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要走“大国学”的发展道路
我是一个年届古稀的老人。从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以后,一不赌,二不舞,闲暇无聊,免不得把原先所新买但来不及详览的一些国学典籍翻找出来,含英咀华,细细品读。一晃好些年过去了,基本上没有间断。可是,像我这样的国学发烧友,在此之前,竟然不知道有国学网的存在,只是在2012年6月2日晚上上网时,点击“知识”的窗口,才发现“新大陆”的。这说明自己在学习上实在是孤陋寡闻,也说明国学网的影响,与它所应担当的“木铎”责任,是很不相称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地提高,可是精神的家园却日渐荒芜。这是很可悲的,但对于国学来说,也是很可喜的。因为这是自“五·四”以来,国学为自己正名、挽救世道人心的大好时机。可惜自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打响了国学热的发轫之枪以后,民间的读经热潮现今却在逐渐降温,日趋式微,大量售出的国学书籍多半被束之高阁,或成为摆设而已。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作为演员来说,姚晨的名气并没有达到巨星的地步,但在微博领域,她却是个女王,一个拥有千万粉丝的当之无愧的女王。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她不回避公共话题,也不怕参与争议性话题的讨论,坚持做一个“公民”该做的事情,甚至欲罢而不能。我想,如果我们的国学网也能够像姚晨一样,声声入耳,事事关心,积极入世,干预生活,走“大国学”的发展道路,当每一个社会热点出现的时候,都有我们的国学网站出来表明态度,当每一个弱势成员遭遇不公的时候,都有我们的国学网站出来伸张正义,当政府每一项关注民生的举措出台的时候,都有我们的国学网站出来表示欢迎,让人民群众觉得国学与他们同在,国学是他们的精神支撑,国学网是他们的喉舌,国学网是社会的良心。如此一来,国学网拥有的粉丝,难道还会比姚晨的少么?国学的复兴,难道还会很远很远么?
比如,当银行收取低保户的小额账户管理费的时候,我们的国学网就敢站出来呼吁:“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当贪腐现象一再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国学网就敢站出来呵斥:“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当工人被逼得开胸验肺、绝望跳楼的时候,我们的国学网就敢站出来批判:“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当政府为低收入人群推出免费殡葬的时候,我们的国学网就不怕站出来当“歌德派”:“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如此等等。如果能把国学的研究跟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那就如虎添翼。比如针对“老板养活工人”的说法,可以引用国学的“无野人莫养君子”,可以引用恩格斯关于如果没有“星期五”替“鲁滨逊”干活,后者将一事无成的论述,说明没有老板,最多退回到原始社会去,但如果没有工人,那就会是真正的世界末日了!所以,这种结合,无疑将是一条更为坚实的国学复兴之路。至于有人提议,从国学里研究出真正的自由、平等、博爱来,那么大国学的“大”,就大到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上天入地,包罗宇宙了!
如果说上面的“大国学”措施,是为了解决“用得上”的问题,那么与之配套,还有一个“读得懂”的问题和一个“引得来”的问题,也必须加以解决。
比如我自己,为了读懂《中庸》第一章,我听过《百家讲坛》,读过《中庸类解》,还读过多种版本的翻译,但是坦白地讲,我一直是似懂非懂,糊里糊涂的。其中有词语上的似懂非懂,也有内容上的似懂非懂。原因嘛当然主要是自己的驽钝,但是讲解者“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得也”也是原因之一,没有地方请教也是原因之一。一般来说,既然难以读懂,兴趣就会慢慢消失;兴趣一旦从广大读者中消失,国学也就只能成为象牙之塔的小天地中少数人的专利了。所以国学网应当舍得本钱,组织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专门在网上解难答疑,让人们就像“有困难找警察”那样,随时带着问题拜访国学网,国学网的流量不就大增,影响力不就自然而然地扩大了吗?
至于“引得来”,指的是给国学爱好者一个展示学习收获的平台。目前国内某些知名的相关平台,门槛很高,一定要什么名校、什么职称,才可以登台开讲。他们这样的规定,当然有他们的道理。但是老天爷钟灵毓秀,谁知道会花落谁家?高尔基没有读过大学,却写出了《我的大学》,华罗庚初中学历,却成了大数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州荒原上一株占地九百公顷的真菌,又岂是实验室里之人力所能为栽!所以张九龄曾抒郁闷:“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荫!”龚自珍无奈呼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过反转来看,秦国逐客,恰好是六国的福音。有志于扩大自己地盘的网站,正好延揽人才,充实队伍。所以凡是有人跃跃欲试,国学网都可以开门纳之,就像《中国梦想秀》或《中国达人秀》的节目那样,凡自认为有才艺者,都可以让他登台一试;就像燕昭王筑黄金之台拜将,请自隗始一样,以此引来天下的贤者,并引来若干惯于看热闹的看客。如此一来,国学网岂不就人气陡增,名声大振了么?
总之,如果真想“弘道”,就应当“道不远人”,走“大国学”的发展道路,而不应只是关门做学问,为稻粱谋。马克思说:理论一旦与群众相结合,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如果在此之前,国学网已经在这样做了,只是本人闭门塞听而已,那就算“英雄所见略同”吧;如果还没有这样做,是否可以考虑一下?不揣浅陋,直抒己见,多有得罪,望乞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