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清
】王永彬 原著
马民书 述论
|
|
|
|
|
|
|
|
|
|
|
|
|
|
|
|
066逾闲与忘世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嵇阮之逾闲;
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述论]
“嵇阮”是指魏晋间的名士嵇康、阮籍,也可以指以他们二人为首的七位玄学名士。据
《晋书·嵇康传》载:
嵇康字叔夜,……所与神交者,唯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
刘伶,籍兄子咸,琅琊王戎,遂为竹林之游,此所谓竹林七贤。
这些人喜好老庄之学,“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发明奇趣,振起玄风”,崇尚自
然,不拘礼法,蔑视名教。他们之所以如此,是与当时的险象环生,严法苛政的社会背景及
个人的性情相关相连的,是一种无奈何的心境的体现。
据史载,阮籍就不允许其子学他,正好说明了“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抨击名教,饮
酒纵行,是对那个不合理的时代的消极反抗。然而,他们并不像后世的一些所谓的“名士”
那样,身处太平盛世,却为沽名钓誉,获取功名利禄,故作魏晋名士之状,实则是“身在江
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所谓的隐逸疏放,息影山林,只不过是把它作为窃官盗爵的终南
捷径而已。
“君子以名教为乐”,真正的读书人,应自觉地遵守轨范,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济苍生”为己任,刻苦自励,不断学习,探索富国丰民途径,不以“小我”之小害小利,
而乱“家国”的利益。这样,才会有功于社会,有益于个人,不贪一日之闲,不图一时清名,
尽情挥发自己的专长。即便艰辛、劳苦,也是值得的。
尊“名教”,还必须有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沉醉于名教而不务世事,只会陷入清谈。
而真正的名教教人入世,教人有所作为。“人皆有恻隐之心”,视民疾民瘼于不见,见国困
家窘而归隐山水之间,是不可取的。“有恻隐之心”,就应有救人于水火的志向。古往今来
的仁人志士,莫不如此。
据《昨非庵日纂》记载: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少时贫勤,虽日食齑粥一角,但却以天下
为己任。据说,他曾问一相士:“我将来可以做宰相么?”相士答:“否”。他又问:“能
做名医否?”相士惊讶地问:“为什么前面的志向高远,而后面的卑下呢?”范仲淹回答说:
“只有这两样才可以救人。”由此看来,只要有一份仁人之心,是不会见伤不扶,见死不救
的。
名教教人以悲悯,悲悯从名教而生光。那些故作风流,而践踏规范,放任自流的人,是
无悲悯之心可言的。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者,必遭千夫所指,成为孤家寡人;善予人者,人必予之。热心处世,就会赢得广泛的敬爱。
悲悯之心,还有赖于对名教的精识。熟于名教,则可辨明是非,判明善恶,疏清美丑。否则,
给恶的、丑的东西以悲悯,则无异于助纣为虐,纵容腐臭。农夫与蛇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教
训,应当铭记。
|
|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
|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主 j编 李安纲 刘厅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