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孤独而痛苦的灵魂——漫谈徐渭诗歌

  十六世纪的明代诗人中,徐渭是一个另类。他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在书、画、诗、文、戏剧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然而,在这耀眼的光环之下,栖居的又是一个怎样孤独而痛苦的灵魂。

  他的画笔意豪放,色调清晰,层次分明,且多用泼墨。其势一如他的书法,笔力雄放,苍劲有力,深得颜氏之刚健,而又不失澹斋之飘逸(袁宏道评之“苍劲中姿媚跃出”) 欹斜跌宕,使人想见其胸中万股不平。而他的诗文风格亦是如此,既有奇崛险怪之风,也有平淡自然之流,奇崛者似险峰怪石,凄清诡异,平淡者如琐屑世事,清新流畅。

  他生性狂放,性格恣肆,才识又极高。但命途多舛,历尽世事坎坷。他幼年失怙,中年丧偶,科场失意,寄人篱下。他生活的环境也是极度孤独、压抑和苦闷,与他同父异母的长兄一起生活,也是“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日夜旋顾,惟身与影”(《上提学副使张公书》)的光景。他一生没有得到施展的空间,只得漂泊一生,装疯卖傻,最后精神分裂,误杀贤妻,锒铛入狱。其晚景更是如“七旬过二是今年,垂老无孙守墓田”(《春兴》)这般凄清苦楚。如此多舛的命运,最终造就了一个孤独而痛苦的灵魂。

  命运的苦难容易使人颓废,但徐渭并没有颓废。他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自我生命意识,再加上那桀骜不驯的性格和满腹才华,他并没有于苦难中沉沦,反而在其中剖析自我,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他十几岁作文便“指掌之间,万言可就”(《上提学副使张公书》),凭如此之才气,足以兼济天下,功成名就。“男儿抱策满万言,殿头日炙研水干。今朝一得龙颜笑,明日金鞍摇马鞭。”(《黄鹄歌送冯君》)由此可见其高度自信和放纵。怎奈他科场失意,屡试不中,又不甘落寞,只得寄人篱下,靠出卖自己的文章来生活,这无疑是文人最大的悲哀。

  “命运是徐渭文学及其书画艺术的共同主题,也是其之所以撼人心魄的底蕴所在。”他不屈服于命运,却无法逃避命运的捉弄。世事的反复无常,世间的人情冷暖,使他“才高识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已习惯于观察和思考事物异质的一面,甚至对于自己也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解构。因而,他的诗歌便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奇崛诡异,甚至被视作“流为魔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他的诗歌,想象奇特,造语奇崛,诗境凄清险怪,他笔下的险峰怪石、妖女鬼怪、蛟龙野兽,正如唐人笔下的树木江河、繁花绿柳,触目皆是,争相斗艳,形成了一个奇异怪诞的艺术世界。如《天目狮子岩》《白牝蛟两首》《电》《十八日》几首:

  “一岫插天目,宛尔怒猊狞,老释据其口,黄冠复来争。”(《天目狮子岩》)

  “宝山门外白蛟宫,独处千年不嫁雄,顿顿淄涎垂燕子,殷殷霹雳懒吴公。”(《白牝蛟两首》)

  “山窥本避濡,俄惊足下吼,老壁拍波麈,千仞落衣袖。望穷不见外,潋滟明灭久,人天俨未消,劫火烧宇宙。”(《十八日》)

  写面目狰狞的狮子岩,加入了诗人的想象;写兴风作浪的蛟龙,则结合传奇故事;写波浪滔天的潮水,以夸张之法极写惊险。传奇与现实结合,表象与想象交融。写雷电,则或如“列缺俨睢盱,绯冠绛裤襦,矾鲜舌哆,烟焰涨天嘘”(《电》),或如“灭明难捉摸,搜索愈逃逋”,使人头晕目眩,捉摸不定。

