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俞樾《群经平议·周易》札记
俞樾(1821-1906)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得咸丰皇帝赏识,放河南学政。因“试题割裂经义”,被御史曹登庸参劾,罢官后遂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曾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菱湖龙湖书院、上海求志书院等。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史学、训诂,乃至中医、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俞樾平生勤奋治学,著作极丰,所著凡五百余卷,统曰《春在堂全书》。分有《群经平议》五十卷、《诸子平议》五十卷、《茶香室丛钞》、《茶香室续钞》、《茶香室三钞》十六卷、《古书疑义举例》七卷,《第一楼丛书》三十卷、《曲园俞楼杂纂》一百卷。
《群经平议·周易》二卷,卷一平议《易经》卦爻辞;卷二平议《易传》个别文句。
俞樾评论《易经》,先举《周易注疏》王弼注及孔颖正义、陆德明释文等说,然后加“樾谨按”进行平议,多数为辩正意见。
《群经平议·周易》卷一统计简表:
卦 | 爻 | 辩证内容 | 俞樾个人意见 |
乾 | 初九 | 正义:坤体六画 | 皆三画,不得以坤为六画。 |
乾 | 九三 | 夕惕若历 | 当以夕惕为句,若历二字自为句。 |
坤 | 卦名 | 释文:坤本又作巛 | 巛当读为顺,巛乃顺之假字。 |
坤 | 初六 | 履霜。释文:郑读为礼 | 礼霜即履霜,经文作礼,郑破假字读以本字 |
屯 | 九二 | 小贞吉,大贞凶 | 以大事问谓之大贞,以小事问谓之小贞。 |
蒙 | 初六 | 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 刑训常。利用有常之人,又当宽之。 |
师 | 六二 | 师或舆尸,凶 | 舆、与,古通用。师或与师也。 |
比 | 卦辞 | 原筮,元永贞,无咎 | 原有始、本义,在先者吉也。 |
比 | 卦辞 | 不宁方来 | 犹云不宁并来,言不宁者无不来。 |
比 | 九五 | 邑人不诫 | 诫当读为骇,言不惊骇也。 |
履 | 上九 | 视履考祥 | 考,成也。视其所履,以成其祥。详者善也。 |
泰 | 初九 | 拔茅茹以其彙 | 茹,牵引也。茹以其彙当为一句。 |
同人 | 六二 | 同人于宗 | 宗,尊也,亦主也。二五正应,同于主。 |
大有 | 九四 | 匪其彭五咎 | 匪,言分也。分别之不与下三阳合也。 |
大有 | 六五 | 厥孚交如 | 如,形容之词。交当读为皎,其信皎然。 |
谦 | 上六 | 鸣谦 | 鸣谦,当作冥谦。 |
豫 | 六五 | 贞疾 | 贞,当也。六五当九四一阳之上。 |
蛊 | 卦辞 |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 先后甲以春之日言,先后庚以秋之日言。举甲庚以包乙辛也。 |
蛊 | 初六 | 幹父之蛊 | 蛊卦诸幹字并当作斡,训为主,言主领其事。 |
临 | 初九 | 咸临 | 咸,速也。初、二并言咸临,言临之连也。 |
临 | 六三 | 甘临 | 甘,美也。言以其临为美也。 |
临 | 六五 | 知临 | 知为临之道,读如本字。云音智,失之矣。 |
观 | 上九 | 观其生君子无咎 | 生,当读为性。观其性。 |
噬嗑 | 初九 | 屦校灭趾 | 内其足于校中也。屦履二字自有别。 |
