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之象征

  中国历史上所经历的动荡时代不计其数,其中大部分都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的灾难。但也有少许几个动乱之后的时期,成为历史上最富于创造力的时代,比如推翻秦朝之后开始的汉代,另一个类似的时代是元代灭亡之后明代建立,汉人重掌政权,不仅带来了乱世之后的长期政治社会的稳定,而且像汉代一样,对在蒙古人统治下面临威胁的古老文化遗产有了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全力以赴地搜辑、出版那些珍贵的古老手抄文献和资料,以流传后世。明代对古琴而言意味着一次突破,其地位再次被提升,它毕竟是一种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乐器。大量附有注释的曲谱出版,许多是来自古老的手抄典籍。最重要的当属《神奇秘谱》,是最早印刷的琴曲专辑。古琴渐渐地变成一种为人崇尚的古董和身份的象征。

  帝制的最后几百年里,古琴越来越成为空洞的象征。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中,中国社会进入了近百年的危机, “文革”开始以后,古琴家更是进入了危机。

  裴铁侠藏琴甚富,尤以唐代所斫大小雷琴为珍,故以“双雷”为斋名。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解放军进入成都,其时,裴铁侠长子久病不起,次子在国外未归,三子随军起义后被集中起来学习,四子迫于生计下海。长期蛰居、对世事置若罔闻的裴铁侠,忽然面对巨大的变革,怀着极大的惶惑忧虑,却没有任何人能够开导劝解他。“土改”中,他被划为“大地主”;又因为多年前曾任四川省旧政权官员,他又被斥为“大官僚”,是以饱受批斗。第二年六月的某日夜晚,他将双雷琴击碎,服毒自尽。事后,家人在书案的砚台下发现了字迹工整的遗方:“本来空寂,何有于物。去物从心,立地成佛。大小雷琴同登仙界,金徽留作葬费,余物焚毁。”不久,裴铁侠的家人接到了他的挚友查阜西从北京发来的电报,邀请他携带双雷去北京参加古琴研究工作。如果电报早到几天,也许裴铁侠还在,双雷琴还在。

  管平湖为琴人,亦为蝈蝈大玩家,一九三O年代,他以鬻画为生,生活十分拮据。一次过隆福寺,有人出示西山大山青(北京附近产的一种山蝈蝈),其声雄厚松圆,可惜的是已然苍老,肚上有伤斑,足亦残缺。管平湖明知它活不过五六日,犹欣然以五元易归(当时洋白面每袋二元五角),笑对左右说:“哪怕活五天,听一天花一块也值!”有一天,管平湖忽然听到王世襄怀中的大草白蝈蝈发声作响,顺手拨了一下琴弦,说:“你听,好蝈蝈跟唐琴一弦散音一个味儿。”

  一九三0年代初期,凌其陈喜欢上了古琴,开始不断地搜购琴谱,古琴唱片和其他有关资料。到一九六0年代中期,初步整理出来的琴曲已有一百二十首之多。“文革”中抄家时,造反派看到天书般的古琴减字谱,立即以高度的革命警觉性判定这些是“反革命密码”,予以没收。

  “文革”中张子谦被分配到“牛棚”,手边无琴,怕日久荒废了琴艺,便一边以手虚弹,一边唱弦,以此增加记忆。后来古琴被发还,他立刻就能上手弹曲。

  在《诗经》中古琴被提到十次,瑟十一次,有趣的是其中有八次古琴和瑟是被同时提及的。仅此即足以使“琴瑟”这一概念在很早就意味着“紧密相连、同韵、统一”,至今“琴瑟”还用来形容美满和谐和婚姻:琴瑟之乐,琴瑟和好,琴瑟调和等等,它也用于相反的意义,如琴瑟不调,形容婚姻关系之不和。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