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天成西”老字号

四、对晋商文化的探讨

  晋商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山西商人更为可贵的是,始终传承着中国文化秩序的文明延伸,弘扬着中华民族文化内在的“守德胜于守险”的天下观念。截至目前我对晋商文化的探讨,从已经查阅到的文献史料、资料看,晋商——富有耐人寻味的长城历史和黄河文化积淀。然而,也是根据宁夏晋商“天成西”早在清朝年间雕刻的一方贺兰砚受到启发。因这一图案和题词来自古朴典雅的美,是山西商人依托黄河与长城文化的根土,以黄河、月亮、大雁、芦苇自然特征的表现形式,充分浓缩了黄河与长城古老文明的苍茫之美。进而山西商人是以三枝芦苇象征天地人和,又以芦苇十二只叶片最浅显的语言形式,代表着一年有十二个月,人生有十二生肖等。山西商人又在拓展“金秋到,雁南飞”十五中秋的民谚中,源于自然,准确的对称,形象生动的刻画出一轮明月和一对大雁的双重思乡情怀。相形之意贺兰砚雕刻的“寒汀落雁禾齐秀”,是以大雁的最高品节和精神,兼具有着山西商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民族风情。

  可是,山西商人在告诉我们,幸福是多样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的诗。当时交通闭塞、音讯不通,可是一封家书,万金难买,这种以大雁的最高品节和精神,等待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我们目前生逢一个盛世,祖国极为强大,经济、国防、航天等等,都在全世界彪炳了中华民族的辉煌。而在这个时候,我们中央又提出,要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这是一个历史上多么伟大的进步。对晋商文化的探讨,这是一个非常令我们愉悦的一件事情。毛泽东就比较客观地讲过,他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做历史性的总结和继承,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弘扬其民族之精华。对晋商文化的探讨,有这个继承和没有这个继承是不一样的,这是提高中华民族自信心的必要前提和对晋商文化的探讨的必要条件。

  银川古城做为一座万里长城的边关重镇,是有着历史地理的特殊性,曾先后是西戎、羌、匈奴、西夏等古老民族的生息之地。问题在于,“天成西”的起源与银川古城有关。历史明确记载,大唐盛世最早设置灵洲包括在银川举行有一次多国盟会,被称为“天可汗”,则是利用银川地处长城塞北江南的自然环境。唐朝初年,国土扩张。的确,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古来的帝王所不可比拟的。630年三月,西域和北部边疆各族的君长来到长安,请尊奉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太宗说:“我为大唐天子,还要处理可汗的事吗?”群臣和各族君长都高呼万岁!从此,唐太宗不仅是唐朝的皇帝,还是各民族的“天可汗”。“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君主的称呼,称“天可汗”就是拥戴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考证贺兰山长城“天可汗”会盟台的文物建筑遗址,是唐朝时期西北各部人民情深谊厚、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虽历经1300多年风雨剥蚀,贺兰山长城“天可汗”会盟台的文物建筑遗址仍能辨认。贺兰山长城“天可汗”会盟台反映了“欢好之念永未断绝”。但是从贺兰山长城“天可汗”会盟台的原始方位座西向东经过考察来分析,透过原始“天可汗”会盟台布局谨严,历尽千年沧桑,寓意天地人合一的“天可汗”会盟台建筑是最真实的和谐象征,虽然未见大唐长城史料的明确记载也不为怪。

  山西晋商的商业流动性,所以晋商发现银川古城建筑艺术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贺兰山长城“天可汗”会盟台的文物蕴藏丰富。所谓“南有秦汉,北有强胡”。这是在两千二百多年前就已经被秦始皇统一为中国的领土。银川古城成为历代长城军事、经济重镇,古来兵戈征战,史不绝书。考证银川古城有的虽然还没有被古人总结为文字,但从大量的长城建筑遗址上,人们还是有可能读懂其中深藏的信息。银川古城文物建筑遗址上人文精神的作用特殊,需要我们来历史的正确认识和恰当定位。不但我们对银川古城在建筑艺术上很少的介绍,不但我们对外国朋友很少的介绍,就是银川人自己对银川古城在长城建筑艺术上想了解,也很少得到这方面的明确启示。事实上,读懂银川古城建筑所作的注解,我们可以领悟到比建筑自身丰富得多的长城人文内涵:

