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马民书 述论
|
|
|
|
|
|
|
|
|
|
|
|
|
|
|
|
126功德文章与人品心术
漫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后世;
任教声名煊赫,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史官。
[述论]
金玉满堂,富贵荣显,可荣耀一时。但是,花无百日红,财难积千载。这些身外之物,
都会如浮云一样,随风飘散。但功德文章,不仅可彪炳史册,名垂千古,而且还能功显当代,
泽被后世。
神农氏遍尝百草,奠救死扶伤之基;孔子杏坛兴教,不但开平民教育之先河,而且因他
首创儒教,被后世尊圣谥王,其后代也因之享有圣人后裔“衍圣公”的美誉;北宋文学家范
仲淹,不但文章著称于世,其功德也被历代王侯将相、社会贤达津津乐道。直到明朝,开国
皇帝朱元璋仍对他褒扬有加。
“苏人范文从,仲淹之嫡派也。洪武间拜御史,忤旨,下狱论死。太祖视狱案,见姓名
籍贯,遽呼问曰:‘汝非范文正后人乎?’对曰:‘臣仲淹十二世孙也。’太祖默然,即命
左右取帛五方来,御笔大书‘先天下之忧而后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句,赐之。谕:‘免
汝五死!’”(《樵书》)
《樵书》还记载了一则故事,不仅表明了范仲淹的功德文章,非但在士大夫中享有盛誉,
就连平民盗匪也对其敬畏三分:范仲淹的裔孙范希荣,曾经和别的商人一起做生意。途中遇
到了强盗,在问答中,范希荣说,我是范仲淹的后代。强盗听后,叹息道:“好人的子孙。”
就一物不取。
范仲淹为官清廉,家业寡薄,但他的功德文章却是其后人取之不竭的巨大财富。古人所
谓“圣人立德,君子立功,其次立言”,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不管是“圣人君子”也罢,还
是一般人等,树德建勋,以文喻理、教人,都会于国有益,于民有利的。
魏文帝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唐人李纪南
说:“文者,贯道之器也。”(《昌黎先生韩愈文集序》)宋人苏洵说:“文之用四:……
道以通之,法以检之。”(《史论上》)其语意都基本相近,也即功德文章不仅能资政治国,
明理载道,而且还可以显声扬名,永垂青史。我国是诗文的国度,历代帝王都极其关注“文
以载道”,通过名流贤达的功德文章正教化,淳民俗,导风习,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
目的。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自古及今,中国人向来是很重视生前死后的声名的。
但是,家业使大清国库为之逊色的九门提督和坤,权倾朝野;横征暴敛的明朝宦官魏忠贤,
其当时的声威可谓煊赫。然随着其罪恶的暴露,即刻身首异处,祸殃九族。他们的声名与志
士贤达们的功德文章,是无法比肩的。
声威不过一时,逾时而灭;史笔所载千古,自有后人评说。聚财敛物,沽名钓誉,即使
骗取了一时的声名,但一经指破,便会“樯橹灰飞烟天”;功德文章,也许暂时并不那夺人
耳目,显山露水。但是,是真金就会生光,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价值便会水落石出,熠熠闪
光,永彪史册。
|
|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
|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主 j编 李安纲 刘厅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