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殷情为探看——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开。
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大家在理解李商隐《无题》时,都陷入了爱情诗的怪圈,总以为无题诗就是爱情诗。其实作为晚唐杰出的诗人,作为一位沉伦下的有志之士,他所关心的并不是一已之私,而是在广阔的政治领域,更关心祖国的命运。在政治上,有他的梦想,有他的寄托,只是他得不到当权者的重用,只能用十分隐讳的笔调来抒发自己的不得志和渴望为国建功的愿望。
这首《无题》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人都把它理解为爱情诗,其实这首诗是诗人坚守理想渴求入世的写照。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两句,突出地强调了作经过十年辛苦,从节度使的幕府中,熬到了“一举成名”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虽然是一个校书郎,可是脱离了幕府到了中央,自己有机会为朝廷出力了。两个“难”,突出了作者仕途的艰辛。自己历尽十年辛苦,考取了进士,取得了功名,本以可以为朝廷建功立业,可是由于党争,随即又流落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等偏僻地区,靠当幕府寄食于别人了。
安史之乱后,国家元气大伤,王朝统治力量衰微了,当时边镇割据,宦官干政,党派斗争,使朝廷政治一片混乱,皇帝没有了实权。形成“东风无力”“百花残败”的局面。在我国自屈原开始,就以香草美人以喻君子,而李商隐也说过“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在这里作者借本应吹指一切的东风来喻皇帝,但此时的“东风”在晚唐三大危机中应得毫无力气,皇帝没有实权了,“旧门阀世族代表与新科举出身代表分为两派,势同水火。”正直的文武百官在党派争半中杀的杀、贬的贬,整个朝廷一片萧瑟。
作者一开始,在令狐楚(属半党)幕府中,可是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故了,诗人陷入了“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次年,到泾州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属李党)幕中并取王之女。尽管李商隐,没有门户党派之见,可以党却认为诗人“背思”“无行”极力加以排斥。会昌六年,李商隐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得审时却被子中出省有势的人除名了。牛党得势后,诗人受到进一步的压抑,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去远方幕府安身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在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上有着远大的抱负。提出了仁政、任贤的主张指出政治的理乱“在人不在天。”诗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对自己理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李商隐,16岁就具有非凡的才华渴求入世为国家效力,但因为党争,断送了他的政治前途使他只能栖身于幕府,但他并没有消沉,而还是以“春蚕”“蜡炬”自喻,春蚕一条丝,蜡炬一颗心,除非“死”,除百“成类”要不然是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的。这种虽九死也不悔的执著,直接继承了屈原“路温温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坚定的政治信念在这首诗中表露无遗。
晓镜但愁去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大林夫”。生命易老,韶光易逝,作者在外流浪多年,人世的苍桑,明显感到自己已经不在年轻了;政治上的不得意,家庭生活上一次次惨变,让作者感到生活的艰辛。揽镜自照,红颜不在青丝已改。生命中大好时光在湖江中消逝殆尽。唉,什么时候才能重返中央,什么时候才能得见天颜。作者在思索在期盼、在怅望。但一想到朝廷里的党派纷争,自己又夹在两党之间,是一个政治的边缘人物,怎么再有机会回到长安?!想到这里,作者不禁彻骨心寒,孤单的身影犹如月亮一般。
蓬山此处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蓬山,即蓬莱山。“是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周代的藏室,汉代的东观,唐代的乞讨书省都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在此处,蓬山是指唐代的秘书省,李商隐曾做过秘书郎和秘书正字,这两种官,在外浪流的日子里,作者很想念在秘书省的生活。而现在的处境,想要回到秘书省不知要费多少时日呢?“青鸟”是王母的三只信使之一。它是天上最高神祗的使者。在神仙世界和世俗之间构筑了一条相互联接的重要通道。郭璞在《山海经“图赞”青鸟》中言:三危山并及周穆王称“穆王西征旋轸此地”实际上显示出在青鸟的曲故中,暗寓有某神与人事政治有关的含义。像李商隐这样的有识之士,所期待的是在政治中有所作为;而现在却被摒弃于朝廷政治之外。无法进用于朝廷。而封建王朝自身;也总是由于这种政治上的不能进贤用能的封闭状况而走向其衰亡,这也是作者对晚唐王朝命运的担忧吧!因此,诗人在这里用“青鸟”的典故,是希望托自己在新的朋友去打探情况。也期盼天下贤能都能够进身有路,与王朝沟通参与政治、实现理想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