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吕坤 原著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

   

 
  213 万全与缺绽

做人要做个万全。至于名利地步,休要十分占尽,常要分与大家,就带些缺绽不妨。何
者?天下无人己俱遂之事。我得人必失,我利人必害,我荣人必辱,我有美名人必有愧色。
是以君子贪德而让名,辞完而处缺,使人我一般,不哓哓露头角、立标臬,而胸中自有无限
之乐。孔子谦己,尝自附于寻常人,此中极有意趋。

[述论]
如果说到做人的话,那一定要做到个万全的地步。至于那些名声利益和地位权势的事情,
千万不要十分十厘地占据尽了,经常要分配给大家一些,就是自己带上一些缺陷和破绽也没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呢?就因为天下没有什么别人和我自己都美满的事情。

我得到了,别人一定会失去;我有利了,别人一定会有害;我光荣了,别人一定会耻辱;
我获得了美名,别人一定会有惭愧的面色。所以,君子贪婪道德而谦让名声,推辞完美而身
处残缺,使别人和我自己都一样。不会哓哓汲汲地崭露头角、标新立异,但在胸中却自然充
满了无限的快乐。孔子曾经谦虚自己,所以自己比做寻常之人。这里边的确有着非常深刻的
意味。

学校为了提高《运城高专学报》的声誉和质量,让笔者以中文系教授的身份兼任学报的
主编。也就是说,笔者还首先是中文系的教授。但是,前几天教委布置学校评选“曾宪梓基
金奖”,由人事处出面评比,而由各系里推荐。也不知道我们系里是把我这个教授忘了,还
是怕把我报上去而获了奖,竟然没有人通知我。而我一天忙着在赶写这套《东方人生智慧珍
品丛书》和编写《三教九经丛书》,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管这些。后来有人给我讲了,可学校
已经研究过了。在会上,学校的领导和教务处的同志都问安纲为什么不报呢,报了肯定没有
什么问题。

他们还以为我自己不愿意报哩!其实,作为一个山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我应该去争
取,因为教委树立我的目的,就是要给全省的中青年做个榜样。但是,我已经做了教授,职
称也就到顶了,还是要给其他的更年轻的人提供些机会。我去争取,自然会把其中的某一位
同志给挤了下来,对谁都不利。所以,我非常感谢那个不报我的同志!因为一旦报了,就会
占去一个指标,别人就少了一个机会。而我现在已经处在一个满的时候,正需要别人的批评
和损毁,才能够使我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所以,大家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是件好
事!

做人就要做个完全的人,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因为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所以人的意义就在于超越自己而达到圆满。这个圆满决不是物质名利上的满足
和欲望私心的实现,因为欲壑难填,而物质名利也是有形终有坏。只有精神是无限的,心灵
是永恒的,所以人们应该追求永恒而放弃缺憾。道德属于精神和心灵范畴,因此可以贪婪,
因为越贪心灵越充实。

名利地位、荣华富贵都是身外之物,不能没有,也不能太多,只要够了就行。而这些东
西却是大家都在追求的,所以不妨分给大家一些,让大家都高兴。我们并不是说不要名利地
位和荣华富贵,而是说如果我们要了,别人就会失去;别人如果得了,我们也照样会失去。

世界上没有大家都能够得到的说法,除非是大家都不争了。既然大家都争,那我们为什
么不会让给他们呢?让给了他们,他们就会拥护我们;我们失去了小的和不必要的,但却换
来了大的与很必要的。这个道理应该掂量一下。

圣人君子的本质就是不与他人去争竞,而能够顺随物质的本性。大家都希望得到的东西
我能让,大家都争取不到的事情我却能够拥有。这样以来,我也就是圣人了。名利我自己不
占据,就会拥有美好的德行,就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护。有了德行,却不去占有,反而要更加
谦虚,才能真正地拥有名声和利益。有了缺憾,反而容易得到大家的尊敬和同情,也就不会
有人对你反感了。所以,一个人得志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抱有缺憾的美妙。

我自己有了美名当然高兴,可他人就会失去得到美名的机会,自然会感到惭愧与自卑,
反过来却会记恨我们。为了不使人难堪,最好是不要强占那些属于大家的东西。自己不与大
家去争夺名利,而且还能够主动去让给别人,仿佛是那上帝一般;再看着别人在那里争来斗
去的,真是好可怜。于是,我们自己的心中却因为不争夺那些身外之物,潇洒自在,而感到
无限的超脱和自由,其乐无穷!

孔子谦虚待人,也是为了保全自己。自己的名声已经很高了,还要多少才是个够呢?就
是跟其他的普通人相比,又能怎么样呢?还是那些普通人好啊!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
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普通人该有多好啊!





 
 
 中国社会出版社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j编 李安纲 刘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版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联合主办 Copyright© 200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mailto:web@guoxue.com    mailto:yyyinxl@sohu.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