  (1)银川古城是唐朝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比如构建银川钟鼓楼形象上下四方的神明之象,这也是中华民族“以正治国”的魅力所在。钟鼓楼的四个券门题字言简意赅,南券门是“来薰”,西券门是“挹爽”,北券门是“拱极”,东券门是“迎恩”题字。而且钟鼓楼建筑正是切合实际,在东、西、南、北四个大券门相通,四拱衔接上,内里设计有四只虎头形象对角相争,突出的中国传统信仰“立人之道”,创造性的人性化精神内涵,也能让人们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天成西”的起源与银川古城有关,在于钟鼓楼北券门上题字“拱极”,东北角墙面上开一扇小窗,开一个方孔等,其意境深远,这是反映出中华民族讲:天地始终,皆此环中之意的人文美德和时代气息。一方面是教化着人们要树立品德方正的人生追求;一方面是以人性化的钟鼓楼形成整体建筑形象的和谐观念“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中国孔子曾经说过“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天成西”的起源说来是巧合,这些文字,可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礼教、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表现。为什么中国历代的重要思想家,大多是继承和发挥着这一创造性的“天人合一”的人文道德观。

  银川钟鼓楼的修建为什么东券门题字“迎恩”面向东方?为什么银川钟鼓楼东券门两则各开有一南一北两扇对称的小门?北门曰:“乾辟”;南门曰:“坤阖”。这是以人性化的钟鼓楼形象的有形对称,有刚有柔,融会于一阴一阳为体的有乾有坤。

  (2)考证银川玉皇阁独特的外在形象,它是形象一座头。要是从创造性的银川玉皇阁整体布局上看,设计独特在于楼上一西一东两座钟楼、鼓楼的对称协调,是形象牛的两只角,楼上大殿正南开着两个对称的圆型窗户,它们似乎是在直视前方的神态,形象牛的两个眼圈;楼上正中间悬空下来凸出的小阁台,是形象牛的鼻子;楼下南北相通的穿街券门洞,是形象牛的嘴巴,其中人性化的内涵所在,并不是一句空话。再说,生肖文化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一种计年文化,也在表现百姓对生肖的信仰。中国传统是有镇河牛一说,古人讲:“御者,帝也”。它们是专门治御水怪的吗?

  自古以来,人们是把玉皇阁建筑看作为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就把玉皇大帝作为美好和高尚品格的象征。银川玉皇阁的建筑艺术,正是借助上天以玉皇大帝的声威,在南券门上题字“帝鉴”,北券门上题字“天烙”,配合“我像人”文物(2005年盲目修缮中遗失民间)与“大铁人”文物(文革被毁)独特的人文变化范例。所谓“人间私语天闻若雷”,表示出天帝与皇帝的“明察秋毫”。她们是相互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阳德与阴刑的辩证哲理,是配合刑德并用的城市理法,起到以“人文而教化天下之理”的城市管理目标。

  在银川玉皇阁创造性的大量建筑物证、实证面前,证明是宁夏晋商在前清修缮银川玉皇阁,现在从被毁的碑身局布察有宁夏晋商题字、碑头有题字、碑座石雕有一卧牛形象,遗失碑现存玉皇阁楼上。晋商相传,为了“夏地安宁”,在“人文银川”修建钟鼓楼和玉皇阁的实际用意,她们就好比是一座城市中的两面镜子。说来银川钟鼓楼和玉皇阁建筑人性化的精美独特,极富一种综合性的和立体的史学价值。她们又是唐朝配合中国长城“我像人”文物造声誉,倡导中华民族和谐统一的人文精神,是作为一座城市中心的“灵魂”和天才人文建筑杰作。有谁能说中华民族的先进和文明传承是没有法制?

