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五)
13、《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
作者:刘登翰 著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人间出版社
内容简介:
华文文学这一跨域建构的概念提出,包含着一个理想,那就是「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因为它是「华文」的,便有着共同的文化脉络与渊源;又因为它是「跨域」的,便凝聚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华人生存的历史与经验,凝聚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华文书写的美学特征和创造。它们之间共同拥有的语言、文化背景和属于各自不同的经验和生命,成为一个可以比对的差异的空间。有差异便有对话,而对话将使我们更深刻地认清自己,不仅是自己的特殊性,还有彼此的共同性。华文文学的跨域建构,就是在共同语言、文化的背景上肯定差异和变化的建构,多元的建构。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创造,既是「他自己」,但也是「我们大家」。这就是我们所指认的「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
华文是伴随着十九世纪以来华人的海外迁徙,而大量散播世界的。华人在海外的生存,经历了从华侨到华人再到华裔的身份变化。华人身份的每一变化,同时也反映在华文文学与其文化母体的错综文化关系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海外移民,成为散居于世界不同地理空间和政治空间中各自独立存在的中华族裔,而反映他们生存经验的文学书写,却难以完全割断母体文化的精神脉络,在双重文化的认同、融吸和重构中,既相联系又各自独立地呈现为所居国少数族裔(华族)的文学存在。华文文学客观的这种「散存」状态,是我们观察和思考并重新进行对话、比较和整合的无可回避的事实。
作者简介:
刘登翰,祖籍南安。中学毕业后曾任报社记者。19岁北上求学,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浪江湖半世纪,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茶产业研究会会长等社会职务。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新诗、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和两岸文化研究。出版《中国当代新诗史》、《台湾文学史》、《香港文学史》、《华文文学:跨域建构》、《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文化关系论纲》等学术论著十多种。业余进行文学创作,出版诗集、散文集、纪实文学集七种。晚近学书,曾在福州、金门、台北、马尼拉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登翰墨象》三卷。
14、《八重山的台湾人》
作者:松田良孝 著,邱琡雯 译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行人文化实验室
内容简介:
《八重山的台湾人》一书是作者松田良孝长期关注八重山台湾移民的工作成果,集结他在《八重山每日新闻》专栏「我们是从台湾来的」的所有文章,翔实记录了当地台湾移民筚路蓝缕的开创过程,并以人道关怀的精神,反映出移民心中忐忑且复杂的异乡情结,及两个民族间无可避免的文化冲突。
「如果要问我是哪里人,是日本人吗?还是台湾人?我想都不是吧。我就是人啊。」人们的纷争与歧异,往往来自对自我的认同与对他人的排斥。美/丑、黑/白、本土/外岛、殖民地/宗主国、先进的文明/落后的文明,这些相对的概念影响了整个世界,也将影响着世世代代居住在八重山的台湾人。
作者简介:
松田良孝,一九六九年二月出生于埼玉县大宫市,一九九一年三月毕业于北海道大学农学部农业经济学科,同年四月进入「十胜每日新闻社」(总社在北海道带广市)担任政治经济部记者,一九九三年二月开始于《八重山每日新闻》(总社在冲绳县石垣市)担任编辑部记者。《八重山的台湾人》(二○○四年,石垣市:南山舍)获得第二十五届冲绳时报出版文化奖,二○○九年于《八重山每日新闻》连载「生还—饥馑:八重山难民的见证」,获得二○一○年报业工会联盟第十四届新闻报导奖,集结成《疏散到台湾:「琉球难民」的一年十一个月》(二○一○年,石垣市:南山舍)。本书原题名为《八重山台人》
译者简介:
邱琡雯,台湾大学政治学学士,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南华大学亚太研究所副教授。主编《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与亚洲Ⅱ》(二○○三年,台北:远流出版社), 译作《日本人论:从明治维新到现代》(二○○三年,台北:立绪出版社;二○○七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八重山的台湾人》(二○一二年,台北:行人文化实验室),著作《性别与移动:日本与台湾的亚洲新娘(增订一版)》(二○○五年,台北:巨流出版社)。
15、《时空上下:中国的乞丐次文化》
作者:卢汉超 著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稻乡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乞丐文化在历史时段上有强大的延续性(时),在空间地域上有惊人的一致性(空),它与主流文化乃至精英文化之间又有生动活泼的交流性(上下),而这种交流性也反映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上,其实质也是一种上下关系。本书是作者在其英文获奖原著Street Criers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紧扣时、空、上下这三个主题,对晚清以来的中国的城市底层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全书资料丰富、内容详实、立论严谨、文笔生动,是中国都市文化史和次文化研究领域内一部有创意的新作。
16、《台湾研究新视界:青年学者观点》
作者:梅家玲 编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出版单位:台北:麦田出版社
内容简介:
《台湾研究新视界:青年学者观点》辑录九位青年学者的论述,以期体现台湾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台湾缘于历史与地理位置的特殊,兼为遗民╱移民╱殖民之岛的台湾,其历史记忆与原乡经验向来杂揉了多重迷魅。让「台湾研究」所蕴藏的学术研究前能丰沛多元、与日俱新。从早期文献资料的辑佚整理,到近年来研究方法的更新突破;从各别学门的深化开拓,到不同领域的对话交融;从强调台湾主体性与本土性,到转而关注台湾与东亚及世界的对话思辨。
本书分为四辑:
一、历史记忆与原乡经验;二、知识生产与文化传译;三、女性/原民书写与跨界流动;四、日常生活与通俗文化;各篇论文的观照面向与方法取径或有不同,正可见现今台湾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源头活水与新兴趋向。透过这批青年学者、学术界底蕴勃发的生力军,瞻望未来,台湾研究也因而更让人充满期待!
