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德

郭英德

生年:1954年10月10日
籍贯:福建晋江人
职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长: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中西文化比较


一、专著

  1. 《世俗的祭礼──中国戏曲的宗教精神》,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
  2. 《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3. 《痴情与幻梦──明清文学随想录》,北京三联书店,1992;台北锦绣出版公司,1992年。
  4. 《明人奇情》(与过常宝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5. 《优孟衣冠与酒神祭祀──中西戏剧文化比较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6. 《中国古代的恶霸》(与过常宝合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
  7.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与谢思炜、尚学锋、于翠玲合著),中华书局,1995年。
  8. 《中国古代戏剧》(与陶庆梅合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9. 《元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 《长河落日——中华文学通览·清代卷》,中华书局,1997;香港中华书局,1997年。
  11. 《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2.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 《李渔》,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
  14. 《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15. 《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
  16. 《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7. 《明清文学史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 《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 《建构与反思——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思辨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20. 《中国戏曲的艺术精神》,台北:国家出版社,2006年。
  21. 《读三国、说英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二、参加撰写

  1.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
  2.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3. 《中国古代小说人物辞典》,齐鲁书社,1991年。
  4.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
  5. 《中华文明史》(十卷本),任中国文学史学科副主编,撰写其中元明清文学部分约20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6. 《中国文学史》(第三册、第四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三、编撰

  1. 张养浩《三事忠告》(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2. 《中国学生百科全书·语文卷》(主编),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1991年。
  3. 《明史故事选》(编著),学苑出版社,1991年。
  4. 《清史故事选》(编著,署名张应),学苑出版社,1991年。
  5. 《中外古典名剧鉴赏辞典》(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年。
  6. 《文史英华·戏曲卷》(编注),湖南出版社,1993年。
  7. 《炎黄文化精品丛书·艺事精品》(评释),学苑出版社,1994年。
  8. 《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柳宗元卷》(校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9. 《唐宋八大家文集·柳宗元文》(评注),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
  10. 《新编千家诗》(评注),中华书局,1999年。
  11. 《古诗词诵读精华》(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四、论文

