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马民书 述论
|
|
|
|
|
|
|
|
|
|
|
|
|
|
|
|
071读书与稼穑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
人虽宝贵,不可忘稼穑艰辛。
[述论]
谈及读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美谈,像“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更是妇
孺皆知。玉不琢,不成器,人无学则不明理。
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
(《国语·晋语》)
只有有学,才能有识,才能明事理,辩是非;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国效力,
为民谋利。
人之有学,则有力。
(王充《论衔·效力篇》)
有一派学问,则酿出一种意见;有一派意见,则创出一种言论。
(袁宏道《论文》)
于是,也就有了效国为民的坚实基础。但是,“人非生而知之”,一个人的学问,除了
从生活与社会的实践中直接获得外,更重要的还是从书本中间接汲取的。因此,读书也就成
为人们猎取学问的主要途径。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一个人的学习,不会因家道的殷实而致学,也不会因
家境贫寒而废学。相反,穷且弥坚,自古就不乏在穷困中发奋而读的有志有为之士。
据《涑水纪闻》及《名臣言行录》载,北宋著名军事将领、文学家范仲淹,自幼丧父,
跟随其母寄人篱下。但范仲淹不畏生活艰辛,昼夜肄业,置灯帐内,夜分不寝,以至帐顶被
油灯薰得色如墨染。正因如此,范仲淹才能学问自成一派,领兵戍边则常得胜而归,下笔作
文则有不朽之作和至理名言。
范仲淹之所以学有所成,广闻博识,就在于他不惧家贫,立志成材,生于寒门而刻苦自
励,处在逆境而能勤学苦攻。正像古人所说的那样:
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一个人只要胸存高远之志,就不会被眼前的困窘所征服;同时,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
死书,真正的读书总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或为自己修身养性,或为他人传道授业解惑,或
为持家报国,等等。正因为如此,好读书、苦读书,自古及今,都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
缺少的高层次需要。
遑论是读书成材而富室丰家,还是假借祖辈福荫而得以洪福满门。创业艰辛,守成更难。
现在的福贵,莫不是经过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殚精竭虑才换得的。没有前人的栽树,就不会有
后人的乘凉荫下。因此,教育子孙“一餐一饭,当思稼穑艰难;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
不但是要他们追本溯源,牢记“梅花香自苦中来”的道理,而且要使他们珍惜现在,加
倍努力,不断为国为家创造更丰裕的财富。惟有如此,才能修身性而固家室,确保家业的兴
旺发达。否则,恣肆挥霍,贪图奢侈,必然坐吃山空,直至家道衰微乃至陷入困顿。
读书使人知礼义,明事理,辨是非,建功业;抚今思昔,穷根究本,则使人不忘耕耘的
艰辛,保持谨身守成、节欲好省的良好品德。
|
|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
|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主 j编 李安纲 刘厅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