贲 | 六四 | 白马翰如 | 翰如,犹安然也。非马色。翰犹幹也。 |
剥 | 六二 | 剥床以辨 | 辨当作胖,脋肉也。 |
剥 | 六四 | 剥床以 膚 | 臚、膚,一字也,皮也。由脋侧而及腹前。 |
大畜 | 初九 | 有厉利已 | 读为已止之已,则全失其义矣。当依集解订正。 |
大过 | 九二 | 老夫得其女妻 | 当以旁通及二五升降之例求之。 |
大过 | 九五 | 祇既平 | 祇当作氏,即氏隤之氏,氏隤则平矣。 |
咸 | 九三 | 咸其股执其随 | 疑随乃骽(腿),执其骽也。 |
大壮 | 九三 | 羸其角 | 周易羸字,皆以作纍者为正。係其角也。 |
大壮 | 六五 | 丧羊于易 | 易即埸也。与旅上九丧牛于易,其义正同。 |
明夷 | 九三 | 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 | 古首道字通用,首当读为道,云得其大道。 |
睽 | 六三 | 其人天且劓 | 天,疑兀字之误。刖足曰兀。 |
损 | 卦辞 |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 | 无咎、可贞自各为义。王注共成一义。 |
夬 | 初九 | 往不胜为咎 | 为可训有。有咎而曰为咎。 |
姤 | 初六 | 羸豕孚蹢躅 | 孚之言孚乳也,言拘羸之豕方孚乳而蹢躅也。 |
井 | 初六 | 旧井无禽 | 禽之名并通水族,学者但知二足而羽谓之禽,则此爻之义不可通矣。 |
革 | 卦辞 | 己日乃孚 | 己字为戊己之己。己日则以中央土之日言。 |
震 | 六二 | 亿丧贝 | 古亿与意通。亿,度也。 |
归妹 | 六五 | 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 震为决躁、兑为附决,此两决字即归妹爻辞两袂字。决有行义,袂犹决也。 |
旅 | 初六 | 斯其所取灾 | 当以斯其所为句,斯亦训离,离其所乃取灾害。 |
涣 | 九二 | 涣奔其机 | 贲与奔,古通用。贲其机犹言败其机也。 |
涣 | 上九 | 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 血当作恤,忧也。逖当作剔。 |
既济 | 卦辞 | 亨小利贞 | 以亨小绝句,甚为不辞。 |
既济 | 九三 | 高宗伐鬼方 | 坎得乾中爻,神也,离得坤中爻,鬼也。 |
既济 | 六四 | 繻有衣袽 | 裂帛为符,繻为信之物。袽,古作絮。 |
既济 | 九五 |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 | 此爻之象即在本卦,不必求之泰卦也。东邻以离言,牛亦以离言。西邻以坎言,禴亦以坎言。 |
俞樾对《易经》有关卦爻辞的平议,采用了训诂与象数并重的方法。其训诂水平尤为超众,涉及十三经、史书等典籍,并广引汉人之注,多方比较,辩证通假,以正“望文生训”之弊端。如,正比卦辞“原筮”时引《说文》证“原”有本始之义,又引《汉书·元帝纪》注“原,本也”,并曰“原筮之原当从此训”。其象数多用汉儒的旁通、互体、正应等说。如,解大过九二“老夫得其女妻”句,连及九五“老妇得其士夫”曰:“此两爻之义,当以旁通及二五升降之例求之。大过与颐旁通,大过互体乾是为老夫,以大过二之颐五,则上体成巽,是为‘老夫得其女妻’。颐互体坤是为老妇,以颐二之大过五,则上体成震,是为‘老妇得其士夫’。大过二之颐五,得正者也,故‘无不利’;颐二之大过五,则失正矣,故传曰‘亦可丑也’。”
俞樾平议《易经》的特点,是个人有非凡的主张:
其一曰“读以本字,乃解经之恒例。后人用注说改经文,又以既改之经文改注……经典中如此者甚多”;
其二曰“望文生训”为“疏矣”,“诂经当先明字义”;
其三曰“说误于前,文变于后,而古字古义皆不可见矣”;
