人生苦其短,复何苦求之。处
世如一梦,自在由本心。人生须努力,但诸事不可太过执着。执着过度,则拘泥、则争斗、
则苦恼。即便争得一人霸天下了,从而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又有何趣味和快乐呢?

    中国古代的田园诗中,有一种特别的情趣。那种恬适与自然的契合,着实只有身处其间
的人才能体味那不可言明的快乐。即如陶潜的诗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等等诗句,潇洒自然,如脱尘俗。能得此乐,夫复何求?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