  (3)考证唐朝“我像人”文物和“天可汗”会盟台的文物建筑遗址,这一特殊有形人性化的内涵,晋商相传,为了“夏地安宁”,中华民族是以追求民族和平的力量源泉。包括考证“我像人”文物形象民族精神的自然纯正,是以“立人之道”的创造性人文精神,充分发挥了社会的教育意义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价值。

  (4)银川古城在建筑艺术上1300多年来,见证着中国传统楼阁之美在和谐,这即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学依据。这里,再拿中国传统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座北向南的文化意义,来相互比较一下中国银川古城在建筑艺术上座西向东的承天寺塔、海宝寺塔。说也奇怪,中国西安、银川两地建塔的形态一南一北方位一至不说,而且建筑形式也符合着中国传统“天阴在南,阳在北,地阴在北,阳在南”的建筑规制。依照中国银川承天寺塔和西安大雁塔的建筑方位在南,形式则是平地进入塔门;中国西安小雁塔和银川海宝寺塔的建筑方位在北,形式则是塔下都有四方形建筑高台,它们都是蹬上四方形建筑塔基进入塔门。很显然,长期以来研究发现“人文银川”的楼阁之美在和谐,真正是表明中华民族文明的永存。它对今天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着宝贵的借鉴经验,都是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说起大雁的文化意义,它们是最高品节人性化的“节义”象征。并且是以中国传统“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来形容中国万里长城的实质精神。如果说中国传统大雁塔的人文荟翠,它是为见证中国唐代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所建造,既有它四方形塔身的形体特征,也有它以方生圆是修身人性化的“节义”品格特征。相比之下中国山西商人最早《走西口》,都是西出“雁门关”,被称为“春去秋回”的雁行客。她们是以中国传统特殊的“立人之道”,最高品节人性化的“节义”象征,追求着民族和平的行为准则。

  中国北京紫禁城作为皇城,初建于明朝,兴盛于清代,午门外建造对称凸出的东雁翅楼、西雁翅楼,设置对称的钟楼与鼓楼用来承前启后,这可不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晨钟暮鼓”所能代替的,是有着东雁翅楼、西雁翅楼历尽沧桑人性化的“节义”象征。为什么今天的历史、地理和文物学家对北京紫禁城文物建筑遗址多没有深入探讨考证,不但我们对中国北京紫禁城在建筑艺术上人性化的很少介绍,就是北京人对紫禁城人文精神的神奇定位、起源等理与法建筑观念巨大的影响力上,自己想了解,也很少得到这方面人性化的启示。同样,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自觉认识和恰当的定位。中国北京紫禁城在东雁翅楼、西雁翅楼的建筑艺术上是以中国传统“立人之道”的社会人文精神,追求着民族和平的行为准则。她们也是在寓意和告诫世人,“上天之德,好生为大,各尽其道,为民造福”,她们也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厚重、最深远的历史文化之延伸……

  探讨晋商文化和谐与创新的文明生命力,有必要从山西商人追求“忠与义”整体的和谐观念和价值观念入手,上下而求索之,才能真正了解晋商文化五百年真实的全貌。例如设立山陕会馆祀神明而联桑梓的人文精神,虽成为传统联其情而洽其意的联系纽带。山陕商人背井离乡,艰苦奋斗一生,是以“协力齐心”为核心。可是又以“成教化助人伦”,发挥着贬恶扬善的作用。山陕商人致富不忘国家,不仅是把“协天佑民”“富国裕民”的匾牌挂在了会馆大殿之上,也是把“以商救民,以商救国”的实际行动,集中反映在开办“晋华”学堂,服务社会的公益事业,弘扬了中国文化以德治天下的文明益举。可贵的是,晋商文化是随着中国历史与社会不断发展中得到了全面创新。山西晋商重在以“诚信与敬业”形成了一整套自我发展,自身制约,组织慎密的人性化创新法则。

  说起晋商文化至今人们也不可否认,他是倡导和谐与创新的文化。因为山西商人就是以“和为贵”,而成就着“寒汀落雁禾齐秀,但愿天下无穷人”的美好心愿。实际上的晋商文化也是在倡导和谐中发现创新着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山西晋商在整体和谐中求进步、求发展、求一切合乎晋商文化所需求的东西。更是凝聚着中华民族和谐社会的伟大智慧和创新力量!

  做为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以黄河文化与长城文明引以为自豪。可是我们应该怎样来自觉认识长城精神?怎样来恰当定位黄河文化?晋商文化极其注重黄河与长城文化的精神力量。山西晋商更是继承了长城精神与黄河文化包容、宽容的民族和谐精神。首先在中国西部的“丝绸之路”,山西商人举起了“感情通蒙疆,忠信柔远来”的晋商文化旗帜,开创了山陕会馆、山、陕、甘会馆遍及中国城镇,推动了塞外城镇的发展。这在中国历史上晋商文化的创新,是与时代文化、社会风俗和道德观念同步,具有中华民族特征。晋商文化不仅以“诚信为先,永不虚伪”,成就了晋商股份制的先进性,也是开创了中国民族票号业的历史新篇章!