(一)历史记忆与文学想象
缘于历史与地理位置的特殊,兼为遗民/移民/殖民之岛的台湾,其历史记忆与原乡经验向来融杂了多重迷魅。明显可见的是,「北京」城南记忆之于林海音,「客家」流动身分之于锺理和,正所以促成其文学想象的曲折宛转。本辑所收的两篇论文中,林峥〈从《旧京琐记》到《城南旧事》──两代「遗/移民」的北京叙事〉,勾连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其尊翁夏仁虎的《旧京琐记》,论证两代「遗/移民」相同而又不同的北京记忆与叙事,从而体现文学的新旧嬗递之迹;蔡建鑫〈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锺理和的原乡经验与伦理吊诡〉,则是从论析「客」与「家」的意义开始,层层思辨其小说原乡经验的内蕴吊诡。
(二)知识生产与文化传译
文化传译来自不同文化体系间的交会与交锋,带来的不只是对于异文化的翻译传播,也是不断游移的边界想象,是文字、文本与文化的持续辩证。它可以落实为生活实践,更可以进入知识体系,随着教育制度、出版传媒与各式网络流通,形成典范与制度的转移,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在此收录三篇论文,分别是:彭春凌〈思想史视野中的章太炎与台湾〉,通过章太炎旅居台湾时期的论述及其与《台湾日日新报》舆论的对话关系,和横滨《清议报》以及章氏专著《訄书》相关篇章的前后承继变化,辨析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日本近代儒教三方,支那、日据台湾、日本本岛三个空间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复杂互动;许时嘉〈扬文策略下「文」与「文明」的交错──以1900 年扬文会为例〉,以日本总督府所召开的「扬文会」为分析对象,讨论日本殖民统治下所出现的「扬文」现象所具备的「重层性」概念,以及台湾士绅之体认与总督府原意之间的交错式误读;明田川聪士〈虚构的想象与创造——以李乔《寒夜三部曲》中福克纳作品的影响为中心〉,考证李乔《寒夜》如何经由日文传译,对于福克纳作品的受容过程。
(三)女性/原民书写与跨界流动
女性文学与原住民文学,是近年来台湾文学中备受关注的重点。如何经由「空间」与「跨界」的角度去深化研究,亦为学者用力之处。本辑中,陈姿瑾〈自己的房间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中公寓/家的辩证〉,即是探讨女性城市小说中,单身女性如何在「出租公寓」与「家」的空间游移之中,辩证自我的主体认同;林肇豊〈弱势的传统族群·重要的现代作家——从《老海人》回看夏曼·蓝波安创作历程中的几项议题〉,则以夏曼·蓝波安《老海人》为例,思辨作者以「混语书写」介入主流汉语文坛时的跨界与「占位」问题,以及其间「传统」与「现代」的辩证。
(四)日常生活与通俗文化
本辑收有金儒农〈恐惧主体与异质空间的再生产──台湾战后恐怖小说系谱的生成〉,和梁培琳〈幸福游走江湖──金枝演社的拼贴美学与台式幽默〉两篇论文。前者以Kristeva对于「恐怖」的「贱斥理论」为出发点,阐述恐怖小说中的「恐怖」由何而来,进而透过选取台湾具代表意义的恐怖小说,追寻属于台湾当代的恐惧空间形式,并意图从中考察出台湾战后恐怖小说所隐喻的集体精神倾向;后者以金枝演社的表演为例指出:文化拼贴已从一反/去殖民的戏剧手段转化、锐变为华丽魔幻的表演美学与不受形式拘泥的创作理念。而幽默也已不再纯粹是殖民暴力直接的转化或对抗,所反射的是一种对家与个人自由的向往。
17、《日治时期的基隆与宜兰》
作者:国家图书馆特藏组 编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家图书馆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映象台湾系列」第五辑,内容包括馆藏日治时期基隆与宜兰两地一百六十张相关明信片。图像流通年代主要分布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精挑选后分别归纳为七大主题,着重于自然风光、地方产业、聚落景观、教育机构、宗教信仰、重要地标与近代化建设等,对于辅助研究两地历史变迁,以及探索昔日台湾风情,弥足珍贵。
18、《台湾音乐中心历年研究成果简介(1990-2010)》
作者:国立台湾传统艺术总处筹备处 编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宜兰:国立台湾传艺总处筹备处传艺中心