其四曰“转展迁就以成其说,遂使字无定诂,经无定义,殊非注经之体矣”;
其五曰“拘文牵义,未足以说《易》也……善学者从声音训诂以求《易》,则思过半矣”;其六曰“增字释经,非经旨也”。
余见:非朴学大师,不能发为此言也。
俞樾《群经平议·周易》卷二平议《易传》个别文句。俞樾评论《易传》,亦先举《周易注疏》王弼、韩康伯注及孔颖正义、陆德明释文等说,然后加“樾谨按”进行平议,多数为辩正意见。
《群经平议·周易》卷二统计简表:
彖传 | 辩证内容 | 俞樾个人意见 |
乾 |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 时、是古通用。六位于是成,于是乘六龙。 |
屯 | 天造草昧 | 当以造草二字连文,草亦造也。天道造草之时。 |
师 |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 | 毒当读为督,正也,亦有治义。 |
谦 | 地道变盈而流谦 | 变有毁义,言毁盈而流谦也。柔毁刚也。 |
贲 | 分刚上而文柔 | 以其有两阳爻故言分。 |
鼎 | 鼎象也 | 象当为养,鼎养也。 |
渐 | 渐之进也 | 以渐而进,渐渐而进之。王氏读渐绝句,非。 |
中孚 | 乘木虚舟也 | 总名曰舟,别名曰虚。 |
象传 | 辩证内容 | 俞樾个人意见 |
乾 | 天行健 | 健即乾也,犹巛即坤之省文。 |
坤 | 知光大也 | 光与广通,志知古通用。言其志之广大也。 |
需 | 衍在中也 | 衍有美义。犹云美在中也。 |
讼 | 患至掇也 | 盖止作叕,掇联也。言患害之来掇联不绝也。 |
履 | 不足以与行也 | 以字衍文。古与以二字通用。 |
谦 | 卑以自牧也 | 牧有司、察义,与治义相近。卑以自治也。 |
临 | 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 咸,速也。咸临言临之速也。 |
无妄 |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 | 无与无妄四字,卦名也。 |
咸 | 滕口说也 | 郑作媵,义为送。作滕则与憧憧往来不相涉。 |
晋 | 君子以自昭明德 | 昭与照古通用,离日自照。作昭非古字。 |
益 | 下不厚事也 | 厚字古文作垕,厚与后通。后训厚亦训後。 |
益 | 莫益之偏辞也 | 作遍为长,言尽也。言莫者,皆是极尽之辞。 |
升 | 积下以高大 | 疑正作积下以成大。后误衍高字,又误删成字。 |
井 | 行恻也 | 行恻即为恻。行与为,其义通。 |
鼎 | 信如何也 | 信当读为身,即身如何也。信为身之假字。 |
渐 | 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 贤德、善俗,相对成文。误以居贤德为一事。 |
节 | 失时极也 | 极当读为亟,犹云亟失时也。 |
未济 |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 辨物者分别其品物,居方者处置其方位。 |
系辞 | 辩证内容 | 俞樾个人意见 |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方之言四方,物之言万物。 | |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 忧虞犹言忧惊也。 | |
齐大下者存乎卦 | 齐,犹言列也。正与列贵贱同。 | |
忧悔吝者存乎介 | 王氏读介为畍,本又作分,义得两通。 | |
