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明)吕坤
原著
李安纲 赵晓鹏 述论
|
|
|
|
|
|
|
|
|
|
|
|
|
|
|
|
116 放心与邪正
心放不放,要在邪正上说。且如高卧山林,游心廊庙;身处衰世,梦想唐虞;
游子思亲,贞妇怀夫,这是个放心否?若不论邪正,只较出入,却是禅定之学。
[述论]
人的心灵到底是放了还是没有放失,这要在邪道与正道上来说的。比如说那些
高隐偃卧在深山老林中的隐士,常常心中还思念关心着朝廷君王的利益,替天下百
姓忧心;那些自身虽然生活在衰落的时代的人,但却一心向往着唐尧虞舜的盛世;
那些在外游荡的游子心里思念着自己的亲人,贞洁的妇人怀念着自己的丈夫,这些
难道都是放失在外的心灵吗?若是不论邪道正道,只管他的心灵是出来进去了,那
却是佛家的禅定学问了。
儒家强调收放心,那么这放心到底是什么呢?他们并不是不让心中有所牵挂,
而是不让你的心灵放纵在那不合道义的邪事情上。所以只要是心系正道,那就不是
放心。比如说屈原一心怀念楚怀王,死去活来的,也不算是放心;忠臣孝子思君想
亲,心灵都不算放失。说到放失,就是指那些心不务正业,只想着升官发财、坑害
百姓、渔名猎利、谄媚取进等。因为儒家强调的是社会秩序,所以还必须要人来维
护正常的纲常伦理,不能说那些心系纲常的人都是放失了自己的心灵。
但佛家却不同了,他们认为一切的牵挂,无论邪道与正道,其实都是一种烦恼,
都是不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都应该去掉,就连那收与放的概念也没有的。禅定是
印度古人所发明的一种修行技术,又译作禅那,或者瑜伽术。汉意是静虑,即静静
地去思虑,或者是把一切思虑都排除掉。通过静静地思虑的方法,逐渐地将各种思
虑排除掉,叫做一念带万念,然后那最后的一念也被忘却,就进入了最高的禅定境
界而得到觉悟。
释迦牟尼佛就是在苦修林中禅定六年,后来才在菩提树下妙禅开悟,大转法轮
的。六祖慧能大师则认为:“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也就是说,对于身外的
世界不执着于色相就是禅,心内的世界丝毫不散乱就是定。不管你执着于什么,只
要有了心就是痛苦,就是违背了自然的规律。
当然,谁都抱着一个无牵无挂的心灵,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世界也不清静
安宁了?儒家口口声声喊着整顿社会,其实却给那些欺世盗名者提供了说法,真正
是害了社会。正是老庄所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
|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
|
总策划 李安纲
林晓靖 主 j编 李安纲 刘厅耀 副主编 赵晓鹏
马民书 | |
|
|
|
|
|
|
版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