  1. 《浅谈元杂剧三国戏的艺术特征》,《三国演义研究集》(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2月)
  2. 《漫谈中国古代对戏剧审美功能的认识》,《福建戏剧》1984年第3期。
  3. 《也说“衙内”》(与长胜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4. 《明清时事剧概述》,《江苏戏剧》1985年第2期。
  5. 《明清之际时事剧的思想艺术特色》,《中州学刊》1985年第2期。
  6. 《论〈水浒传〉的思想意义》,《水浒争鸣》第4辑。
  7. 《论元杂剧的戏剧冲突》,《戏曲研究》第15辑。
  8. 《元杂剧作家身分初探》,《晋阳学刊》1985年第4期。
  9. 《元杂剧与元代文艺思潮》,《光明日报》1985年7月16日。
  10. 《福建戏史录补遗二则》,《福建戏剧》1985年第5期。
  11. 《古典戏曲脚色漫谈》,《福建戏剧》1985年第6期。
  12.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义山诗意蠡测》,《名作欣赏》1986年第1期。
  13. 《“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古代戏剧家的戏曲虚实论》,《戏曲艺术》1986年第2期。
  14. 《论元杂剧的时代精神》,《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15. 《“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一》,《福建戏剧》1986年第3期。
  16. 《“剧场即一世界,世界只一情人”——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二》,《福建戏剧》1986年第4期。
  17. 《寄讽实无,雪耻或有——〈琵琶记〉创作意图之疑案》,《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第4期。
  18. 《关于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的争议》,《文史知识》1986年第8期。
  19. 《论元杂剧中的喜剧性类型形象》,《中华戏曲》第2辑。
  20. 《无奇不传,无传不奇——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三》,《福建戏剧》1987年第1期。
  21. 《“异物之情也有人道”——〈任氏传〉的任氏形象》,《古典文学知识》1987年第1期。
  22. 《蒋士铨〈临川梦〉传奇漫议》,《名作欣赏》1987年第3期。
  23. 《“一夫不笑是吾忧”——李渔〈风筝误〉传奇的喜剧特征》,《名作欣赏》1987年第4期。
  24. 《画出潇湘水墨图——元杂剧雨景描写赏析》,《陕西电大》1987年第5期。
  25. 《论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戏曲小说的审美趣味》,《文学遗产》1987年第5期。
  26. 《论元杂剧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
  27. 《论汤显祖文化意识的悲剧冲突》(与李真瑜合作),《戏曲研究》1987年12月。
  28. 《半世清狂,一生情种——谈沈起凤〈才人福〉中张幼于和祝希哲形象》,《古典文学知识》1988年第1期。
  29. 《“偌大乾坤无处住”——谈尤侗的〈钧天乐〉传奇》,《名作欣赏》1988年第1期。
  30. 《浅谈元杂剧善恶观的性质》,《语文学刊》1988年第3期。
  31. 《“才人福分从来少”——沈起凤〈才人福〉传奇的审美趣味》,《名作欣赏》1988年第4期。
  32. 《古代文学研究的两难心理与多元选择》,《文学遗产》1988年第5期。
  33.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理想人格范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学术之声》第2辑。
  34.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创作方法》,《戏曲研究》第28辑1988年.12月。
  35. 《四十年古典小说研究道路批评》,《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
  36. 《古典戏曲理想人格论》,《戏剧文学》1989年第7期。
  37. 《“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明清浪漫思潮与〈长生殿〉的“至情观”》,《文史知识》1989年第7期。
  38.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时代主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39. 《关剧文化意蕴发微》,《戏曲研究》第30辑。
  40. 《论古代戏曲文学的文体特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学术之声》1989年第6辑。
  41. 《丁耀亢生平及其剧作》(与郝诗仙合作),《齐鲁学刊》1989年第6期。
  42. 《蒋士铨传奇本事考略》,《文献》1990年第1期。
  43. 《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文化精神的变异——戏曲艺术出路断想》,《戏剧文学》1990年第1期。
  44. 《蒲松龄文化心态发微》,《文史哲》1990年第2期。
  45. 《明清文人传奇的历史演进》,《文学遗产》1990年第2期。
  46. 《“最怜儿女又英雄,才是人中龙凤!”——〈儿女英雄传〉的“人情天理”观新诠》,《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47. 《论〈水浒传〉作家的创作思想》,《语文学刊》1990年第3期。
  48.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明清文人传奇作家文学观念散论》,《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3期。
  49. 《是“风教”还是“风情”——明清文人传奇作家的文学观念散论》,《中州学刊》1990年第4期。
  50. 《抄本〈一合相〉传奇作者考》,《文献》1990年第4期。
  51.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忠奸斗争主题模式》,《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52. 《“等为梦境,何处生天”——〈南柯梦〉、〈邯郸梦〉荒诞意识谈》,《文史知识》1990年第12期。
  53. 《元曲与少数民族文化》(署名张应),《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1期。
  54. 《贾宝玉和宋江——浅谈〈水浒传〉对〈红楼梦〉的影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55. 《论〈水浒传〉作者的创作思想》,《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56. 《佳园结构类天成——〈红楼梦〉网状艺术构思的特征》,《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4期。
  57. 《中西戏剧观念的当代形态》,《戏剧文学》1991年第8期。
  58. 《中国古书的价值》,《大学生》1991年第9期。
  59. 《浅谈元杂剧的市民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991年。
  60. 《漫谈明清文学中的才子佳人》,《名作欣赏》1992年第1期。
  61. 《两宋酬和词述略》,《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
  62.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思考》(与傅璇琮、谢思炜合作),《文学评论》1992年第3期。
  63. 《明代文人结社说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64. 《漫谈中西戏剧形象创造的审美规律》,《戏剧文学》1992年第8期。
  65. 《启功先生的治学之道》,《文献》1993年第1期。
  66. 《书圣原是大诗人》,《跨世纪》1993年第2期。
  67. 《典籍的现代阐释和文化传统》,《光明日报》1993年7月7日。
  68. 《中西戏剧文体的本质特征》,《戏剧文学》1993年第8期。
  69. 《审美趣味的多元化走向──论明清文人传奇的丑的形象》,《中华戏曲》第14辑(1993年8月)。
  70.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4期。
  71. 《沈璟传奇本事考略》,《文献》1993年第4期。
  72. 《近代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4期。
