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字号: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
生卒: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
年代:清末民初
籍贯:广东新会人
评价: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生平年表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 一岁
2月23日(农历正月二十六日)生于新会茶坑村
1877年(清光绪三年丁丑) 五岁
由祖父和母亲教读四书五经。
1882年(清光绪八年壬午) 十岁
初就童子试。
1883年(清光绪九年癸未) 十一岁
得张之洞《轩语》、《书目答问》,始知天地间有学问一事。
1884年(清光绪十年甲申) 十二岁
应广州童子试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员。治帖括之外,嗜唐诗。读完《史记》、《汉书》、《纲鉴易知录》与《古文辞类纂》。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 十三岁
始习乾嘉训诂考据之学。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丁亥) 十五岁
肄业于广州学海堂,弃帖括之学。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戊子) 十六岁
广州学海堂正班生、兼菊坡、粤秀、粤华书院外生。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 十七岁
乡试中举。主考为李端棻,以从妹字之。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庚寅) 十八岁
春,入京会试,旋下第归,过上海,购《瀛环志略》,始知五大洲各国,又见上海制造局所译西书。
8月,与陈千秋往谒康有为,决舍去旧学,退出学海堂,间日请业康门。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辛卯) 十九岁
始受业于广州万木草堂,习《春秋公羊传》、《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朱子语类》、《文献通考》、《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诸子书、佛经、清儒经注、西书译本。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成,任校勘;《孔子改制考》,分任纂述;受《大同书》。由此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
11月,入京与李蕙仙完婚。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辛卯) 二十岁
3月,入京会试,识夏曾佑。学于万木草堂。
1893年(清光绪十九癸己) 二十一岁
冬,讲学于东莞。为万木草堂学长。
1894年(清光绪二十甲午) 二十二岁
3月入京,广交名士,治算学、地理、历史等。
11月归。冬,作《读书分月课程》。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二十三岁
春,随康有为入京会试,落第。识谭嗣同。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8月,协助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强学会成立,任书记员。
维新运动期间,主持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 二十四岁
4月,离京至上海,识黄遵宪,交游益广。与夏曾佑、谭嗣同创作“新学之诗”。
8月,与汪康年创办《时务报》,任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名声噪起。
10月,著成《西学书目表》。从马建忠习拉丁文。当月下旬返粤,留三月,协助筹办《知新报》。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 二十五岁
到长沙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见谭嗣同《仁学》一书,与治佛学。
5月,辑《西政丛书》。
10月,创办大同译书局。其间,参与创设不缠足会和女学堂。
11月,离沪抵长沙,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二十六岁
春,因病就医上海,遂即入京。
4月,助康有为创立保国会。
5月,公车上书请变科举。
6月,“百日维新”开始,参与新政。
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奉旨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9月21日,政变发生,入日本使馆,遂即乘大岛舰逃亡日本,与陈少白往还,协商与兴中会合作事宜,因康有为阻挠未果。
12月,于横滨创办《清议报》,发表《戊戌政变记》初稿及所译日本政治小说《佳人奇遇》。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 二十七岁
春,读书箱根,学日文,著《和文汉读法》。译德国伯伦知理《国家论》。始刊《饮冰室自由》。
8月,创办东京高等大同学校。
9月,创办神户同文学校。
12月,赴檀香山,著《夏威夷游记》,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二十八岁
与康有为、康才常等发动“勤王运动”,事败。
8月,因自立军起义急归国。居沪十日,转道新加坡,10月,抵澳洲。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二十九岁
著《中国积弱溯源论》。
5月,复返日本。欲撰《中国通史》,先成《中国史叙论》。始刊诸多西方思想家学案。
12月,著《南海康先生传》与《李鸿章》。《清议报》停刊。开办广智书局于上海。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三十岁
2月,《清议报》停刊,于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发表《新民说》、《新史学》、《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国地理大势论》、《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等文,始刊《饮冰室诗话》及西方政治家传记数种。
11月,于横滨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倡“小说界革命”。创作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
12月,《饮冰室文集》出版,其《三十自述》一文,备述前些之各种活动。
与黄遵宪恢复联系。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三十一岁
2月,出游美洲,开办各地保皇分会。著《新大陆游记》。
12月,返日本。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癸卯) 三十二岁
3月,经香港潜返上海,筹办《时报》。
4月,复归日本。发表《子墨子学说》及《墨子之论理学》。著《国史稿》二十余万言。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三十三岁
著《开明专制论》,坚持君主立宪,与革命党相对峙。
《(分类精校)饮冰室文集》出版。
秋冬间,代端方等草拟考察宪政、奏请立宪等奏折二十万言。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三十四岁