内容简介:
传艺中心自91年成立以来,积极从事台湾各族群音乐进行调查研究及保存,迄今已累积三十余项原始成果数据,内容涵盖音乐资源调查、台湾音乐家、原住民音乐、客家音乐、道教音乐、南管、北管、说唱音乐等各面向,均为研究台湾民族音乐发展轨迹重要之第一手资料。本次拟藉由历年研究成果简介之出版,呈现传统音乐资产多样性之风貌,并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之传承与再生提供正向的刺激,激发出更多创意和前瞻性思考,进一步提升民众对于台湾音乐文化之认知与尊重,让台湾特有之多元文化现象能更加活络的运作
19、《清代诗经学论稿》
作者:黄忠慎 著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文津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近几年来执行国科会清代《诗经》学相关计划案的研究成果之一,研究对象包括王夫之、胡承珙、马瑞辰、陈奂、姚际恒、崔述与方玉润,并附以计划案未涉及的王先谦,时代涵盖清初至清末;除了分别论述几位清代名家《诗经》学的特色与内涵之外,也针对其成果进行分析、解释、考辨与批评的工作,全书的研究所得,可以补坊间清代经学史论著之不足,实为有功于《诗经》学之作。
作者简介:
黄忠慎,1984年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专任教授,曾获国科会优等研究奖、彰化师大杰出研究教师奖。研究领域为《诗经》学、《尚书》学、四书学、经学史等。着有《惠周惕诗说析评》、《概论文学》、《儒学长短论》、《诗经简释》、《四书引论》、《朱子诗经学新探》、《严粲诗缉新探》、《诗经全注》、《范处义诗补传与王质诗总闻比较研究》、《宋代诗经学探析:以欧阳修、苏辙等六家为中心的考察》、《尚书洪范考辨与解释》、《清代诗经学论稿》等书。
20、《以书写解放自然》(一套三册)
作者:吴明益 著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夏日出版社
内容简介:
1983年,韩韩与马以工共同出版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说是台湾自然书写(nature writing)的滥觞。之后的20余年,其开始蓬勃发展,如同饮食文学、旅游文学、同志文学等一般,成为台湾文学谱系中的重要分支,但对于自然书写,大家仍存有一个模糊的定论和想象。因此台湾文学史上,第一套完整论述台湾自然书写的经典著作于焉而生。
吴明益「以书写解放自然」系列论述,2012年1月三册同时登场,可依读者兴趣阅读和搜藏。诚如作者于修订版总序所言:「论述让我思考环境各个层面的议题时都充满痛苦,这种痛苦在某些时刻,回过头去提醒我感受生态之美的迷人与快乐。这么多年来,我仍在书本与野地受着自然的教育,这系列的写作,不只是为了学院里的读者,也为学院外的读者。因此,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只要活着,我会继续痛苦并快乐着地思维下去。」
本系列书籍题名如下:
台湾现代自然书写的探索(1980~2002)(第一册)
台湾自然书写的作家论(1980~2002)(第二册)
自然之心——从自然书写到生态批评:以书写解放自然(第三册)
作者简介:
吴明益,现任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副教授。有时候写作、画图、摄影、旅行、谈论文学,副业是文学研究。着有散文集《迷蝶志》、《蝶道》、《家离水边那么近》、短篇小说集《本日公休》、《虎爷》,长篇小说《复眼人》、《睡眠的航线》,论文《以书写解放自然》。另编有《台湾自然写作选》,并与吴晟共同主编《湿地.石化.岛屿想象》。近期作品为短篇小说集《天桥上的魔术师》。曾三度获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好书、金石堂年度最有影响力的书、诚品年度推荐书、亚洲周刊年度十大中文小说,联合报小说大奖等等。
21、《水野遵——一个台湾未来的擘画者》
作者:林呈蓉 著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书房
内容简介:
日治时期,在台湾史上水野遵虽贵为总督府时代的初代民政长官,曾历经三任总督旗下,对台湾的经营方针运筹帷幄,但台湾社会对他的生平、甚至他到底在台湾做了些什么?似乎仍是所知有限。本书整理史料、叙述水野遵其人其事。
