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王永彬 原著
      马民书 述论

目 录

 
     
 





 
 

 

 
     
       130志不可及与心不忍言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述论]
    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一个人如果没有志气,就不会奋发向
上,也必定成不了大事。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把立志者看作人之区别于非人的一
个标志。他说:“人无志,非人也。”的确,古今中外,成就大事者,都是有志气、有追求
的。大诗人苏轼在《晁错论》中,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
之志。”可见,立志是成事的先决条件。

    志有高下之分。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志向,就像是登山一样。有的人发誓要登上最高的山,
有的人却只想攀上丘陵。登高山固然辛苦,只要坚持到底,必能如愿。那种“一览众山小”
的境界,岂是登丘陵的人所能感悟和企及的?

    华罗庚曾经说过:“登高自卑,持之以恒。”这个“卑”是“低”的意思,爬山总是由
山脚上开始的。这个“恒”是持久的意思,有韧劲、有毅力,坚持到底,才能登上山顶。

    登高始于足下,艰险紧随高远。那些好高鹜远、急于求成、想成功又怕艰险,甚至投机
取巧,想一步登天的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空悔一生。孟子说:“士贵立志,志不立
则无成。”在创业的路上,有许多惊涛骇浪。从古到今,凡是能够战胜艰难险阻,经受种种
考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有雄心壮志的人。

    玄奘以“宁肯西行而死,怎能东归而生”的坚不拨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
天竺,取回佛经75部,达1335卷,铸写了一部辉煌的篇章。李时珍以“心比铁石坚,至死不
怕难”的壮志,27载历经艰险,遍尝万草,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在拿破仑的字典中没
有“不可能”这三个字,他的成功是以必胜的信念和“没有不可能”的志向而获得的。

    事实上,任何成就的取得,理想的实现,除了客观上的某些必要条件外,最主要的是靠
自身的努力。人只要有志气、肯实干,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理想的大门就会向你敞开,知
识的群峰就会向你低头。

    “爱之深,责之切。”越是志向高远的人,越懂得自爱、自责。古代的君主要有谏臣,
因为国家大事稍有差池,便足以酿成巨祸。商朝末年,有一个太师叫箕子。有一次,他见商
纣王用象牙做的筷子,非常害怕。他认为,用了象牙的筷子,就不肯用泥作的碗,而要用玉
石做的杯子。做下了象牙筷子玉石杯,就一定不肯吃一般的蔬菜,而要吃豹胎之类的珍异食
品;吃上异食品,也就不肯穿粗布的衣服,住茅草的房子,而要里外穿锦衣,住高级房子。
人的享乐是无止境的,一开了头就很难收住。

    箕子越想越感到不妥,想去劝谏,可又怕召来杀身之祸,而未及时劝谏。不久,纣王兵
败,而箕子则悔之晚矣。治国如此,做人也然。一个人沾染了某种不良习气,不思改悔,其
它恶习也会随之引发,导致恶性循环。就像一个人得了一种病,讳疾忌医或治疗不对症,就
会产生并发症。这就叫“一个小鬼到,数个小鬼登门”。

    因此,人对于自己的缺点、弱点、错误,万不可“隐忍不言”,无动于衷,知错不改,
有错不纠。所以,人既要在抉除“一毫之恶”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同时要以善积“一毫
之新”,升华自我,拓展自我。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