  我们从“走西口”来分析,晋商文化不但充满了人文精神的厚重,恰恰“守德”又是具备了作为人类社会最为现代的优良品德和文明象征。探讨晋商文化,我们不能不研究山西会馆所具有的人文教化功能。因为山西会馆,是以晋商“走西口”实际的在外生活为切身体验,融会于天下和谐观念的晋商文化意识之中。因此上山西会馆记录着中国灿烂的晋商文化真挚感人,是以主张诚信与敬业为原则,凝聚了中华民族商业文化的历史缩影,也是中国民族商业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文明象征。

  现以山东省东昌府(今聊城市)山陕会馆为例,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面积3311平方米。其建筑年代不算久远,但严谨有序的布局紧凑,设计独特在于有形皆有法的造型对称别致。除结构精美绝伦外,丰富厚重的石雕、木雕、题字、碑匾等,则都是以建筑艺术的有形方式,组成了有形有法的语言文化潜藏。包括山门、过楼、钟鼓楼等,更是匠心独运,形成了一座山陕会馆,是文化内涵浓缩其中,人文荟翠的晋商会馆典范。

  相传店铺是晋商的门面、会馆却是晋商的灵魂。如山陕会馆气势庄严大方,山门正上方从“协天大帝”四个题字来看,左便门上“履中”,右便门上“蹈和”,两则八字形影壁上,左为“精忠贯日”,右为“大义参天”。建筑精美,富丽堂皇暂且不说。一座会馆山门造型别致;鳞次栉比中,竟然配上“协天大帝”题词,使人际和谐,天人和谐落实在“履中”与“蹈和”,敢作敢为实为少见。但是“精忠贯日,大义参天”,可谓形成了晋商文化实际上的“诚信与敬业”精神,充分体现着山西、陕西商人追求中庸和谐的经商理念。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走南闯北,在共同的经商道路上不谋而合,凝聚出一种人类全新的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创业的和谐集体。为什么说“精忠贯日,大义参天”是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致的价值取向,这是因为民间人民把关公的忠义勇武,做为精忠报国的精神楷模。我们来从字面分析“大义参天”,尤其参字的写法是,上参字头,下恭字底的独创。别看这双重涵意的独特创造,代表着山西、陕西商人参天敬地恭恭敬敬的一片诚信。几百年来没有人能真正识破,既是专家学者只能说晋商文化藏而不露,高深莫测。

  惊叹之余,让人们看一下山陕会馆,山门的左右柱础四面石雕图案,大雁嘴里衔一枝芦苇草;在院内大殿外檐下也有两组彩绘木雕,真切的反映出一只大雁在河水泱泱中展翅飞向一座方城。别人看大雁可能会不以为然,在山西晋商心目中,大雁是代表着传统道德的完美象征。《雁门志》记载;“秦汉以为北边,代山高峻,鸟飞不过,中有一缺,鸿雁往来。代多鹰隼,雁过被害。惧其门不敢过,呼为巨门。雁欲过其山,必衔芦一枝,然后敢过。鹰隼见而惧之,雁得过山,即弃芦枝,因以名焉”。这可不是偶然,更不是什么巧合。为什么大雁嘴里衔一枝芦苇草可以过“雁门关”?相传雁类自古被誉为“节义”,这一传统流传久远,形成了山西晋商一种“诚信”传统永久的行为标志。可说,晋商文化是以大雁象征文明的生命力,蕴意大雁领队品位高节,飞向天下四方经商求富并非是山西晋商的最终目标,以至山西晋商致富发财,不忘救助社会的广大穷苦人民。晋商文化体现出的强烈爱国热情,形成的质朴道德传统,使山西晋商从“先做人,后经商”上表现出永不虚伪的人文美德和时代气息。

