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gif (2967 bytes)
 

国学新书

 
 

新书一览

《隋文帝传》
韩昇著
人民出版社
19989月版

 

《扬子晚报》1999年2月

学术研究中的人文关怀

                           ——评《隋文帝传》

雷艳红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史学界逐步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一批敏感的中青年学者在坚持中国文化传统和学术精神的同时,勇于同国际接轨,以理性、开放的心态去认知历史,对思想和人文充满深切关怀。厦门大学历史系韩昇教授所著《隋文帝传》一书无疑又给史学界带来了一阵清新空气。从书中,人们也许会发现学问的深邃、严肃与众人的理解之间并不是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为求真而从事学术研究既可以坚持自身的思想独立、学术自由,同时又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和人民所接受。

本书的作者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又曾两渡东瀛求学,受过严格的史学训练,深得中日治学之精髓;一贯秉承对史料精审严格,从不苟求的态度;由于早年接受的是日文教育,思想缜密中不失豪放,反而因此避免了许多陈旧观念、条条框框的束缚;加之思维敏捷,才学过人,语言生动活泼,文风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使得其文章既摒弃了一般史学作品内容刻板、语言晦涩难懂的通病,同时又不像许多文学作品空穴来风、夸夸其谈,因而该书的可读性、知识性都很强。

    隋文帝结束了魏晋以来的三百多年来的动荡分裂,完成统一大业;同时,创规立制,筚路蓝缕,“以立法而施及唐、宋”,影响深远, 阙功甚伟。作者除了关注人物本身外,还把目光投向他身后的社会,从这个断裂的社会中去感受文帝将要进行的改革的艰难险阻、惊心动魄。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其影响之深刻,波及面之广泛,几乎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领土的完整,由于统治者无休止的争权夺利,无辜的百姓被抛入无尽的苦难之中,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更可怕的是,长期的血腥仇杀使得是非准则屈从于武勇实力,伦理道德在政治权力下呻吟,世道浇漓,人心险恶,这就使得中国的重新统一举步维艰。“重新统一,必须在刷新政治和发展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因势利导,逐步推进。迈上这条布满荆棘和陷阱的道路,需要意志和耐心,充满机会和挑战。”(第27页)。从这个角度看,文帝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然而英雄也有自己的致命伤,他虽能征服世界,却很难战胜自己:隋文帝一生提倡勤俭节约,到晚年仍不免奢侈享受;从小信佛,少年崇佛,老来佞佛,却自始至终都未能理解佛教的真谛;他以“孝”治国,然而其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兄弟残杀,父子反目。

作者并不随意去揣测古人,而是尽量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中去理解当时的人。文帝从小在佛教的环境中成长决定了他的性格,寺院的刻板生活,使他过早地失去了童稚和天真,养成深沉稳重、孤傲刚毅的性格;成人之后,因卷入权力斗争而遭受排斥打击,过着提脑袋上朝的日子,使得政治理想被权力所扭曲,热血变成欲望,抱负变成野心。那个时代对他的性格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可以理解他晚年多疑好忌、残忍、孤独和乖张焦躁。作者认为“这些恶习已不能从个性方面加以解释,个人的悲剧还由于社会的不幸所造成,性格上的缺陷更深层的根源乃在于精神伦理的崩溃。”(第24页)。除文帝外,还有一批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高熲精明务实、胸怀宽广(他也许是作者最喜爱的人物),李德林足智多谋、个性鲜明,苏威克尽职守却又心胸狭隘,陈后主荒淫好色且又胆小如鼠,独孤皇后个性坚强但又过于偏执,杨勇宽仁和厚,杨广矫情饰行……作者凭着对历史深切的感悟,使得历史人物的性格、形象得以鲜明地再现。读者读来如亲临其境,共同感受着他们的悲与喜、爱与恨,增加了遥远历史的现实感。

该书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作者对政治的领悟与关注,他认为“政治的腐败首先来自人事的腐败,起源于用人机制的破坏。”(第295页)。“政治家直接领导学术,则条条框框必多,御用味道浓厚。”(第362页)。 对那些利欲熏心者的性格、心态刻划得入木三分,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权力失去目标而以自身的增殖为目的时,那便沦落为专制主义,这种权力是对社会利益最大的攫取,对这种权力的追求便是人们常说的权力欲或权力狂。一旦陷入这一怪圈,对权力的享受和对失去权力的恐惧,会让权力拥有者孤独、高傲、冷酷、虚伪、猜忌和渴求荣耀,性格变态而焦躁欲狂。”(第395页)。

    常言道“书以言志”,中国的知识人具有的安身立命传统在《隋文帝传》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全书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自由理念、独立人格、观古鉴今的主张,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作者对历史的多情与尊重加重了写作过程中的负载,使得写作在喜悦与呕心沥血中进行。反过来,这种情怀又通过作者对历史的准确把握而撞击读者的心灵,与读者一起穿越时空徜徉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之中。


 

〖关闭窗口〗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招聘专才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