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qixia

漆侠

生卒:1923年3月12日-2001年11月2日
藉贯:山东省巨野
职务:中国历史学家
专长:致力于中国农民战争史、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史学贡献

  漆侠是一位勤奋而又创作旺盛的历史学家,他的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半个多世纪中,可以1982年《求实集》出版为线分作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研究以中国农民战争史为主,宋史研究为辅,后一阶段则全力以赴研究宋史。
  (一)农民战争史研究
  作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历史学家,漆侠并不能超脱他的时代。但他却以自己的努力和独立思考,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并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也可以说他是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推动者之一。漆侠的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有鲜明的特色:
  漆侠把自己的研究始终作为一项崇高的学术事业来对待。为了深入考察农民战争史,20世纪70年代以后,漆侠转向了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漆侠学术思想上的这种转向,也不是偶然发生的,这与他以政治、经济为观察、认识、论述农民战争史问题的核心和基础有着密切关系。
  漆侠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发展系统而全面,对秦末、汉代、魏晋、隋末、唐末、宋代、元末、明末等都有专题性讨论,且始终把握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脉络,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学者群体中是极为突出的。漆侠对于全国性的农民战争史的深入研究,属于填补空白、贯通农民战争史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是他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史学实践的成果。二者有机结合,自成一家,成就卓著,成为当时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
  漆侠在促进学术发展、推动农民战争史学研究发展过程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自20世纪50年代起,漆侠在天津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前身)历史系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工作的同时,便与历史系同仁合作展开古史分期、农民战争史等问题的研究。其中《方腊的起义》是与钱君晔先生合作完成,《秦末农民战争》是与宝志强、段景轩先生共同完成;《隋末农民起义》是与宝志强、段景轩、李鼎芳先生合作完成,漆侠先生承担大部分章节的写作和全稿的校阅工作,是组织者和主持人。
  自1978年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在上海成立之后,1981年到1983年,漆侠连续参加了此后的三届年会。因在农民战争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和领军人物的学术地位,于1981年当选为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第二届理事长。这一时期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的成立与《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的编辑出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漆侠能够当选理事长,负责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的组织、协调工作,说明了他在农民战争史研究领域的成果和贡献,得到了学界同行们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二)宋史研究
  宋史专家王曾瑜认为,漆侠“学识渊博,是同时代学者中的佼佼者”,是我国 20 世纪辽宋夏金史研究领域中,继邓广铭之后的又一卓有成就的史学名家,是“宋史学界的又一位泰斗。”20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宋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宋代典章制度、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法制史、文化史、文献整理等专门、专题、部门领域取得不俗成就的名家或佼佼者应当说不乏其人,但是若从研究水平之高、研究范围之广、研究内容之深的论著来衡量当属漆侠独步,迄今无人企及。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南宋初年被宋高宗否定以后,直到晚清近八百年间很少有人认真进行研究。进入20世纪,王安石变法自梁启超在1909年为王安石翻案之后,在二十世纪前半叶,不仅得到占主流的近代实证史学派的肯定,也得到新崛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肯定。