台湾社会之于水野遵的存在,犹如台湾之于施琅的重要性;水野的官宦生涯与台湾社会之于日本帝国的价值,两者紧密相连。不容讳言地,战后一般提及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对台施政的擘画,自然多与第三任民政长官后藤新平联想在一起。但从第一任民政长官水野遵的草创期到后藤新平的开创期,台湾总督府对台政策方针基本上可谓是一脉相传。近代日本的对外关系与国策设计,就在跌跌撞撞、试行错误的过程中,造就出水野遵与台湾社会的历史渊源。但水野遵也因而看到了台湾之于日本帝国与东亚世界的未来。他经常提醒那些对明治日本投注资金于台湾有何利益可言,而感到质疑者,殖民地台湾之于日本的存在,无论是有形、无形,在不知不觉当中将为日本带来莫大利益,而其中含括了日本之于东亚情势的国家安全、对南清的经贸关系以及透过佛教等共通文化增进日清友好关系的可能性等。
作者简介:
林呈蓉,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学比较文化学研究人文科学博士(1993);学术专长为日本对外关系史、日治时期台湾史。现为淡江大学历史系专任教授。代表著作有《近现代史日本中 in the Stream ~ A Quick Case Study of Taiwan’s Complex History(合着)》(2000)、《台北县史料汇编~淡水篇》(2001)、《台湾史(合着)》(2003)、《桦山资纪苏澳行》(2004)、《近代国家的摸索与觉醒~日本与台湾文明开化的进程》(2005)、《近代台湾的医疗卫生~从「安平追想曲」到「国家卫生原理」(莎士比亚版)》(2006)、《牡丹社事件的真相》(2006)、《皇民化社会的时代(莎士比亚版)》(2007)、《日本史》(2008)《皇民化社会的时代(台湾书房版)》(2010)等。
22、《台湾史开拓者:王世庆先生的人生之路》
作者:周婉窈 著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内容简介:
王世庆先生1928年出生于板桥下溪洲,他一生贡献于台湾历史学研究及文献整理与编纂工作,他以自学不倦的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获得学术界的肯定与推崇。本书系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托周婉窈教授撰写,介绍他的人生经历与学术成就。
作者简介:
周婉窈,嘉义大林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暨研究所硕士班毕业,于1991年取得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23、《蒋中正总统五记》(一套六册)
作者:黄自进、潘光哲 合编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史馆
内容简介:
《蒋中正总统五记》,为国史馆典藏《蒋中正总统文物》中「文物图书」类的《困勉记》、《游记》、《学记》、《省克记》与《爱记》等五种日记类钞之总称,系陈布雷主持总裁事略编纂室时期,由参与「事略稿本」编纂之王宇高与王宇正等负责辑录。全书以编年体方式,就日记内容分类摘录编辑而成,史料价值极高,为研究蒋中正个人或中华民国史的重要资料。
24、《漂流.陶养与另类教育》
作者:冯朝霖 编著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出版单位:台北:政大出版社
内容简介:
PART.1 漂流.教育美学
吟游者:Michel Serres 的教育思想初探(许宏儒)
无目的论的教育学可能性想象:后结构主义与另类教育的接合(刘育忠)
PART.2 陶养.教育文化
斯泰纳人智学教育学的另类教育涵义(梁福镇)
「理解」、「陶冶」与「文化传承」:斯普朗格的文化教育学研究(陈幼慧)
失.思.诗:诗性智慧对校园「诗性领导」的启示(吴靖国)
体制内另类教育实践之可能:媒体教育的美学转向(詹家惠)
PART.3 另类教育.全球思维
另类教育即人性涵养:Dewey实验学校简史回顾(1896-1903)(王俊斌)
迟来的春天:一所香港另类学校诞生的叙事研究(许家龄)
另类教育的理念溯源及其与当代新兴教育思潮的邂逅:兼论对台湾中小学体制化教育现场的反思(薛雅慈)
混沌中找到次序:从学校没有统一的教科书谈起(夏惠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