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名鬼姓
对于鬼字,现代人的意识里似乎是比较反感的。有谁愿意用它来做人的名字和姓氏呢?不,至于姓什么,那本是继承老祖宗的章法,我等岂敢乱来?让你姓“贾”你决不可姓“甄”。至于起名,叫什么不好,非得叫鬼,那不是活见鬼了吗?
然而,古时候我们中华民族委实有过姓鬼的。相传皇帝时有臣子鬼臾区(一作鬼容区),到了商代仍有叫鬼侯的人。据说鬼姓即源于此。明代仍有姓鬼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就收有“鬼力赤”。大概到了清代仍有此姓,徐珂1917年编纂的《清稗类钞》即载之。但是从我知道的当代姓氏调查的资料来看,当今大陆似乎还未见到有人姓鬼。恕我胡诌,这很可能同文化大革命相关吧?那时候要大造牛鬼蛇神的反,什么不好姓,偏偏要姓鬼呢?即使是老祖宗的嫡传,到了你手里,也不敢再往下传矣。
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姓氏——据袁义达先生的研究——达两万多个,可是到了今天,人口越发庞大,姓氏却越发减少,据说仅剩3500~4100个。鬼姓之失传,当属其一。
然而,日本人在姓什么或取什么名字方面,思路奇特、心胸开阔,当属无可争议的世界之最;所以他们的同姓名几率就相当少。这不仅因为他们有世界第一的姓氏——12万多,而且和他们姓得那样绝门十分有关。试举一些鬼姓吧:鬼岳、鬼冢、鬼宅、鬼泽、鬼田、鬼神、鬼武、百鬼、鬼王、鬼城、鬼小岛、鬼面山、鬼小角……。(见邵加陵编《日本人姓名知识》)不过,中国人过去也曾风光过,姓“鬼方”者有之,姓“鬼嵬”、“鬼騩”(竟是两个鬼,你说绝不绝?)者亦有之,但是今天仅能从“姓谱”这种历史文献上一睹其尊容了。
我总觉得上古之国人在命名取字上,反而比现代人的意识要开放得多。那位《鬼谷子》的作者鬼谷先生大概该进吉尼斯大全了吧?《史记·苏秦列传》中曾提到鬼谷先生,裴驷和司马贞的解释为:“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颖川阳城并有鬼谷墟,盖其人所居,因为号”。我们还知道,苏秦和张仪都曾拜师于鬼谷先生,可见其人不凡。孤陋寡闻如我,翻看了许多史书,才发现我们中华民族很少以鬼字命名的胆大妄为者:
一、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第267页:“鲜于修礼起义部将有程杀鬼,见《魏书》十八广阳王深传。北齐叱列平字杀鬼(《北齐书》二一本传)。又卷四五樊逊传有梁州刺史刘杀鬼。北齐乡老举孝义隽敬碑有乡老孙啖鬼(《八琼室金石补正》二一)。隋白佛山造象题名有斋主梁啖鬼(同上二四)。”
二、《魏书·罗结列传》载有:“罗结之子亦名杀鬼。”
三、《随园随笔》卷二十六“姓名之奇”条云:“名之最可笑者,北齐有颜恶头,南唐有冯见鬼。”
四、《宋稗类抄·方技》云:“张鬼灵,三衢人,其父使从里人学相墓术,忽自有悟见,因以鬼灵为名。”
五、好像在陈寅恪的书中亦见到一妓女的名字中有一鬼字,现已难寻其出处。
像张鬼灵、孙啖鬼、冯见鬼这些奇特的名字,选用鬼字来命名,是以道家文化作底蕴,皆从积极的意思着眼,并未感到它的晦气而却有一种傲然之气或调侃的味道。然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创造的李鬼,其用心已完全从贬义出发了。似乎从此,鬼字在命名史中已一落千丈。但是,骂人或戏称一下,还随处可见,如刘体智《异辞录》卷一“丁日昌称丁鬼”条:“俗谓外人为洋鬼,因丁日昌熟于洋务,遂称为‘丁鬼’。”除此之外,谁还敢用它来正正经经地作大名呢?
不过,西方有则笑话可能例外:有人翻遍了圣经,想找一个别致些的名字(因为圣经中的人名几乎被人用完而用滥了)。他得意洋洋地告诉牧师,决定用一个没有人用过的名字——撒但(魔鬼)。西方人不像鬼谷子、张鬼灵、孙啖鬼、冯见鬼那样潇洒,是在同姓名泛滥(单是纽约一地就有十几万“约翰”)的大潮中别无选择的选择。而当代中国作家似乎已经有了某种朦胧的意识:杨沫之子就叫“老鬼”,据说此乃中学时代的诨名,读来也甚感亲切。不过,此等诨名早已有之。据《知堂回想录》云,沈尹默之诨名乃鬼谷子。1992年底,我在西安一家书店里闲逛,赫然发现一本漓江版的小书《古龙妙语》,其书的责任编辑竟叫“鬼子”。“子”有两个读音,一读轻声,一读第三声,这里大概是上声吧?鬼子原名廖润柏,新生代作家,小说有《苏通之死》、《叙述传说》、《走进意外》、《被雨淋湿的河》等。不知这种现象是作家们偶一为之,做做秀而已,还是有了某种自觉的追求?更不知国人现在的心理对此能否认知?不远的将来,会不会亦有人效法张鬼灵、孙啖鬼、冯见鬼或超越之呢?
附记:此篇写好后,收到吾友于耀明兄从日本发来的电子邮件。日本有位姓佐藤的家长,为了标新立异,竟然给儿子取名叫“恶魔”。户政机关起初拒绝他申报户口,但是佐藤不服,向法院提出诉愿,最终,司法机关裁定佐藤胜诉。
2007年6月19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