  说到做人“守德”,晋商文化是以无形胜有形的人性化方式在考验着每个人的行为成效。尤其突出在中国每座城市的中央和万里长城的每座边关必有钟楼、鼓楼,可在山西晋商的所有会馆,对称的钟楼与鼓楼,加上寓意深长的“警聩”、“振聋”题字,这可不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晨钟暮鼓”所能代替的。山陕会馆从迈进山门的第一步,地下有一块长方石,形成一条直道,象征着经商做人的第一步:“起心动念有善恶,意诚心正不自欺”。在山西晋商看来,守德则是德在人生的体验,又是寓示着经商做人胸怀远大,事业长久的根本。

  山西晋商的成功与其严格的号规是密切相关,而对于经商做人靠花言巧语,虚伪说教,诚信与守德必然削弱。只可惜,中国近代对晋商文化宣传也是避重就轻,只知晋商开创票号,赚了几所山西大院。而不知山西晋商赚取利润,是经过几十代人上百年的艰苦创业和积累所得。另外,山陕会馆钟楼题字“警聩”配有楹联为:“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鼓楼题字“振聋”配有楹联为: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可知晋商文化是凭借传统钟、鼓之威力,时时刻刻在对人生起着教化的作用,启迪不明事理者怎样学做人,做好人。古人讲:“慎恐者得平安,轻侮者得破灭”,否则,多行不义,必自毙。

  从直道通向大殿,迈进大殿又是一块正方形石块。大殿正中端座者为关圣大帝,手中恭恭敬敬举着一块七星牌,左边站立者关平,右边站立者周仓。大殿地下,也是有序排列一组七星砖。问题在于晋商既重视历史,又关注现实,“协天大帝”手举七星令牌代表了什么?在中国民间山陕商人赖以天人和谐的人文思想。如同“帝鉴”“天烙”,晋商以为象征着每一个人失去了信仰,也就以为失去了做人的灵魂。在于提醒人们天地法则,永不虚伪,起到了净化每一个人纯洁的心灵。

  春秋阁在大殿后院,左有“登阶”右有“接步”题字,迈进春秋阁,又是一块方形石。不言而寓,走进山陕会馆的三进两院内,三块方形石,胜于三堂会审。寓意告诫世人,行不正,德不来,经商做人去伪存真,守德胜于一切。晋商认为,石品如人品,品德方正,善始善终更是难得。

  综上所述,根据中国传统有“拱极”、“拱辰”之说,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北极星的认识和尊崇。古人发现北极星的运行与其他星辰不同,它不没于地下,只绕着宇宙回转。并且中国古人发现北极星居于天体中央,是控制四方的群星之主。所以晋商是以关公为忠义化身而代表了北极星,它的地位如此突出,正是晋商文化崇拜关公的忠义无私,而光明正大位居中央,能够控制四方人心向善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也是晋商的发展需要有一种共同遵循的道德品格来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又是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来凝聚晋商文化,追求和谐的团结力量。

五、倡导和谐,发现创新

  由于山西商人的商业流动性,所以晋商发现倡导和谐,是集中体现了晋商文化发现创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在中国古代有以山比德之美,以水比善之美的古老传统。宁夏晋商“天成西”,在中国大西北的“丝绸之路”上经商数百年。他们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的广泛流传,亲身经历过多年实地观察发现,传中国从大禹治水,到秦汉统一修筑万里长城,显示着古人依据中国地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自然生态特征,同时依据山水阴与阳的自然规律之根本,运用古人崇天敬地的观念,构筑形成了中国黄河与长城一南一北,山水与阴阳对称相合的人类伟大奇迹。

  中华文化是农耕文明的结晶。晋商处于经营和对钱币的常年观察发现,钱能通神的人文内涵,使中华民族的人类文明得到了人性化的智慧创新。晋商还发现古人不但使天地法则用于钱币和礼器作为权力的象征,而且北京紫禁城整体建筑形象“布币”,南为午门凹进,北为神武门凸出的布局谨严,也是有形皆有法。例如,琮为立方体,中央上下贯一圆孔。形成的内圆外方象征天地法则,不是语言所能说清楚的,用文字表达更其困难,全靠心领神会。就连中国万里长城和平遥古城上的城垛及敌楼,他们发现也被古人以大胆智慧的想象,构筑形成了中国古代文明有形有法的教化形象。

  晋商发现中国古代是以凸出的长城城垛与凹进的垛口,代表天与地的形式,在于神奇的铲状“布币”两端一凸一凹巧妙的对称相合。而且中国古代又是以天地法则与人文精神的智慧创新,使平遥古城以三千城垛象征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敌楼象征孔子七十二仙人。晋商对这一切的历史和文化发现证明,中国古代早在五千多年前古人就已形成了以人为本,有形有象的法制观念,实践着“有备者制人,无备者制于人”的古城文明制度管理和万里长城的法则,有谁能说中国古代的先进和文明传承没有法制?

