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ry  
 




网页:静远
 
 



吉平平
黄晓静
编 著


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古篇)

  王金陵著,台北华正书局1987年4月,大32开,412页,定价31.46元。辽宁大
学藏I206.09/10。
  本书是研究中国文学观念的发展,即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全书共分六章,二
十一节。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模式,旨在说明文学理论模式的目的、性质与限制;第二章探索“文”的起源与发展,上溯新石器时代,下至孔子提出“文学”一词止,在这段三、四千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文”的观念始终环绕着“礼”,也就是环绕着祭祀的发展轨迹;第三章礼文的回响,说明先秦诸子由此反省而涉及的文学观念,其中包括孔孟荀的教化思想,墨子和韩非的重质轻文思想,还有老子的道德经与庄子的超越礼文的论述;第四章经学余影,剖析《诗序》到班固文艺思想的曲折转变;第五章天文与人文,作者认为能脱遗陈规以论文学者,只有王充,因此别立一章;第六章蜕变的轨迹,作者认为汉晋之际文学观念的转移盘根错节,因此撰此一章,作为六朝的先导。
  目次:
  绪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模式:一、模式的性质与目的,二、文学研究的领域与文学理论的产生,三、模式图形与说明。
  第二章 文的起源与发展:一、问题与方法,二、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及其意义,三、甲骨文中“文”字的意义,四、西周与春秋“文”的意义。
  第三章 礼文的回响:一、背景,二、革新,三、漠视,四、超越。
  第四章 经学馀影:一、背景,二、教化,三、讽谕、言志与颂德。
  第五章 天文与人文:一、论衡的性质与中心问题,二、王充的文学观念,三、影响。
  第六章蜕变的轨迹:一、东汉士风与文章增变,二、文类概念的发展与文学概念的关系,三、人伦识鉴与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关系,四、名教、自然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结论:附录一:诗序作者及其时代,附录二:两汉文类的发展,征引书目。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联合主办 Copyright©2000

hyc@guoxue.com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