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本的新突破——古籍电子定本工程
国学网讯 古籍电子定本工程成果评审会于2008年11月28日上午在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大厦隆重举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十多名专家参与了评审。
“古籍电子定本工程”是与针对目前古籍电子版本错讹多,信誉低,仅能用于查询索引,难以准确引用的弊端,动员多方力量,经过三年艰苦努力,于2008年11月完成的古籍整理软件平台。凡列入该工程的古籍书目,均将依据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加工制作,最终可实现古籍电子化的零差错率。从而奉献给读者“水明沙净”的优质电子文本,达到使研究人员无需核查原书即可放心引用的目的。
古籍数字化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不仅关系到中华文明数千年典籍的保护整理和传承再生,更关系到民族文化记忆、思想和精神的存续,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进入21世纪以来,古籍数字化发展迅猛,至今已有一万多种古籍实现了数字化,这些成果已构成了一个庞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立体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的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海量信息查询、字词频分析,用字量统计等古人难以实现的功能,亦为学术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在当前的古籍数字化发展欣欣向荣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领域整体缺乏规范引导,质量参差不齐,良莠混杂,或错漏百出,或以讹传讹,或断章删节,割裂经典,或淫搜秽采,滥取糟粕,不但误导读者,也给研究人员的使用带来了阻碍。睹此现状,焉能不忧?焉得不急?足见大力促进古籍数字化质量的全面提升已迫在眉睫。
“古籍电子定本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其启动和实施一方面需要有雄厚的资源积累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专业团队的紧密配合和权威专家的学术指导。而在这两方面,首都师范大学和国学公司无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已建成的《》收录先秦至清末4000余种传世原典,总字数逾10亿字,近10万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这无论在资源、技术,还是人力、学术上,都已为“古籍电子定本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籍电子定本工程”将本着“择优而定,从善为本”的宗旨,以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为底本,组织古籍整理专业人员对重要经典进行反复精校,第一阶段即可将错误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一以下,最终可实现“零差错”。按照流程,并聘请相关学术领域的著名学者成立专家组,精心挑选版本,录入文本后经反复精校,进而进行学术性审订和评议,再将勘定后的电子文本统一进入数据库,进行标准化处理,安装检索平台,配置相关工具,最后将质量上乘的电子定本展现在读者面前,以达匡谬正俗、佐学知津之效。
电子定本以标准网页格式呈现,分段标点,彩图彩版,美观实用,特别适合在互联网和手机上使用。同时,它又秉承了传统刻本的竖排版式,将底本图片和文本文字左右对照,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古籍原貌,使原书内容纤毫毕现,古意盎然,辅以强大的检索功能和国学字典、国学字箪、人名词典、书名词典、帝王纪年等数据库工具,支持超大字符和多语种Windows平台浏览,且可以适时更新,及时纠错,摆脱了纸本“一朝写定,终生难易”的尴尬命运。更兼有数据质量的保证,电子定本之超越传统纸本的局面非但完全可能,亦是大势所趋。
“古籍电子定本工程”综合了当前中文信息化中最优秀的成果,是古籍数字化的新思路、新方法,无论在文献学上,还是在版本学上,都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必将推进古籍数字化出版不断走向规范化,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专题:古籍电子定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