  我们从晋商推类比物的发现中,就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是最善良的民族。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古人以人文教化的形式来代替法制的创举,万里长城嘉峪关是最为典型。晋商发现长城嘉峪关自有一番复杂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为纽带。尤其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几千年战事不断,你争我夺事件时常发生。历史上晋商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晋商能感受到嘉峪关独具特色的嗽叭口式西头大,东头小的建筑,西城墙长166米,东城墙长154米,南北城墙各长160米。它鲜明的寓示着中国文化在向西方国家及民族地区传播“化、教、劝、率”的教化功能。甚至从长城嘉峪关三座城门“光化门、朝宗门、柔远门”,更加唤醒晋商对长城嘉峪关守德胜于守险的认识。

  我们必须对万里长城有个自觉的认识,必须给长城文化一个恰当的定位。中国传统很讲求对称和谐,像万里长城嘉峪关古城座东向西的喇叭口式建筑独一无二。可是现代长城嘉峪关的旅游宣传多以“天下第一雄关”军事防御为主导的宣传,这样把中国文化和长城文化所代表的人文精神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什么是黄河与长城文明?我们应该让世界人民了解真实的黄河与长城,具有“理”与“法”的人文内涵,又有守“德”的品位精神。

  我们不应该避重就轻,造成现代人功利思想抬头的错误认识,非徒无益,反受其害。实际上万里长城西到嘉峪关并没有走完,过去通向西域自古有一南一北两条路,为什么在南路设有阳门关?北路设有玉门关?这里我们从晋商相传,中国传统追求“守德”原则,是相互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阳德与阴刑的辩证哲理,是配合刑德并用,在南路设有阳门关,在北路设有玉门关,起到以“人文而教化天下之理”的万里长城管理目标。中国古人落实在万里长城的人格化象征,是创新了通向西域“丝绸之路”的历史文明。作为宁夏晋商“天成西”的先辈们并不是搞长城文化研究,为什么他们发现懂得长城为体有乾有坤的天地法则?懂得古人修筑万里长城在德不在险,守德胜于守险的普通理念?

  在中国古代阴阳法则是自然规律之根本,始终是科学与哲学的核心。晋商实地分析中国黄河与长城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状况,黄河与长城神奇的定位是关键。中国西部青海省西北与甘肃省西部的祁连山,是形成黄河在祁连山依南与长城在祁连山依北的发源之地。《兰州志》记载:“匈奴谓‘天’为祁连”。我是经多年考证史册,记载虽多,说法不尽一致。但是,透过黄河与长城座北朝南,一阴一阳,一山一水形象对称。结合黄河自西向东的自然流程;构筑万里长城为什么也是自西向东。晋商先辈针对赋予大自然的人文内涵发现,中国古人是把黄河与长城的人文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古代先民是以阴与阳的辩证关系,推理演化为动与静、柔与刚、美与善,并且以大自然有形有象的真实完美相结合,凝聚成万里长城这样一座苍天长存之雕塑!汇聚为黄河“母亲河”这样一条大地永久之文化!

六、舞弊情事,百年不遇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是近代中国的三大移民活动。晋商文化是得益于中国黄河与长城文化根土的精神和培养。晋商文化历经几百年风雨,是扩大着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因为只有晋商是真正发现和创新了黄河与长城文化精神的人文内涵。走西口的人群中,也有人经过千辛万苦而成功者,并出现了新的商业群体。成功者的榜样,给走西口的人们带来的希望,进一步推动了走西口的浪潮,以致走西口成为人们淘金的向往之地。晋商不但以身作则,形成了一整套经商做人的有效法则和经济管理制度,也是以其智慧创新了一整套善的思想、善的文化。对晋商来说,有许多深孚众望的山西商人“舞弊情事,百年不遇”,当是值得现代社会深思和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综观世界,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晋商文化是有着中华民族以德治天下,承前启后的正确思想,和对“人的培养”这一优良传统的民族集体。古老的三晋大地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历史上的晋商创造了无数个“金融第一”:创造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创造了凭帖、兑帖、上票、上帖、壶瓶帖、期帖等以票代银的多种金融工具;创造了银行密押、龙门账的金融稽核、客钱谱银的转账结算、钱业订卯的银行轧差清算、异地资金调拨的顺汇、逆汇等金融业务;特别是晋商创造了两权分离、人身股、资本金管理等近现代银行制度的历史辉煌。

