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吕坤
原著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
|
|
|
|
|
|
|
|
|
|
|
|
|
|
|
185 有我与无我
天地间惟无无累,有即为累。有身则身为我累,有物则物为我累。惟至人则有
我而无我,有物而忘物。此身如在太虚中,何累之有?故能物我两化,化则何有何
无?何非有?何非无?故二氏逃有,圣人善处有。
[述论]
天地宇宙之间,只有一个“无”是没有什么拖累的,“有”就是个累赘了。如
果有了个身体,这个身体就是我自己的拖累了;有了想着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成了
我自己的拖累了。只有那些真正的人,才是有我却又没有我,有东西却又没有东西。
这一个肉体就好象处身在那最大的虚空里,还能够有什么拖累呢?也因此而能够使
物质和自我相互转化,转化了则什么是有?什么是无呢?什么不是有而什么不是无
呢?所以,佛教和道教两家要逃脱现实的实有,而圣人却善于处理这个有。
有形必定会有坏,无形肯定会长存。有了形体,就会在空间中形成障碍;没有
形体,自然不会牵挂操心。操心肯定会受累,受累便会有痛苦,所以说只有虚无是
没有拖累的。
有了肉体,就得要想法使它生存得快活一些、享受一些。要吃好、穿好,这样
就得要去奋斗争夺。争夺到了就会高兴享受,失去了或者没有争取到,那就会感到
痛苦和焦虑。要吃穿,就得去争取那些对象,于是就有了外在的名利地位、金钱富
贵、权势利益等等,经常牵挂于心,岂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累赘吗?即使是我们自
己得到了,我们还随时都怕它失去,也就更加烦恼了。
然而,真正的人已经看透了人间的一切。虽然空间里的确有一个我在,但在自
己的心里却没有这个我在。尽管外表还要去争夺,但心灵却毫不执着,所以就不会
有烦恼了;虽然还有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但却能够在处世应物中把那些名利地位、
金钱富贵等全部抛在了耳根之后,心灵中已经没有了牵挂。仿佛身处在那太虚之中,
还有什么好执着和贪婪的呢?
关键在于把自我与物质相互转化,就像那庄子做梦自己变做蝴蝶一样,还分不
清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是自己。万物与我为一体,就不会有所分别了,也就没有
了有或者无的概念了。所以,那佛教与道教两家只怕受到尘世的污染而影响修道,
因而便逃避世界,进入深山老林之中。但是,只有圣人心怀天下生灵,在人间度化
众生,行为中有我的榜样,心灵中却没有个我字,所以能够把握好自己,从而实现
人间的教化。
|
|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
|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主 j编 李安纲 刘厅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