其静也專 | 専当作摶,假專为摶,圆也,圆者乾也。 | |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 存存,重言,非有两义。使长存。 | |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 恶之言麤也。谓不可粗略也。 | |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 动字当为賾字。 | |
盗思夺之,盗思伐之 | 两思字通斯字,古通用。 | |
圣人以此洗心 | 洗训尽,古有此义。 | |
易穷则变……无不利 | 此数语殊为不伦。疑“易穷……通则久”为“玩其占”下脱简,“自天佑…无不利”重出者也 | |
动而不括 | 括与适通。不括即不适也,言不疾也。 | |
于稽其类 | 于稽犹云爰稽、粤稽。 | |
因贰以济民行 | 贰犹副也。有正书而写其副本曰贰。 | |
是故变化云为 | 训云为有。言变化有为,变化必有所为。 | |
不易乎世 | 易当读为施。施、易股通用。言不施乎世。 | |
善世而不伐 | 世与大,古义通。善大而不伐也。 | |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 日字,疑曰字之误。 | |
盖言顺也 | 马顺曰驯,驯犹顺也。从巛声。 | |
说卦 | 辩证内容 | 俞樾个人意见 |
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 训既为尽。犹言尽成万物也。 | |
巽入也 | 疑古说卦当曰“顨巽也”。卦名本作顨。 | |
为蕃鲜 | 当曰为蕃为鲜。蕃读为播。藩、蕃古音同。犹云为播散也。震动故有播散之义。 | |
为广颡 | 广,郑作黄,当从之。宣发、黄颡、白眼,皆以色言也。 | |
为曳其舆也为多眚 | “为曳”二字似宜在“其于舆也”之下 | |
序卦 | 辩证内容 | 俞樾个人意见 |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 | “以喜”二字疑当在“必有随”之上。 | |
节而信之必受之以中孚 | 卪,瑞信也。节犹卪也,所以为信也。 | |
比乐师忧 | 师比当以坤言。比坎在上为不遇险。师坎在下为遇险。 | |
贲无色也 | 疑“无”当作“亓”。 | |
兑见而巽伏也 | 阴始于上而极于下也。震为起,阳始于下。艮为止,阳极于上。兑为见,阴始于上。巽为伏,阴极于下。 |
俞樾《群经平议·周易》卷二之《易传》个别文句,其特点亦是有个人的主张:
其一曰“六十四卦,皆观象系辞”;
其二曰“诂经者当随文以求其义,未可徒泥本训矣”;
其三曰“圣人设卦,观象而命以(卦)名”;
其四曰“孔氏措辞之密,学者可藉以考正经文矣”;
其五曰“画卦之法必自下而上,亦犹作字之法,必自左而右也”。
俞樾晚年著《茶香室经说》,卷一“周易”中有二十二条,今录标题及主要论说如下。
1.乾坤六爻当十二月:孔氏从干宝不从何妥,爻之取象不必与月相准。
2.否臧凶:否为不,不如律则凶也。
3.素履:素读为傃,素位而行也。
4.归妹以祉:与归妹以娣、归妹以须一律。归妹以礼也。
5.八月有凶:周易用周正,八月为天山遁,与临旁通,二阳生变为二阴生,故凶也。
6.贲亨下:既济“亨下”绝句,明见《释文》,贲亦然矣。泰上之乾二,小亦以二言,柔得中故亨小。
7.七日来复:《易》言“七日”,实即“先甲”、“后甲”、“先庚”、“后庚”之义。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也。自辛至丁凡七日。先更三日丁也,后庚三日癸也,自丁至癸凡七日。甲木克于辛金,辛金历七日为丁火所克,则甲木来复矣。庚金克于丁火,丁火历七日为癸水所克,则庚金来复矣。
8.君子用罔:犹说君子不用壮也。罔即否也。
9.旧井无禽:久井不见渫治,禽所不嚮,王说是也。
