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荣辱与学问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为辱;
宝贵非荣,宝贵而利济于民为荣。
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
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述论]
古之贤者孟子曾经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家有万
贯,身居高位,不可以骄奢淫逸;家贫位卑,不坠其心,仍保持其节操和志向。
贫困与地位卑贱,并非可耻之事。既然生来如此,那就应该坦然处之。况且贫贱与富贵
并非不可转变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与追求。假如因为自己的贫困和位卑而折腰谄媚,以
博功名富贵,不但会失掉其人格,坠其骨气,而且还是无比可耻的,为人所不齿。反之,那
些荣华富贵,身居高位者,如果骄奢淫逸,花天酒地,任意挥霍,而非广施博济,只顾自乐,
不管他人死活,则此富贵不但不值得荣耀,而且会因此而延祸于身。
贫困位卑,并非坏事。相反,它倒是磨炼一个人的志向、情操的绝好环境。身处逆境当
中,应该胸怀大志,奋发图强,不以贫穷而羞愧,不为位卑而忧虑,“位卑未敢忘忧国”。
相反,富裕则骄横,高贵则淫逸,则堪忧虑了。古之夏桀、商纣,可谓是富裕高贵到了极点
了,然而却穷奢极欲,骄奢淫逸,以致祸国殃民,身败名裂。今之一些所谓的“先富起来”
的腰缠万贯者们,可谓富贵极矣。但是,又有多少人因据其富以骄人,又因其贵以损人,其
结果或者沦为阶下之囚,或者自绝于公众,或者朝富暮贫,昨贵今贱者,岂是少数?!
因为自身的贫贱而曲意地奉迎权贵,一付媚态奴相,亦或因此而身居高位,荣华富贵,
但橘变其性则为枳,人夺其志则愈贱。投机钻营、巧取豪夺得来的功名利禄,也如沙上之塔,
塔尖垒卵。不为人毁,也必自败。
经世治国的学问,不同于写文章,可以巧构思而妙幻想,那是实实在在的经韬纬略,来
不得半点虚假或者巧思妙想。制定一部法律,或者拟定一份措施,不结合实际,恣意妄想,
即使巧辞丽句,却距现实十万八千里,那么言之愈多,失之愈远,只能算是“满纸荒唐言”
而已。其结果必是劳民伤财,败坏政风。
原泰安市的某些所谓的“公仆”,可谓这方面绝好的例证。他们不顾泰安市实际情况,
只顾拿着图纸在报纸、电视上为自己的“政绩”而巧思妙想,罗织声名。其结果给泰安都留
下了什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引以为鉴吗?做学问、为人师者以及宣传工作者,如无真实厚博
之功底,又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只凭道听途说,摆花架子。动不动照搬经典,
哗众取宠,或东拉西扯,借一些表象或奇谈怪论、趣味逸事以博众人之彩。
听者或许暂时会为其花招所迷惑,然而久后剥其外衣,则里边空空如也,也便知其学问
之贫之虚了。如今的一些干部在会上做报告,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引经据典,条条是理。
但是若问他对问题的现实情况懂得多少,对为政之道,为官之则,知之多少,他们却一定要
“顾左右而言他”了。
崇真务实,实事求是。这既是做人的美德,又是成事立业而志于学问的准则。只有在穷
研事物的真相,察明问题的本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才能真正检验出所为之学的善伪,所
做的学问是否可以真正致于世用,是否于人于国于风化有益。否则,绣拳花腿,欺世盗名,
既学不到真学问,自然也于醇教化、治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做人以谦以和,则富贵不淫,贫贱不畏;做学问以诚以信,则落落皆实,历在千秋。这
都要求扼住一个“志”字。志存高远,则不为眼前的富贵而沉醉,不为一时的贫贱而丧失操
守;志在济世,则不会急功近利,贪图虚名。而惟实是求,唯功在当代而利在千秋是瞻,如
经世济民,于集体、国家有幸,于个人也是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