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七):漆画
四、 隋、唐、五代漆画
隋、唐漆器装饰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情趣。一反以动物纹为主的装饰题材,花草鸟蝶成为主要的装饰题材。漆画中大量采用了花草纹、人物山水纹,构图自由华丽,呈现出一派盛唐之风。这些纹样随着文化背景的发展,充实了寓意内涵,被赋予了拟人化的性格,如鸳鸯、鸾凤、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等都带有情侣爱偶的意味,象征着人间的爱情幸福。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弥漫着浪漫的诗歌气息,表现为一种合乎规律的和谐,这是唐代漆画装饰图案独具的特色。其中以花草纹缠枝纹和宝相花最具代表性。缠枝纹的植物形象盘根错节,连绵不断,一浪接一浪,缓缓推进,洋溢着无穷的生机。宝相花是是佛教艺术中特的一种象征性的花,宝相意指庄严的佛祖。兴起于北魏而盛于唐,象征清净、纯洁、庄严、伟大之意。其图案是以莲花形象为基本形加以变化而成,集众花之美,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纹样,这也是一个时代的创造。佛教中的飞天也被运用到漆器装饰画中,飞天体态丰满,飘带飞舞,呈现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这也是盛唐气象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唐代,朝廷所辖的手工业管理机构有工部、少府监、将作监三个系统,下设分支机关管辖各种手工作坊及工匠生产等事务,官方设立的漆器生产工坊,由少府监掌管,还开设由少府监掌管的漆工匠训练班。供皇宫和朝廷使用的漆器工艺品主要由官营作坊制作,其原料则主要靠产地贡纳【1】引。《新唐书·百官志》卷四八载:“少府监,掌百工技巧之政。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铄之工两年。矢簇竹漆。屈柳之工半焉。”此时民间亦有漆器作坊,各著名的漆器产地还要向朝廷贡纳漆器。《新唐书·地理志》载有:“襄州土贡漆器库鲁真二十品乘,花文五乘”。唐代大诗人王维,就曾在自己的庄园中经营漆林,《王右丞集》原序中就有漆园的记载。
唐代漆器在崇尚华美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制作工艺十分考究,最华丽而又最盛行的漆工艺是金银平脱。“平脱”指把嵌体嵌贴在器物上,通过整体涂漆、磨显再加推光成为平脱漆器。唐代平脱的另一形式是铜镜上镶嵌螺钿成为平脱器。它上承汉代金银箔贴花,工艺却超越前代,镂刻錾凿,嵌金镶银,精妙绝伦,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堪称唐五代漆工艺的一绝。据文献记载,唐代有平脱屏风帐、平脱盘、平脱盏、平脱胡平床等。考古发现的唐代金银平脱漆器精品,有河南、陕西等地出土的银平脱朱漆镜盒、金银平脱天马鸾凤漆背镜、金银平脱镂金丝鸾衔绶带漆背镜、银平脱舞禽花树狩兽神仙纹漆背镜,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平脱漆碗等,以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漆背铜镜最为精美。
隋唐时期也是剔红工艺的初创时期。嵌螺钿漆器虽在西周就已经出现,在经过1400多年的沉寂以后,到唐五代才大放异彩。如现存于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代髹漆屏风,河南洛阳、陕县出土的嵌螺钿人物花鸟纹漆背镜、嵌螺钿去龙纹漆背镜等五代继承唐代髹饰工艺的传统。这一时期尽管不长,仍然创造出了一些光彩夺目的髹饰佳品,如浙江湖州飞英塔出土的五代嵌螺钿说法图经函,江苏苏州市瑞光塔出土的五代嵌螺钿花卉纹经箱,常州五代墓出土的漆镜盒,前蜀王建墓发现极为豪华的金银平脱器朱漆册匣等,与唐代制品相比毫无逊色,说明五代工匠还能熟练制造平脱器。
另外,五代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见于著录的漆工专著《漆经》。此书由朱遵度编著,惜原文已失,谨有名称见于《宋史·艺文志》。唐代彩绘漆器日本、朝鲜收藏较多,国内很少;宋墓有出土者,不精。下面简介隋唐代表性漆画:
29、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漆背铜镜 1951年河南郑州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镜为漆背。漆背铜镜直径36.2厘米,以青铜制成,呈八瓣葵花形。镜背在褐色漆地上密布用金银片镂刻成的羽人、飞凤、花鸟、蝴蝶等,并在其上毛雕纹理,镂刻精湛,纹饰饱满,富丽堂皇,是为鲜明的盛唐风格。其作法是先在铜镜上做漆背。再嵌贴镂刻的金、银薄片,在《髹饰录》中被列入“填嵌门”。金、银平脱漆工艺盛行于唐代。此件漆背铜镜是唐代金工与漆工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既是铜器,又是唐代的平脱漆工艺的代表作品。
唐代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漆背铜镜
30、银平脱舞禽花树狩兽神仙纹漆背镜 上海博物馆收藏。圆钮,银平脱。漆地已变质,有的有开裂,但银花镂刻精湛,纹饰繁密华丽。漆背镜上围绕钮的上、左、右三方各有一株形状不同的草花,钮的两侧为镜之主要纹饰,左为孔雀,右为凤凰,皆以衔花枝作起舞之状。镜的卜方有一仙人骑鹤西去,其下有一奔跳的猛兽,后有一骑士扬鞭催马而追逐。镜钮的下方有一剔透玲珑的假山,山旁有花草树木,树间有飞鸟,树尖停一鹤。近边绿围有十数种花草。
银平脱舞禽花树狩兽神仙纹漆背镜(唐)
31、日本奈良正仓院唐代彩绘漆器 现存日本正仓院。日本正仓院藏品中有不少唐代漆绘珍品,如彩绘花鸟纹密陀绘箱、黄色山水花鸟人物纹密陀绘盆、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唐代髹漆屏风等。密陀绘是用密陀僧,即一氧化铅调油绘成的漆器,这种铅化合物能起加速干燥的作用。在唐代描绘漆器中密陀绘占重要地位,日本正仓院藏品中有不少件,如彩绘花鸟纹密陀绘箱、黄色山水花鸟人物纹密陀绘盆、唐代嵌金银平脱琴、髹漆屏风等。花纹图案,纯作唐风,其中有的可能就是唐时由中国运往日本的。
唐代嵌金银平脱琴 琴面顶部,在岳山与一徽之间,嵌出一个锦纹边框的方格,格内嵌弹阮、抚琴、饮酒各一人,人物之上有树竹三丛及飞天三个。格内空隙用花草及禽鸟填补点缀。锦纹方格及内部花纹都用金嵌。方格以下中嵌缠藤一对,树左右侧抚琴饮酒人物各一。自四徽以下至焦尾,弦路上嵌水纹。水纹两侧,在四、五徽之间,七、八徽之间,十一、十二徽之间,各嵌人物,共六人。此外空隙也完全用花草及禽鸟来填补。以上花纹除抚琴饮酒的人物及十三个徽用金嵌外,都是银嵌。琴的背面,顶部嵌出一个长方阑格,内嵌后汉李尤的《琴铭》,三十二字分作四行。龙池两侧嵌龙纹,凤侧嵌凤纹,均用银嵌。水纹,铭文阑格等,都是细狭线条,实为“金银平脱、嵌银丝琴”。
髹漆仕女屏风 屏面绘制丰满端庄的盛装仕女,或立或坐于树石之间,画上还用鸟毛贴饰, 是唐代漆器装饰技法的经典之作。
32、金银平脱天马鸾凤漆背镜 直径3Ocm 厚1.2cm镜背以金银平脱工艺装饰,漆地保存较完整。纹饰以镜钮为中心展开,钮座为八出连枝花瓣,座外的缠枝花草中天马腾跃,鸾凤飞舞,相对成双,同向追逐,空隙里补充了一对飞翔的小凤和麻雀、小天鹅,使得画面更加充实富丽。镜缘饰一周连枝牡丹花瓣,与钮座纹饰相为呼应。纹饰主体皆以银片刻制,而每朵花的蕊部,凤的喙、冠、翅尾边缘,马鬃、尾、蹄皆金质,银中壤金,色彩对比鲜明,装饰效果极佳。而作为图案重心的天马和鸾风更着意雕饰,形象逼真富于动感,凤羽、马鬃细致入微,显示了唐代金银平脱工艺的卓越成就。此镜形体较大,装饰图案饱满繁复,花草婉转道丽,动物神采飞扬,当是半脱工艺全盛期即开元、天宝时期的代表作。
金银平脱天马鸾凤漆背镜
33、金银平脱镂金丝鸾衔绶带纹漆背镜 直径22.7cm 厚0.9cm漆背,青铜质,圆形,簿、圆钮有穿,素缘内侧有立墙。此镜是盛唐时期金银平脱工艺镜的典型作品。镜背花纹可分作两区,内区以镜钮为中心,装饰银片莲叶,叶脉清晰逼真,其外确金丝同心结;外区纹饰为四只口衔绶带的金质鸾鸟,围绕画面中心同向飞行,其间各以一朵银质折枝花相隔,鸾鸟羽毛刻画异常精细。近缘处又饰金质同心结鸾为瑞鸟,既可喻才子,又可喻佳人,是唐金银平脱镜中最常见的纹饰。古诗中就有“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之句,而绶与寿同音,长绶即长寿,同心结则为永结同心之意。
金银平脱镂金丝鸾衔绶带纹漆背镜
34、嵌螺钿云龙纹漆背镜 1957年在河南三门峡唐墓出土。唐代多用嵌螺钿作铜镜的装饰。镜背用漆灰铺地,上面再填嵌壳片花纹,故可以说是一种铜胎嵌螺钿的漆器。嵌入漆背的甸片相当厚,按照《髹饰录》的说法“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乃属于“古者厚”的一种。
唐代嵌螺钿云龙纹漆背镜