10.来兑:古本作“来兑”,疑王氏所据本正作“求兑”。
11.匪夷所思:王注以“涣有丘匪夷所思”七字为句,当从虞注以“匪夷所思”四字为句。四谓初为“夷”,初六、六四,二阴体敌,故谓之“夷”,初六居坎水之下,六四则居互体艮中,艮为山,则有“丘”矣,故“匪夷所思”也。
12.顺以听命也:需象传“顺以听也”,王、孔所据传文,“听”下有“命‘字。
13.以配祖考:上帝是一事,祖考又是一事。配字应训对,以对祖考也。
14.居德则忌:郑注曰“则当为明”,《集解》引虞注曰“乾为德,艮为居,故居德则忌”,是古本固作“则”耳。
15.慎之至也:非谨慎之谓,慎,诚也。
16.蓍龟:易之理固通乎龟,卜人亦谓之“易”也:易抱龟南面。
17.君子见幾而作:疑汉时相传之本作“微子见幾而作”。
18.履和而至:至当读“摯”,《释文》曰“摯本亦作鷙,音至”。
19.至静而德方:方当读为旁,方与旁古字通。旁,薄也。至静而其德则至薄也。
20.駮马:或传写之误,駮当作□(左马右父),牡马也。
21.为弓轮:弓谓车上之盖,弓轮同类。
22.大壮则止:壮子有“止”义,四阳盛长,名之曰大壮,去整齐之义,齐有止义也。
诚然,俞樾平议《易经》所采用的训诂与象数并重的方法,很值得后人学习。如,对大壮六五“丧羊于易”和旅上九“丧牛于易”之“易”字的解说,既有训诂方面的根据,又有象数方面的分析。曰:“埸、易,古通用。易既埸也。既曰‘丧羊于易’,则自从‘易’字取义。传曰‘位不当也’,窃谓此爻与旅上九‘丧牛于易’,其义正同。羊者,兑象也;牛者,离象也……大壮自三至五互兑,故有羊象,六五不当位,易而为九五,斯当位矣,然而丧羊矣,是谓‘丧羊于易’。旅上体为离,故有牛象,上九不当位,易而为上六,斯当位矣,然而丧牛矣,是谓‘丧牛于易’。盖疆易也、变易也,古本无二字,于文则为疆易之易,于义则为变易之易。凡易之辞,皆当以是求之。”此乃千古以来之真见卓识,发前人之未发!余解大壮六五“丧羊于易”,本《小象》“位不当也”之提示,如果六五变九五,是“位当”而成夬卦,其上卦兑,是为羊象,今上卦为震,是变夬九五为六五而成大壮,是丧兑之羊象而成震之龙象。“于易”之“易”通“昜”(古阳字),“丧羊于昜”之所以不取“疆易”之义,顾虑五之位非“边疆”。余解旅上九“丧牛于易”,则以易通埸,取“疆易”之义,是因为上九为“边疆”。今比之俞樾之解,心悦诚服矣!
当然,后之学者也不能盲目高估俞樾平议《易经》的诸多结论。俞樾晚年著《茶香室经说》,也曾经对《群经平议》有所修正。就平议《易经》来说,针对贲卦辞“亨小利有攸往”曰:“此当以‘亨小’绝句……言亨小者亦二卦,贲也,既济也。既济‘亨小’绝句,明见《释文》。”而原在《平议》中则曰:“虞氏以‘亨小’绝句,甚为不辞。”又针对井卦初六“旧井无禽”曰:“愚著《群经平议》,谓井水至深,禽无从取饮,故不从王说而从干宝水禽之义。今审思之,则王说是也。古之圣人皆生于北方,故观象系辞皆是北方之事。南方水乡,随处有水,禽鸟随处可饮,自无取乎井。若北方,则往往平原千里无一勺之水,非饮于井,则禽鸟皆渴死矣。井水至深,禽得饮之者,北方有井之处,必刳木为槽,以桔槔取水,灌注其中,以饮牛马,而禽亦集饮焉。余驱车燕赵之郊,每于饮马之处,见无数非鸟翔集其间,御者举鞭一挥,乃始散去。”而原在《平议》中则曰:“禽之名并通水族,学者但知二足而羽谓之禽,则此爻之义不可通矣。”
俞樾大师对《周易》文辞的“平议”,虽属一家之言,然其中肯处颇多。见仁见智,对于后学理解《周易》经传多有裨益。
今年七月初于韩国会议其间,余与清华大学廖名春君同居一时,曾就易学问题彻夜畅谈。谈话中,廖君提及俞樾的《群经平议》,认为解经者当熟读是书。前此余读是书亦草草,今重读之并拙创札记二篇,以示同道求正。是为后记。
记于2007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