  73. 《蒲松龄与孩子王》,《人民政协报》1993年10月7日。
  74. 《(1992年)元明清戏曲小说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1993)》。
  75. 《艺术与淫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中国消费者报》1995年1月7日。
  76. 《禅宗的三重境界》,《中国消费者报》1995年3月18日。
  77. 《元明文学史观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78. 《中国现代话剧的形成及其启示》,《戏剧文学》1995年第7期。
  79. 《叙事性: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
  80. 《中西传统戏剧观念辨异》,《戏剧文学》1995年第11期。
  81. 《桃花扇底系兴亡——〈桃花扇〉的历史意识》,《名作欣赏》1995年第6期。
  82. 《第一印象·第二视力·第三只眼(评〈宁宗一小说戏剧研究自选集〉》,《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
  83. 《刺世伤时,显微阐幽——论苏州传奇的文化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84.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论纲》,《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夏之卷。
  85. 《论明代的文学流派研究》,《求是学刊》1996年第4期。
  86. 《中国古典小说史的理论思考——读杨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日报》1996年5月16日。
  87. 《明清传奇的价值》,《文史知识》1996年第8期。
  88. 《稗官为传奇蓝本——论李渔小说戏曲的叙事技巧》,《文学遗产》1996年第5期。
  89. 《建构中国叙事学的操作规程——评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的方法论》,《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
  90. 《向后倒退的革新——论明末清初的求实文学观念》,《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91. 《古籍校勘原则之我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6期。
  92. 《论清前期的正统派传奇》,《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
  93. 《情的探险——从汤显祖到曹雪芹》(与过常宝合作),《红楼梦学刊》1997年第1期。
  94. 《传奇戏曲的兴起与文化权力的下移》,《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95.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论品格》,《文学评论》1997年第4期。
  96. 《论明代传奇剧本体制的规范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4辑。
  97. 《论元明清小说戏曲中的雷同形象》,《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4期。
  98. 《论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现代阐释》,《殷都学刊》1997年第4期。
  99. 《论明清传奇剧本长篇体制的演变》,《聂石樵教授七十寿辰学术纪念文集》。
  100. 《论“知人论世”的古典范式》,《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1997年。
  101. 《我们比王国维多走了多远——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戏曲研究随想》,《文艺报》1997年10月23日。
  102. 《正史以外的补充——简评〈珍本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丛书〉》,《中国图书商报》1997年10月24日。
  103. 《详备精细,益智启思——评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华读书报》1998年1月21日。
  104. 《“温情与敬意”的国史学——谈钱穆的几部著作》(与李山、过常宝合作),《书品》1998年第1期。
  105. 《如何突破文学史写作的三大传统——〈明清传奇史·后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
  106. 《雅与俗的扭结——明清传奇戏曲语言风格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107. 《论先秦儒家的叙事观念》,《文学评论》1998年第2期。
  108. 《学术研究范式的嬗变轨迹——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研究的谈话》(与刘勇强、竺青合作),《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
  109. 《〈宝剑记〉:忠奸剧的定型──〈明清传奇史〉选载之一》,《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2期。
  110. 《〈浣纱记〉:历史剧的新篇——〈明清传奇史〉选载之二》,《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3期。
  111. 《〈鸣凤记〉:时事剧的发韧──〈明清传奇史〉选载之三》,《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12. 《在感性与知性之间——评叶嘉莹的文学研究著作》(与过常宝、李山合作),《书品》1998年第3期。
  113. 《江湖奇人写真录——清初传记文选注》(与陈洁合作),《中华活页文选》,1998年。
  114. 《说诗说稗自风流——评陶尔夫、刘敬圻〈说诗诗稗〉》,赵仁珪、郭英德,《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
  115. 《论“知人论世”古典范式的现代转型》,《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夏之卷。
  116. 《论明清传奇剧本长篇体制的演变》,《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117. 《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宋元明思想史纲〉、〈清代思想史纲〉读后》(与李山合作),《师大周刊》1999年6月25日。
  118. 《话剧是演给谁看的?》,《戏剧文学》1999年第1期。
  119. 《文学研究与文学史研究》,《人民政协报》1999年1月20日第4版。
  120. 《元杂剧: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奇葩》,《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1999年4月27日;《光明日报》1999年5月10日。
  121. 《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求是学刊》1999年第2期。
  122. 《困境和出路: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历程》(与过常宝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23. 《明清小说的文化意蕴》,《高校理论战线》1999年第3期。
  124. 《悬置名著——明清小说史思辨录》,《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
  125. 《长时间远距离的姿态检讨历史——谈黄仁宇的几部历史著作》(与过常宝、李山合作),《书品》1999年第2期。
  126. 《文学史著作的读者》,《师大周报·文化增刊》1999年4月23日。
  127. 《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杨义文存〉读后》,《中国社会科学通讯》1999年4月27日。
  128. 《论戏曲角色的文化内涵》,《戏剧文学》1999年第9期。
  129. 《经典文献的诗学读法——评介杨义〈楚辞诗学〉》,李山、郭英德,《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
  130. 《论顾炎武的遗民心态》,《新国学》第一卷,巴蜀书社,1999。