  山西货币商人引领了中国的金融革命,使山西成为近现代金融业的发源地,挈领中国金融文化和中国商人精神。尤其是晋商的银行发展历程,孕育了新中国的金融事业,所以在对晋商文化探讨的同时,我们就会发现晋商文化是讲“诚信与敬业”的历史。既是中国股份制先进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票号、银行业的道德准则。因此,当今社会挖掘晋商文化的先进性,为了力图更好的规范现代社会商业“诚信”的道德教育,为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永存,无疑是有一定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晋商能在中国商界.中国金融界独领风骚500多年久盛不衰,至今令人深思,令人叹服。2006年新春伊始,央视在黄金时段,隆重推出的45集电视剧《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自觉利用影视资源提高知名度的成功范例。何以有如此巨大效应,在全中国刮起一股晋商文化的旋风。尤其是晋商开创商业股份制和票号业的文明先河,令国人耳目一新。晋商重在运用诚信的管理机制,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上,具有超前的远见卓识和开拓精神,对今天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宝贵的借鉴经验,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有学者认为,清代山西外出经商者有132.7万人,相当山西人口总数的1/10。却不可思议的是,晋商的远见卓识和开拓精神,在中国城镇相当80/100与90/100中开创了以和谐与诚信为主体的物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晋商文化的发展。

  从晋商可以看到,晋商文化勤劳.朴实.诚信和永不虚伪的人文内涵,不仅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晋商文化一贯的主题“诚信”,他是象征着永不虚伪。晋商以“忠与义”为经商做人的法则和标准,并形成了晋商文化健康向上的民族体系,是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创新。其历史价值与意义主要是:

  1、晋商推动了塞内外物资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的山西人不仅垄断了旅蒙商业,活跃了内地与塞外的物资交流,而且开辟了一条从茶叶产地,经长江、黄河、蒙古戈壁沙漠,俄罗斯西伯利亚,到欧洲腹地圣彼得堡的国际茶叶商路,从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推动了中国城镇的发展。大批晋商在天津、上海、西安、成都、郑州、禹州、汉口、包头、兰州、固原、靖远、凉州等地设有庄点,有常住庄客。晋商开创了以和谐与诚信为主体的商业股份制;并且为适应“汇通天下”的商业发展需求,创新了“票号”的先进性,使商业和金融流通,加快了中国城镇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晋商文化的发展,

  3、推动了晋商文化的发展。打破了游牧地区千年以来封闭式的小农自然经济社会的平静,对促进游牧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游牧地区曾是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族游牧地,也是中原王朝边地。明清两代走西口的大批晋商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晋商文化的发展,也是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人性化的脉络绵延不绝,哺育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包容精神和优秀品德。

  中国古人云:“有‘德’才有造化,‘生’才更有意义”。中国自远古开创了黄河“母亲河”文化,构筑了万里长城民族精神的自然纯正。至今,虽然黄河与长城无言向人类述说,可往往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现代人类,特别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在心扉。很显然,一切颠倒是非者往往喜欢诡辩,对于跨越长城,飞跃黄河的商业炒作,作为中国人决不能视而不见,这是对中国文明的亵渎。如果一个社会道德没了,诚信和善良没了,敬请我们大家想一想,一个国家还会有什么?!古往今来,中国黄河与长城所孕育的晋商文化精神,是被中国晋商代代相传,作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晋商文化精神来传承。为此让我们祝愿中华民族的源头活水黄河“母亲河”的自然纯洁;祝愿万里长城道德精神的复兴,祝愿中华民族黄河与长城的人文精神,交相辉映,光耀世界千秋!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