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马民书 述论
|
|
|
|
|
|
|
|
|
|
|
|
|
|
|
|
074
一室闲居,必常怀振卓心,才有生气;
同人聚处,须多说切直话,方见古风。
[述论]
人在闲散居处时,必须时常怀有振奋有为的心志,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在世利纷华、世事纷争的时候,古人倡导“清闲、散淡亦逍遥”的人生哲学。庄子列举
了这样几种人士:隐居江海的人,与世无争、逃避世事的人,清闲悠暇的人。这些闲散居土
的好处是: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庄子·刻意》)
这种“无欲”、“无誉”观,相对于尘世间的“争利于市,争名于朝”的颓风而言,是
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相对于人闲居“必常怀振卓心”的说法,却是消极的。
因为人在闲散居处时,最容易流于懒散而不知节制,消极无为而虚度时光。因此,身处
闲散,心要向上;时逢安逸,志要远大。事实上,人在忙碌之时,往往劳累于身边的琐事、
急事;而当清闲时,才能静思、反省、虑远,使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创造新的业绩
开辟新的通道。这样看来,闲散是振作奋进的前奏,是更有作为的桥梁。
当然,闲散居处的人,有得志者,亦有不得志者。无论得志还是不得志,都应振作有生
气。孟子说: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人在得志时,要不忘记义理,在不得志时要不离正道。得志而处闲,要不惰心志,借清
闲而养精蓄锐;不得志而闲散居处时,更要重整旗鼓,为再度奋发有为酿就气志。
同人相聚在一起时,要多说实在而正直的话,才是古人处世的风范。
古人处世,立言有范。孔子的得意大弟子曾子,把容仪、风度、言辞的修善,作为人的
品性形象的三大要素,即: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矣。
老子把语言作为一种使用价值,“美言可以市”,意即一个人只要能巧妙地驾驭语言,
就可以换来他所需要的东西。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之类的谚语。话谁都会说,但要说到恰到好处却不容易。唐代英主李世民在评论“谈”字时
说:“语言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
语言是一门艺术,说话有言谈的文野之分。但语言艺术的根,表达的质,皆在于实在、
正直之中。“不实之言是谎言”,任其如何天花乱坠都是骗;“不正之言是谗言”,任其如
何矫饰委惋都是奸。言为心声,言谈的不实在、不正直,其人品也不实不正。与不实不正的
人相处,必受其害;听不实不正之言,必为其诈。因此,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做正直人,
说正直话,是人间正道,为人之本。
|
|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
|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主 j编 李安纲 刘厅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