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王永彬 原著
      马民书 述论

目 录

 
     
 





 
 

 

 
     
  082和骄与善恶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
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

[述论]
在中国古典哲学里,“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评判事物的重要标尺。

  阴阳相接,乃能成和。 (《淮南子·泛论训》)

和实相生。 (《国语·郑语》)

认为不同因素的统一,才能使事物得以产生和发展,“和”是事物产生与发展的依据。
有“和”才有“新生”,合“和”才有事物的发展。

天地之间,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 (《淮南子》)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
矣。(《国语》)。

说明事物的产生不是物与物的简单相加,而是物与物的整合(和)的结果。

“和”既能“生物”,又可“化物”。既可以以此派生新的有益的东西,又能化解许
多旧的有害的矛盾。与此相反,“难得”则损物招祸。富贵而“骄”,必挥金如土,傲上
慢下;握权拥势而“骄”,则必飞扬跋扈,自以为是,恣意横行;处世做人,稍有所得,
便以其所“得”,凌势欺人:无有不取祸致败的。故古人有“和为祥气,骄为衰气”之说。

事实也证明了,“和”则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有益于家庭的兴旺,有利于国家的长治
久安。兵家有“骄兵必败”之论,自古而然。大凡骄傲自得,目中无人,自以为手握“灵
蛇之珠”、怀抱“荆山之玉”者,莫不损其业害其事,进而丧身败家的。

“和气”可以使人把握适度,不偏不倚,“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中庸》)。
因为人皆有事物斗事之心,若其胸中有“和气”,则会保持适中,不做过分、过度的事情。
古人云:“以刚柔得适谓之和。”即恰到好处,无过不及,便是中。此中即所谓的“和”。
我们平常说的“中和”,也说是说在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时,必须把持好一定的“度”。
“过”度与“不及”度,都不是理想的境界。惟有适“度”,才能立危崖而无畏,处逆境
而不躁。

当然,“和气”并不是要求人们要在立身处事、与人相处时,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随
波逐流;而是要在保持独立的人格的前提下,“和而不流”;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清醒的
头脑,“和而不同”。保持了这样的思想境界,才可“濯清莲而不妖”,永立向上崇高的坦
途。

一个人的一生是吉是凶,不能仅看其言辞如何华美清丽,也不能单信其眼前是炙手可热
还是门可罗雀,来作为预见、判定的标准。只要观其是在行善,还是在做恶,也就一目了然
了。

多行不义,恶迹斑斑者,必然会自食其苦果。即便能隐匿一时,也不可瞒天过海一世。
人之行迹,如雪覆地,最终都有雪消地现的时候。惩恶扬善,乃世间公证,岂有行善而不扬
其名,做恶不惩其凶之理呢?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