  他的笔下鬼怪成群,妖女、饿鬼、阴风、白骨。如《阴风吹火篇》《清凉寺》《十六夜》《旗树》等,写的都是鬼魅之影。读来阴森恐怖,背生寒风。

  即使是写那些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诗人也极力捕捉和描写其奇绝的一面,或写那些细微琐碎的事物。他笔下的雪,不似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绝句》)之皑皑,也不似高适的“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之茫茫,而是“灵雪羞常态,翻奇得品题。千丝罥数蝶,万絮逗粗黎。错落真成剪,匀飞反厌奇。一生只一见,天巧绝风姨。”(《雪坠片如丝者或如钱者皆景绝奇,因专咏》)。他看到的雪花,是一群精灵一般,面带羞涩地从天空飘落,如丝网舞蝶,如飘絮粗黎,打破了传统的和谐之美,形成错落之美。他笔下的松,也如《飞瀑古松》所咏,“乱瀑界苍涯,松风吹雨急。石廊虚无人,高寒不能立。”长在飞瀑苍崖上,风疾雨骤,寒风凛冽的环境之中。

  文长在多舛的命途中深切体会到世界的荒诞,世事之变换无常。在他的眼中,自然山川不是一种宁静的、和谐的美,而是一种被压抑了的、被夸张了的状态,表现出一种于挣扎中的痛感和苦闷。以妖魔鬼怪入诗,也是一种大胆的突破。他的诗从题材到风格,都打破了传统的“温柔敦厚”、和谐之美,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笔下的鬼怪险峰,正如他被压抑了的人格一样,以一种阴暗、凄凉的调子,诉说着世界的荒诞和内心深沉的苦闷。

  文长是孤独的,但他是不屈的。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经历对命运的煎熬和无奈之后,他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生命的不屈与深刻的思考。他不断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剖析,不断拷问自己的灵魂,千番寻求而不得,他却不得不面对现实。这使得他精神近乎失常,让人痛惜之时,也更加爱惜文长之才。

  然而,正如天空既有阴云密布,也有晴空万里的时候一样,徐渭的诗歌也呈现出与上迥异的风格的一面。对日常琐事的描写,讽刺时政,记录个人经历和情感,向我们展现了诗人性格中的另一面。而且情感真切,毫无矫揉造作,深感读者之心。如:

  “清池移席暮,红袖隔墙香。”(《与诸君集明月庵,在妓坊之南隔一垣得春字》)

  “门生梅得四,予亦掷浑红。”(《呼卢得彩二首》)

  “烛晕只疑杯水抱,火齐应落数珠寒。”(《咏冰灯》)

  “泽兰把赠携春色,苑杏留花待异才。”(《送张子荩春北上》)

  “想见寒宵灯影下,笑牵儿女进温衾。”(《送吴学太师奉其母太君还南昌》)

  如此诗句,语言平淡自然,清新流畅,平白如话,感情真切。

  “伯劳打始开,燕子留不住。今夕梦中来,何似当初不飞去?怜羁雄,嗤恶侣,两意茫茫坠晓烟,门外乌啼泪如雨。”(《述梦二首》)更是悼亡诗之杰作,情感真切,诗意凄凉,足以使人感激涕零,泪下沾裳。

  其诗如《陆子寄饼》《史甥以十柑饷》《访王山人于吴门》(“饭我直用两小鱼”)《客饷我笋脯一小筐》《钱王孙饷蟹、不减陈君肥杰,酒而剥之,特旨》之流,更是万物皆可入诗,且语言明白如话,富有意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文长正如冬雪中的一枝竹,“画成雪竹太萧骚,掩节埋清折好梢。独有一般差似我,积高千万恨难消。”(题《雪竹图》)。

  读文长《题墨葡萄诗》,深为其哀痛惋惜,虽然孤独、痛苦,但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于痛苦的灵魂中,获得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获得了自我的永恒超越。他的孤独不再因他的生而存在,他的痛苦也不再因他的死而消亡。他留给我们的,除了那些耀眼的、浩瀚的艺术瑰宝外,还有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人生意义的探求,对于伟大灵魂的景仰和崇拜。

  文长已逝,风韵犹存。才思妙笔,日月齐晖。多舛之途,造就英魂。三生有幸,得见先人。虔心膜拜,仰瞻精神。青藤风骨,万古长青。(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