35、鎏金花片包角漆木箱 木胎,髹黑漆。长方形,箱体角卜饰鎏金花卉纹图案片的包角,片用圆头铆钉固定。箱销用鎏金如意头绞链搭扣,箱背有两个小圆环。这是一件唐代金花包角漆工艺的实例,推测这种制作工艺在唐代盛行,并有流传,宋初亦相当盛行,虽然不见辽代金花包角漆工的实例,但是在内蒙、河北出土的辽代墓葬中可以看到这种金花片,同时在壁画上也能看到包角的漆器。
唐代鎏金花片包角漆木箱
36、银平脱宝相花纹漆背镜 直径19cm 边厚0.8cm镜为六出葵花形,圆钮,重瓣六瓣花形钮座,高平缘。镜背纹饰由圆形银片经镂雕錾刻成为三层宝相花纹,嵌于涂满漆地的镜背上,然后加工打磨,使嵌物与漆地平整光滑。此镜纹饰华美,工艺精致。
银平脱宝相花纹漆背镜
37、前蜀王建墓朱漆册匣 前蜀王建墓于1942—1943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及前四川博物馆共同发掘。冯汉骥主持发掘工作并编写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因早年被盗,仅残存银、铜、漆、玉、石、陶质随葬品30余件。棺内有玉銙、铊尾和银扣保存完好的大带。后室所出宝盝及谥宝、册匣及玉册,或存原貌,或可复原,是研究唐、五代有关文物制度的宝贵实物资料。其中有金银胎漆碟、银平脱朱漆镜奁,金银平脱朱漆册匣等。其中金银平脱朱漆册匣上嵌孔雀、狮、凤、武士等花纹,装饰繁缛精美,为五代工匠制造的极为豪华的金银平脱漆器。
38、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平脱漆碗 1987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共两只。根据出土的入藏时镌刻的供奉品《衣物帐》石碑,为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恩赐的两件金银装秘色瓷碗。两碗装饰有金银平脱髹饰和银棱工艺,它们不但是目前已发现最早使用金银装饰瓷器的实例,对后世瓷器金银装饰工艺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两件唐代金银平脱秘色瓷碗尺寸、形制大体相同,出土时与其他11件青瓷放在一处,分别用纸包裹后再用丝绸包袱包裹,一同装在双层的漆木盒中放置在地宫中室里。两碗造型均作敞口、斜腹、坦心、大窄圈足(图2)。器内外分别饰以黄釉和金银平脱髹饰。口沿为芒口,底圈足无釉露胎,口沿及底圈足均镶有银棱装饰,胎质与其他一同出土的唐秘色瓷相同,均为细密的瓷土胎。两碗均内饰黄釉,釉色滋润并略有开片,外壁饰髹黑漆金银平脱鎏金鸾鸟及银团花纹五朵,加之芒口及底足上镶嵌有银棱扣饰,这些金银装饰将这两件晚唐秘色瓷装扮得熠熠生辉、富丽堂皇。制作方法是先把金银饰片雕镂好花纹,用胶漆平贴在秘色瓷碗的外壁素胎之上,空白之处填漆,再用漆将整体覆盖罩住,经反复研磨雕镂使金银饰片与漆面平齐。由于所用鸾鸟团花纹金银饰片面积较大,用料较厚,镂刻纹理清晰,益显其富丽眩目、光彩照人。
和两件秘色瓷平脱漆碗的价值在于总结和运用了此前我国已有的髹漆金银平脱、制瓷、银扣装饰工艺,将多种工艺有机结合于一器,首开了历史上金银装饰瓷器的先河。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唐代秘色瓷平脱漆碗
39、苏州瑞光塔花鸟纹螺钿黑漆经箱 五代髹饰漆器。瑞光塔又称“瑞光寺塔”或“瑞光院塔”。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载,在三国东吴赤乌四年(241)时,康居国僧人性康来到苏州,吴主孙权为他创建了这座佛寺,是苏州的著名佛寺之一。赤乌十年(247)孙权为了报答母恩,在此寺中建造了十三级舍利塔。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重修,并敕赐一枚铜牌置于塔顶。1956年3月30日下午在塔第二层进行加固维修工程中,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发现一石函,内贮经箱,上面写有“辛酉岁建隆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丙午入宝塔”,箱内放有已经硬化作黑色(磁青纸)的经卷七卷,各卷外面用绢质经袱包裹一块至四块不等。及锦包竹廉一块、长方形象牙牌一块、和破残经帙。
花鸟纹螺钿黑漆经箱下设须弥座,四面皆平列壶门,内施平脱花纹,箱上立墙嵌石榴花纹,顶上彔形,花纹皆施以螺钿,上以线雕纹理。箱两侧面以螺钿镌刻多只、多株花鸟。镶嵌技术精湛,刀工娴熟,构图生动,物象清晰,螺钿花纹密布,宛如繁星闪烁,是我国嵌螺钿工艺的代表作品。
花鸟纹螺钿黑漆经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