虽然三四十年代王安石变法研究形成一个高潮,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发表有关论文一百余篇,出版王安石传记及其变法的单行本著作近10种,但是大多数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学者不专治宋史,而大多数都是泛泛而谈之作,有深度的文章并不多见。对于王安石变法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研究大致首推漆侠。邓广铭先生在总结自南宋至20世纪的王安石变法的评议、研究时认为,八九百年来,大多数论著不是因为材料欠缺,就是因见识不高而未能真正客观地评价王安石变法,只有“在50年代后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了漆浃教授的《王安石变法》一书,对于熙宁新法进行了认真的探索,超越了前此所有的同类著作。” 这个评价是符合事实的。《王安石变法》出版后引起海外关注,产生了较大影响。日本学者梅原郁写过书评,前苏联学者也写了书评。《王安石变法》出版以来已有五十余年,虽然八十年代以来王安石变法研究有了很大进步,发表的论著大大超越20世纪前八十年的总和,但是《王安石变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迄今并没有出现足以超越的同类作品。
  如果说《王安石变法》是漆侠的成名作,那么《宋代经济史》则可以说是漆侠的代表作。《宋代经济史》洋洋近百万言,是我国经济史和宋史研究中的里程碑式著作,曾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宋代经济史》从人口、垦田、水利、经济作物、经营方式、土地所有制形式、赋税制度等方面,全面论述两宋300年间社会经济关系发展演变的全过程,重点研究了宋代农业生产、土地关系、手工业发展、国家专利制度、商业和城市经济、对外贸易、货币及经济思想等问题。王曾瑜先生治宋代经济史有年,并在多个方面发表数十篇很有建树的论文。《宋代经济史》出版后,王曾瑜先生用力写了一篇书评,并认为这篇书评是他自己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书评中写道:“人们喜欢用集大成一词形容某人的学术成就。我想,用此词形容《宋代经济史》一书,是当之无愧的。因为自近代开展宋代经济史研究以来,国内外尚无一部巨著,对宋代经济史作了如此系统而深入的论述。此书总结了过去,也开拓了未来,确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不论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角度看,还是从宋史研究的角度看,都是如此。”勿庸讳言,《宋代经济史》一书的出版,学界有“青出于蓝”之谓,1987 年,景戎华在《读书》上发表文章,称“漆侠先生的宋代经济史研究,近年来创获甚丰,特别是已经震动了素以治宋代经济史著称的日本史坛。漆氏乃邓氏之高足,可谓‘青出于蓝’。”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守常说漆侠“他是我同班同学中做学问的成绩最好的一个。他先就农民战争写了不少文章,后来主要是研究宋史,特别是宋代经济史,其成就是超过了邓广铭先生的。”当然这样的评价并不一定准确,漆侠自己也认为他的老师是20世纪宋代史学的第一人,“真正能盱衡天水一朝史事的,只有先生”,“宋辽夏金断代史方面的通才,只有先生才称得上,40多年以前,先生的老师陈寅恪先生,曾奖勉先生,‘并世治宋史者,未能或之先也。’这个结论经历了几十年的检验,依然是极其正确的评论。”所以“青出于蓝”之谓并不能否认邓广铭先生在20世纪宋代史学第一人的地位,而是说从宋史研究的某些方面超越了老师。从另一个层面讲,这样的评论有三层意义:其一,表明《宋代经济史》的学术水平达到宋史研究的一个新高峰;其二,学生超过老师是学术发展之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必然结果;其三,邓广铭先生培养学生有方,名师出高徒,是对宋代史学的又一大贡献。
  漆侠与乔幼梅合作出版的《辽夏金经济史》是《宋代经济史》的姊妹篇,此前对于辽朝、西夏、金朝经济史研究,只有单行本著作问世,如陈述《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张博泉《金代经济史》,西夏经济史主要是吴天墀《西夏史稿》中有所论述,因而《辽夏金经济史》是第一部系统、综合论述10—13世纪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经济史的著作,这部著作不论是占有的资料还是内容的丰富都比此前研究有所补充、有所提高。也可以说这部著作既集过去研究之大成,又把辽夏金经济史的研究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宋学的演变和发展》是漆侠晚年最后未竟的遗著。《宋学的演变和发展》有两个贡献:其一,是以宋学涵盖宋代的学术,使此前被摈弃于宋代学术之外的如宋学形成阶段的范仲淹、欧阳修等思想家的思想,王安石及其代表的荆公新学派,苏蜀学派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论述。由此摒弃了此前以理学为主体的旧的学术框架,形成了一个更富有内容,更切合宋代学术实际的新框架。在此新框架中,漆侠极其重视从整体上把握宋学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特别是书对北宋初年以来学风、文凤、政风巨大变化的论述和指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荆公学派在宋学发展阶段居于主导地位,是不同于以往宋代思想史论著的主要亮点。其二,是第一部由宋史研究者从历史学所包含的政治、经济、文化更广阔的视角撰著的宋代学术思想论著,其编写体例、宗旨和风格与此前的同类著作颇多不同,这对从多角度观察宋代学术思想无疑是极具学术价值的。
  漆侠先生的著作由弟子汇聚为十二卷本的《漆侠全集》,2008年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