与《民报》就立宪与革命问题论战,发表《开明专制论》等文。为研究宪政问题,著《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诸文。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三十五岁
因与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笔战不利,谋妥协,黄兴不许。
3月,著成《国文语原解》。
10月,于东京创办政闻社与《政论》杂志。
11月,《新民丛报》停刊。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三十六岁
8月,本部迁上海的政闻社被查禁。
著《王荆公》。
著《中国古代币材考》。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 三十七岁
专心读书著述,学书作诗。4、5月,著《管子传》。
1910年(清宣统二年庚戌) 三十八岁
3月,《国风报》于上海发刊。撰文甚多。《财政原论》积稿百万言。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 三十九岁
3月,游台湾一月。辛亥革命发生。11月,匆促归国,由大连至奉天,旋返日本。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 四十岁
10月,离日归国,定居天津,结束十四年的流亡生活。在京出席各界欢迎会,发表演讲。
12月,创办《庸言》杂志。
袁世凯以司法次长相召,未就。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 四十一岁
2月,入共和党。
5月,当选进步党理事。
9月,熊希龄内阁成立,出任司法总长,从此由政治家变而为实际政治家。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 四十二岁
2月,改任币制局总裁。遭遇困难,始知袁世凯不可合作,发表《吾今后所以报国者》一文,表示愿从事学术,放弃政治。12月,准辞职。
冬,假馆清华学校,著《欧洲战役史论》。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 四十三岁
创《大中华》月刊。
辞币制局总裁。
3月,辗转入桂,参加护国军。
5月,军务院成立,任政务委员长兼抚军。遂即赴上海。
6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与袁世凯决裂。
9月,《盾鼻集》出版。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 四十四岁
在上海策动反袁。三月抵广西,发动广西宣布独立。在肇戾成立护国军两广司令部,任参谋。后成立军务院,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
出版《盾鼻集》。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 四十五岁
1月,入京。7月,通电反对张勋拥清帝复辟,参加段祺瑞所组“讨逆军”。段氏内阁成立,任财政总长。11月,辞职,退出政界。张勋复辟,以康有为出力最多。至此康、梁乃彻底分家。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 四十六岁
撰书籍跋、碑帖跋数十篇。
春夏间,专力著《中国通史》,万十余万字。
夏秋间,为家人讲国学源流。
11月,识胡适。
12月底,出游欧洲。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 四十七岁
2月,抵巴黎。先后游历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反对政府在“巴黎和约”签字。著《欧游心影录》。
出版《饮冰室丛著》。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 四十八岁
1月,离法国,3月,经沪至津。
4月,成立共学社。
5月,承办上海中国公学。
春夏间,撰《中国佛教史》数万言。
9月,《解放与改造》杂志改刊,易名《改造》。组织讲学社。
10月,著《清代学术概论》。冬,于清华学校讲“国学小史”积稿盈尺。
1921年(民国十年卒酉) 四十九岁
2月。作《墨经校释》。
春,著《墨子学案》。
秋,于南开大学讲“中国文化史”撰成《中国成史研究法》。
10月后,应京、津各校、团体之邀讲演多次。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戊) 五十岁
春,于清华学校讲国史,课外为文学社讲“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4月起,应南北各校、团体之请作学术讲演二十余次,先生至济南、南京、上海、南通、长沙、武汉、天津、苏州各处。
8月,于东南大学讲“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10月,著《大乘起信论考证》成。下旬,赴南京,于东南大学讲“中国政治思想史”。
著《陶渊明》、《大乘起信论考》。
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 五十一岁
1月,返津。
3月,驻英代办公使朱兆莘荐为万国著作家俱乐部名誉会员。《陶渊明》成书。
4月,撰《书要目及其读法》。辑《清儒学案》。
5月,参加“人生观与科学”论战。
7月,于南开大学暑期学校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秋,于清华学校讲“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0月,发起成立戴东原生日二百年纪念会。著《戴东原先生传》。
11月,撰《颜李学派与现代教育思潮》。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 五十二岁
1月,作戴东原研究论文三篇。
2月,作《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
春,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
4、5月,为泰戈尔来华作演讲。
9月,夫人李蕙仙去世。读词自遣。
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 五十三岁
1—3月,撰碑帖、书籍、画跋一百余篇。
6、7月,作白话词多首。
7月下旬,赴北戴河月余,注《桃花扇》。
9月,出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讲“中国文化史”。
12月,兼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第四次编订《饮冰室文集》出版。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 五十四岁
1月,作《先秦学术年表》。
春,病剧。3月,入协和医院,割右肾。
9月始,于清华大学讲“中国成史研究法补编”。任司法储才馆馆长。
12月,作《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五十五岁
2月始,于清华大学续讲“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及“儒家哲学”。于燕京大学讲“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8月起,主持编纂《中国图书大辞典》。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 五十六岁
9月,著《辛稼轩先生年谱》,至10月12日,病重搁笔,未竟。
1929年(民国十八年己巳) 五十七岁
因肾病于1月19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