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七):漆画
五、宋代漆画
宋代漆器使用已经相当普及,产地北方以定州著名,南方则有温州等地。宋代漆器已从高档奢侈品逐渐走入日常生活,体现了漆工艺民用化的特点。器物装饰一反唐代的丰满富丽,代之以清新淡雅的风格,以器身线条优美、色泽素雅为特色,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反映出理性的美,静态的美,含蓄的美。图案纹样写实,多以园林、山水、人物、楼阁、花卉、鸟禽等为题材,具有工笔画的效果。装饰图案还有表现人物题材的作品,具有很浓厚的风俗画意趣,反映出髹漆工艺与绘画相结合所形成的新的特色,如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戗金花卉人物纹连瓣式漆奁、戗金人物图长方形漆盒等,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性作品。图案构图上,出现以开光形式表现主题画面的手法,多以人物楼阁为图案主题,衬以山水鸟兽,边缘饰折枝花卉等。
宋代漆器多为日用器皿,有金漆、犀皮、螺钿、雕漆等品种。金漆是在漆器上装饰金粉,产生辉煌华丽的效果,有戗金和描金两种。戗金是在器物的漆面上刻出花纹,上漆后再填上金粉,描金是用金粉在漆器上描绘花纹作为装饰。宋代戗金漆器已取得较高成就。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三件器物,均为戗金图案纹饰,细密均匀,灿烂成辉,是宋代戗金技法最高水平的代表作。此外,宋代的识文描金技法也十分成熟。识文是用漆灰堆出花纹,花纹与漆地同一颜色,有阳文和阴文花纹,花纹上描金称“识文描金”。张应文《德秘藏》论雕刻条评:“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峰不露,用朱及鲜,漆极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到了宋代,已有描金漆工艺出现,说明金的加工走过从“片”到“箔”再到“粉末”的路程,典型的出土物当属浙江瑞安慧光寺的“描金堆漆经函”。
斑纹漆器犀皮是宋代漆工艺的新创造,这种漆器表面光滑,花纹由不同色彩的漆层构成,如行云流水,或如松干上的鳞片,色彩灿丽,天然流动而又漫无规律,很是巧妙。螺钿是镶嵌贝壳之类精细漆磨制的豪华漆器,制作费工。雕漆是漆雕的总称,一般用朱漆在胎骨上层层积累,待到一定厚度,再用刀雕花,称为剔红,如用其它色漆如在黄、绿、黑色漆上雕刻,亦可称剔黄、剔绿、剔黑,雕漆上压各种装饰图案,有雕曲线以示水波纹,雕斜格花卉作锦地,雕曲折回转单线、类似窄长的回纹以表示天空漂浮的云纹等几种锦纹地,为元明雕漆锦地打下基础。明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对宋代雕漆这样描述:“宋人雕红漆器,以朱漆厚堆至数十层,始刻人物楼台花卉等象,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图画。”还有用黑红色漆相间涂出层次的器物,雕出的花纹层面形成黑红相间的线纹,称为剔犀。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云纹执镜盒,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剔犀漆器实物。还有流传到日本的醉翁亭图盘和婴戏图盒两件剔黑漆器。剔红实物有现藏故宫的桂花纹剔红盒。填漆,即填彩漆,是在漆面上刻出花纹轮廓,然后彩填稠漆,磨平如画。代表作有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黑漆填朱戗金花卉纹盒上的柳塘图。下面介绍宋代金漆、犀皮、螺钿、雕漆等品种代表性漆画:
40、浙江瑞安慧光寺描金漆器 浙江瑞安仙岩寺慧光塔发现两件描金漆器:一件为描金堆漆经函;另一件为描金堆漆舍利函。
描金堆漆舍利函 以檀木为胎,方形,盝顶,子母口,须弥座。函盖金描堆漆缠枝菊花纹,围以折枝牡丹纹,嵌小珍珠。函身四面各堆塑开光,边缘嵌小珍珠,开光内工笔金描绘出二护法神将侍卫舍利瓶,二飞天飞翔于三道舍利金光的两侧虚空中;大梵天、帝释天及眷属礼佛护法场面对称布局的画面两幅和神将侍立、乐器环绕、水云飘荡的礼乐图一幅。开光外布以识文描金堆漆折枝牡丹纹。须弥座束腰处四壁中间堆塑麒麟,形态各不相同,或回首而立、或低首翘尾、或翘尾扬足、或昂首奔跑,四角施折枝牡丹纹、卷草纹。函内底有金丝栏金字11行180字题记,具录施主名位,末署“大宋庆历二年(1042)壬午岁十二月”。舍利函描金堆漆,图案精致,极为精美,函底有金书题记,知函为温州制品。宋时温州漆器有全国第一之称,漆函堆漆工艺高超,描金运笔老练,布局疏密有致,反映了当时精湛的工艺水平,是宋代漆器标志性器物。
描金堆漆经函 经函漆地上金线描绘飞天、花鸟,线细如游丝,工整流畅。据器内金书铭文,知其制于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为宋代最精致的描金漆器。描金漆工艺出现,说明金的加工走过从“片”到“箔”再到“粉末”的路程,典型的出土物当属浙江瑞安慧光寺的“描金堆漆经函”,漆地上金线描绘飞天、花鸟,运笔流畅,漆液和金粉的调制工艺已经完善到有规可循。
北宋早期瑞安仙岩寺描金堆漆舍利函
瑞安瑞安仙岩寺描金堆漆经函
41、苏州瑞光寺描金堆漆舍利宝幢 1978年发现于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中,为五代至北宋间作品。舍利存放在描金堆漆两重木函之中。黑色外木函正面有两排白漆楷书“瑞光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宝幢主体用楠木构成,分须弥座、佛宫、刹三个部分。须弥座呈八角形,上有一条满身缀珠如银鳞的九头龙。佛宫在须弥山的顶端,宫外有八大护法天神。宫中为碧地金书八角经幢,分别以真、草、隶、篆书阴刻填金七佛之名及梵语“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幢中间,是一只用来供奉舍利子的浅清色葫芦形瓷瓶和两张雕版印《大隋求陀罗尼咒经》安置其中。幢顶置有金银雕缠枝纹佛龛,一尊通体描金的木雕佛祖像趺坐其间。殿顶设漆龛,内盛金质宝瓶。其上罩八角形金银丝串珠华盖,分别有鎏金银丝编小龙八条为脊。华盖上部为刹。刹顶是一颗大水晶球,球两侧用银丝缠绕,亮光闪闪。
宝幢通体髹棕色漆,棕地上或以堆漆法饰出菊花缠枝纹,或施工笔描金绘出人物图案,线细如游丝,工整流畅。函盖用棕色漆堆出缠枝菊花图案,点缀小珍珠作饰物,四面立墙用金粉绘出白描人物各一幅;函底座四角用棕色漆堆出菊花缠枝纹,中间壶门内堆出形态各异的神兽。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漆堆塑装饰的典范。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制作者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堆漆雕塑、描金彩绘、穿珠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仅珍珠就有四万余颗。器内金书铭文,漆地上金线描绘飞天、花鸟,运笔流畅,漆液和金粉的调制工艺,已经完善到有规可循,为宋代最精致的描金漆器。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苏州瑞光寺塔描金堆漆舍利宝幢