  131. The Cult of Passions though The Image of Beauties in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Ming QingYanjiu(《明清研究》)1999,Napoli-Roma,1999。
  132. 《论古典文学研究的“私人化”倾向》,《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133. 《黄宗羲明文总集的编纂与流传——兼论清前期编选明代诗文总集的文化意义》,《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134. 《独白与对话──论明清传奇戏曲的抒情方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135. 《沿袭与创新的互动──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读后》,《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1期。
  136. 《至情人性的崇拜——明清文学佳人形象诠释》,《求是学刊》2001年第2期。
  137. 《雪泥鸿爪——从我的博士论文写作谈起》,《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4期。
  138. 《小说史的叙述视角、叙述体例和叙述方法──兼评陈大康〈明代小说史〉》,《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
  139.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学论略》,《求索》2001年第5期。
  140. 《文学传统的价值与意义》,《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
  141. 《浅谈中国文学史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求是学刊》2002年第5期。
  142. 《论宋江形象的人格内蕴》,《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43. 《光风霁月:宋型文学的审美风貌》,《求索》2003年第3期。
  144. 《〈水浒传〉的三重寓意》,《文史知识》2003年第9期。
  145. 《清切平淡宛陵诗》,《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5期。
  146.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47. 《对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重新审视——简评王齐洲〈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郭英德、李文洁,《学术界》2003年第5期。
  148. 《自成一家山谷体》,《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1期。
  149. 《20世纪明代文学研究方法述评》,郭英德、王丽娟,《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
  150. 《明清传奇戏曲叙事结构的演化》,《求是学刊》2004年第1期。
  151. 《论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
  152. 《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学术研究》2005年第1期
  153. 《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54.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刍议》,《文学遗产》2005年第2期。
  155. 《明人自传文论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56. 《论“文选”类总集文体排序的规则与体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57.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刍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58. 《中国古典戏曲文学文献整理刍议》,《戏曲研究》2005年第1期。
  15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功先生与中国古典文献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60. 《启功先生与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2期。
  161.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文学教育研究》,《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162. 《〈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编纂年代考》,郭英德、王丽娟,《文艺研究》2006年第8期。
  163. 《古代中国文学教育的基本特点》,《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64. 《〈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戏曲研究》2006年第3期。
  165. 《古代文学教育与当代社会文化》,《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2007年4月。
  166. 《稀见明代戏曲选本三种叙录》,《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67. 《明清女子文学启蒙教育述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68. 《论明人传状文的文体特性与文化内涵》,《人文杂志》2007年第5期。
  169. 《明清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的生成》,《学术研究》2008年第3期。
  170. 《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的特性与功能》,《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71. 《新视域下的新成果——评〈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变〉》,郭英德、范红娟,《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72. 《艺术幻境与审美魅力——上昆〈长生殿〉观后》,《艺术评论》2008年第6期。
  173. 《明清时期女子文学教育的文化生态述论》,《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74. 《论傅惜华戏曲目录著作的史学价值》,《戏曲研究》2008年第2期。
  175. 《真实的“假人”:宋江之“好汉”行径》,《文史知识》2008年第9期。
  176. 《真实的“假人”:宋江之人生选择》,《文史知识》2008年第10期。
  177. 《真实的“假人”:宋江之阴暗品性》,《文史知识》2008年第12期。
  178. 《病梅〈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的文化人格》,《中华戏曲》2008年第2期。
  179. 《学而不厌:明清成年女子的家庭文学教育》,《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2期。
  180. 《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提要(2003-2008)》,林舒俐、郭英德,《戏曲艺术》2009年第2期。
  181. 《垂艳流芳:女子文学教育的效果》,《文化学刊》2009年第3期。
  182. 《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述评(1998-2008)》,《文艺研究》2009年第9期。
  183. 《海外汉学的“中国趣味”》,《人民日报》2009年12月8日。
  184. 《中国古典戏曲研究英文论著目录(1998-2008),林舒俐、郭英德,《戏曲研究》2009年第3期、2010年第1期。
  185. 《小题目含蕴大境界》,《中国文化报》2010年1月25日。
  186. 《“中国趣味”与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戏剧艺术》2010年第1期。
  187. 《论剧作家李渔的文学教育》,《文学遗产》2010年第3期。
  188. 《论明代论辨文的时代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