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道

  孔夫子对子路道:“予欲无言。”子路不解,道:“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叹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想来子路还未能醒悟大道,只是执着于文字,以为道就是老师口述身行,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其实,大道往往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其广大无边,万象尽纳,流转融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小到蝼蚁尘沙,大到江海汪洋,促至蜉蝣一昼,寿至彭祖千年。这又如何能用语言去描述,见其大忘其小,见其长忘其短,总是只知其一罢了。所以,夫子不欲言,口一开,便已不是大道,常常失之偏颇。夫子曾经还说过:“朝闻道,夕死可以。”那既然语言不能将大道呈于眼前,却又如何闻道?四时行百物生,这都是自然而然,而大道就在这自然而然之中。于大道上一夕顿悟,便是用心体味那花开花谢,云卷云舒,世间百态原也不过在自然之中毫发针首上得居一隅而已。放眼望去,境界何其之大,犹如北海浩瀚,茫茫洪宇中,我所立处只是蜗牛两触。面对大道,渺小至斯,怎么又能用语言穷竟呢?夫子不欲言,就是得道,道在天地万物间我行我素,人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有道,无不是捷径。

  老子道:“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也是说道。大道无象无色无味,是天下色象味他无不包容。口爽清淡,疾声清净都是道之一面。万籁俱静时,四野之声,八荒之音,在心中会聚,暗合其拍往往就能醒悟糟杂处迷乱之事。闻自然之声响,不仅于耳,且身体经络,毛孔百骸之间,无处不觉其旷远幽谧。睁眼时,风不过叶不摇,鸟不惊虫不叫,一切如故。

  李翱去见药山和尚,欲问佛法,药山并不理睬。李翱再三请问,药山只是不答。于是李翱颇不高兴,以为药山无才,见面不如闻名。转身欲走时,药山却叫住他,问他所来何事。李翱忙道自己是来请教佛法,因问道:“何为佛法?”不料药山笑道:“云在青天水在瓶。”佛法也是道,也是自然之中自然之事,其实没有一点矫揉造作,也决非诘曲拗牙,数黑论黄,就是云在云生处,水在水蓄处。

  儒道释三家踏足之处其实本为一物,便是天地大道。三家经典也从不是盛言百篇,只是青衣薄带间微微一笑,仿佛佛祖捻花迦叶微笑般平和融通。他们都是通过平日里举止接物间一点一滴体悟大道。从不劳心费力,执着文字,这便是大智慧。

  龙潭崇信跟着天皇道悟学佛,而道悟从不向其宣讲佛经要义,崇信怪之,道悟道:“你端茶来,我接着,你行礼来,我回应。”崇信不解,刚要沉思。道悟喝道:“道不可想,一想便有了偏差!”崇信突然开悟。道就是在任人生百味之间,只可意会,不可言穿,心中体验,便是一刹那间,过后就是时过境迁,难见其本相了。《论语》中处处说人之衣冠举止,也是一理,大道岂可以言语求之?

丁亥年 于长沙岳麓山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