42、武进南宋墓园林仕女图戗金莲瓣式漆奁漆器 1977年江苏武进林前南宋墓出土,现藏常州市博物馆。漆奁通高21.3厘米,直径19.2厘米。木胎。三撞,莲瓣式,口镶银釦。通体髹朱漆,奁盖面用戗金法做出园林仕女图,描绘发髻高耸衣着华美的仕女二人,身着花罗直领对襟衫,下穿曳地长裙,分执团扇、折扇,挽臂齐行,显得高雅华贵。捧瓶随后者是为侍女。路旁有柳树、山石,是一幅清静幽雅而又富生活情趣的南宋仕女消夏图,人物戗划细腻,主仆层次分明。盖边及奁壁均戗划填金折枝花卉,纤细流畅,熠熠生辉的线条,勾划出各色花卉的千姿百态。奁盖内侧朱漆书“温州新河念金五郎上牢”十字款。同墓出土的人物花卉纹朱漆戗金长方盒盖内有朱书“丁酉温州五马钟念二郎上牢”款。从铭文记载不仅可以推算出此器的制作年代,而且确定了这几件戗金漆器皆为温州制品,对了解南宋温州漆器生产提供了实物依据。过去普遍认为宋代漆器崇尚质朴,不施纹饰,并认为戗金漆器的最早实物未能超出元代。武进戗金漆器的重要发现,改变了以往的认识,证实了宋代戗金技法已相当成熟。
武进南宋墓戗金莲形朱漆奁盖面
43、武进云纹剔犀执镜盒 1977年江苏武进村前乡南宋墓出土。出土时内置双鱼纹执镜一面。镜盒长27厘米,径15.4厘米,高3.2厘米。造型随执镜形状,圆形带柄,木胎。柄部及周缘雕八组云纹图案,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剔犀漆器实物,此器采用剔犀技法,表面髹黑漆,盒里为黄色漆,断面呈现朱、黄、黑三色更迭,是《髹饰录》所谓“三色更叠”的实例。此是宋朝新创是一种斑纹漆器,称为犀皮,俗称虎皮斑。剔犀的技巧是用二种或三种色漆,在胎骨上每色刷若干道,积成一个色层;换一色,再刷若干道后用刀剔出云纹八组,刀口露不同色漆,粲然成纹。武进云纹执镜盒堆漆肥厚致密,运刀圆润,藏锋回旋,刀法娴熟。
武进云纹剔犀执镜盒
44、剔黑漆器婴戏图盒 为宋代剔黑漆器,流传至日本,为日本文化厅收藏。两件作品刻法相同,风格相似。宋代剔黑漆器目前在中国尚未发现,所以这它与另一件流传在日本的醉翁亭朱锦地剔黑盘显得尤为珍贵。剔黑漆器婴戏图盒高4.5厘米,径31.2厘米,南宋晚期剔黑雕漆作品此盘为圆形浅盘,可能是果盘。夹纻胎,表层黝黑而微呈褐色,此下有薄朱漆层,最下为暗黄色地。盘正、背两面刻花卉纹边,正面中心刻楼阁三重,前为庭院,庭院以曲槛围匝,左为池塘,右为花圃。三重飞檐门楼前后掩映,在浓密的树荫遮掩下,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趣;飞檐门楼前为一曲槛围绕的庭院,10个孩童或卧或站,或驻足或奔跑,游戏耍闹,气氛热烈;曲槛外水流波动,池塘中鲤鱼游动。楼阁左右,实以繁茂花树,树梢上一轮圆月挂在天空,轮中丹桂、玉兔清晰可见,可见所描绘的乃是中秋夜景。盘侧壁为缠枝花叶图,两组图案被两条同心圆圈纹隔开。
这件雕漆作品风格已趋于成熟。作者已掌握了雕漆的基本技法,并懂得如何通过雕刻的手法来表现空旷的画面,比如使用大面积的锦地来表现场院,用满布天空的树的枝叶和花果来弥补天空的空白,从而让精密度很高的雕漆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工艺的特点。从刀法来看,此盘堪称“藏锋清楚,纤细精致”。尤其是花纹凸起不高,方砖虽具锦地功能,但与儿童、曲槛、楼阁等花纹的高度,相差甚微,故整体上,尚有唐代雕漆有如印板的遗意,其风格和元代雕漆不同,而与宋代醉翁亭雕漆盘相似。故至晚也是一件南宋时期的剔黑漆器制品。
宋代剔黑漆器婴戏图盒(藏于日本)
45、日本镰仓园觉寺藏南宋漆雕 这四件南宋漆雕为醉翁亭剔黑盘、牡丹孔雀剔红合子、椿尾长鸟剔黑合子和椿竹梅剔红盘。其中两件为剔黑,两件为剔红,现存于日本镰仓园觉寺舍利殿。园觉寺舍利殿是日本保存唯一完好的典型的“禅宗样”建筑,是镰仓中期传入的南宋福建、浙江一带的建筑样式。其细致精巧的作风,整然俏峻的屋顶形式,与日本和风建筑完全不同。园觉寺建成于弘安五年(1282)11月,开山是1279年来日的南宋遗民明州人许子元(赴日后为名僧佛光国师无学祖元)。许子元随身携带四件漆器,亦存放于园觉寺:
醉翁亭剔黑盘 在园觉寺四件漆雕中价值最高。盘径31.2厘米、高5.3厘米。盘的内底园面刻写出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图文,其周围配以牡丹、菊花、莲花。醉翁亭图文表现为:琅琊山耸峙中央,山泉流水潺潺不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左右农户,一家挂醉翁亭额,一家刻有醉翁亭记的文字,山泉流水间人物流连往返。盘背面有同样花卉文。底座为七宝高台,雕刻手法与盘的内底相同。醉翁亭剔黑盘与日本文化厅收藏的剔黑漆器婴戏图盒的刀法相同,花纹凸起不高,与漆层肥厚的元代雕漆异趣,尚存《髹饰录》所谓“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的遗意。
牡丹孔雀剔红合子 径17.6厘米、高5.6厘米。盖表有两只相向孔雀,其空地配以牡丹、茶花、荷花。器身也装饰有牡丹、莲花等文样。总体浅浮雕,地的部分较多,雕法似不太精妙。
椿尾长鸟剔黑合子 径19.3厘米、高5.6厘米。园形平型合子。器型类似景德镇青白瓷合子。盖和器身雕刻长尾双鸟、茶花,图的配置非常舒展,与圣众来迎寺所藏[张成造]铭紫萼剔红盘有同工之趣。漆分两色,上层为黑,下层为朱,朱层间有一条黑线,地为黄色,色彩变化丰富。
椿竹梅剔红盘 二重缘。盘内中央为茶花,背景为梅花,边缘部分用竹填充。梅花与茶花巧妙重叠,花卉极具写实性。
46、桂花纹剔红盘 漆雕剔红,南宋晚期作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圆形,漆质坚厚,精光内蕴。盖面雕桂花一枝,花下衬精刻锦纹。盒墙斜刻回纹,雕工精细而圆润。盒底髹黑漆,朱漆篆书墨林秘玩印款。技法为填漆,即是在漆面上刻出花纹轮廓,然后彩填稠漆,磨平如画。刀法纤细工整,藏锋不露,与唐代“刀法快利”,锋棱显露的风格截然不同。
47、黑漆填朱戗金花卉纹盒柳塘图 出土的江苏武进南宋墓。黑漆戗金长方盒在盖面戗划出一幅池塘小景,盖墙及盒身戗划花卉。手法以黑漆描金与戗金相结合,花纹之外的地方皆钻小眼,中填朱漆,磨平后成为斑纹地。这种技法是我国漆工艺中填漆做法的雏形,它为花纹与地子的结合变化打开了一条门路,正孕育着被明代名漆工黄成命名为“斒斓”、“复饰”、“纹间”等类漆器的发展。
黑漆填朱戗金花卉纹盒柳塘图
48、剔红牡丹花盏托 盏托呈圆盘形,漫浅式,圈足。通体髹朱漆,盘中央凸起盏槽,盏托口髹黑漆,槽边环雕回纹及莲瓣纹各一周。盘心锦地上雕缠枝牡丹花四朵,枝叶翻卷,充满生气;口沿髹黑漆一圈,口下环饰回纹。盘背口沿下及近近足剔不同形式的莲瓣纹,底髹黑漆。
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此器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剔紅牡丹花盞托
49、朱地剔黑缠月季花圆盘 盘作圆形,漫浅式,撇口,圈足。通体朱漆锦地上雕黑漆。盘心圆形开光,中饰盛开的月季花一朵,外层剔四朵,盘壁雕六朵,枝叶相缠,口沿饰卷草纹。盘背壁素地上雕朱漆,分别雕云纹、莲瓣纹和小莲瓣纹三层纹饰,足圈刻回纹。底髹黑漆。
此盘纹饰布局疏朗,雕琢细致,枝叶脉络清晰可见。宋代雕漆只有剔犀和剔黑两种,而剔黑漆器更为珍罕。
宋朱地剔黑缠月季花圆盘
50、剔犀云纹圆盘 盘圆形,矮圈足。表面髹朱漆,内有黑漆层两道。盘心雕五瓣花一朵,周围饰两层共十五朵如意云纹,盘外壁雕十朵云纹。底髹褐漆。
此盘堆漆肥厚,刻工圆润,造型娇小玲珑,惹人喜爱。
宋剔犀云纹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