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七):漆画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漆画

  三国、两晋、南北朝漆画的装饰依然延续前代。彩髹纹饰有凤鸟纹、变体云纹、缠枝纹、双菱纹等。彩髹漆器色调绚烂华贵,纹饰圆润流畅。彩绘图案题材以人物为主,内容丰富多彩,如有描写宫廷贵族生活的宫闱宴乐图、贵族生活图、武帝相夫人图,有宣传传统礼教道德的季札挂剑图、百里奚会故妻图、伯榆悲亲图,另外还有表现生活情趣的童子对棍图等,也有表示祥瑞的神禽、神兽如凤鸟、麒麟、飞廉等。注重写实,诸如狩猎、宴乐、音乐、杂技、兵器、房屋、衣冠、山水、云树、鱼蟹等都有表现。彩绘布局紧凑,色彩明快,刻画细微,线条有很强的运动感和节感,气势连绵不断,明显带有绘画的风范。在构图上,不追求呆板的对称,而特别注重人物的呼应,有的还彩绘山、云、动物烘托气氛,以加深对主题的表达。在人物刻画上,不但运用动作、衣纹,比较准确地表现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而且还尝试以面部表情来表现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感情。代表作有马鞍山出土的三国是吴国朱然墓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和犀皮漆耳杯,鄂城郭家姥三国吴墓出土的漆钵等。

  晋代以后,漆器装饰追求更加豪华奇巧,用彩丰富,绘画技巧精细,如南昌火车站工地3号墓出土的彩绘宴乐图案漆平盘,内底用朱色为地,以红、黑、灰绿、黄、橙等色彩绘人物、车马、瑞兽及钩线纹等,画面错落有致,用色考究,承袭了汉、三国漆器装饰风格。代表作有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晋代人物故事彩绘描漆屏风,晋代彩绘宴乐图案漆平盘等。

  南北朝时期在装饰艺术方面最明显的创新是绿沉漆和斑纹漆的发明。斑漆、绿沉漆等漆器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打破了自战国以来千年不变的黑、红传统主色调。

  下面介绍这个时段的几件代表作品:

  22、朱然墓漆画 1984年6月,出土于安徽马鞍山市南部雨山乡安民村林场境朱然墓。朱然,三国东吴大将,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他与孙权为同乡同学,友爱至深。朱然死后,孙权曾给予厚葬。此墓中出土漆器约八十余件,其中器形十余种,绘有人物、故事以及动植物等各种图案。漆器装饰技法多用彩绘,用黑中偏红色的漆髹于器表作地色,然后用黑漆勾画轮廓,再根据需要在轮廓内平涂金、红等色漆最后用黑漆或红漆勾画发式、五官、衣纹之类,形成丰富的层次。一些作品立体感很强,如衬托纹饰中的鱼,由腹到脊,依次用金、浅灰、深灰表现,栩栩如生。还有素髹,新出现的漆工艺技法有犀皮、戗金等。反映出了三国时期漆器装饰的水平。其中有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童子对棍图漆盘、百里奚会漆盘、伯榆悲亲漆盘、童子对棍漆盘以及人物故事漆盘等多件鎏金铜扣彩绘漆盘。其中季札挂剑漆盘和童子对棍漆盘底部标有“蜀郡造作牢”款识,可知这批漆器产自当时的蜀郡,中国绘画史中三国绘画资料相当缺乏,连文字记载也相当简略,甚至连摹制品也少见。因此,这几件三国漆画盘的出土,是现存唯一有断代依据的三国绘画史料,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一段空缺。墓中还有盛食器、犀皮漆耳杯、墨漆案几形背靠等珍贵的彩绘漆器,堪称中国古代漆器工艺品的一座宝库。

  鎏金铜扣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 该漆盘为木胎,敞口浅腹,高3.3厘米、径24.8厘米。盘底书有朱漆“蜀郡造作牢”五字,可见此漆画盘为“天府之国”产品,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该盘盘口为鎏金铜扣,外壁通髹赭色漆,并用红黄二色勾云龙纹。盘的正面彩漆绘画由三部分组成:盘的外圈描绘的是狩猎图,动物奔跑,猎人追逐,动感强烈;第二圈绘有鱼、荷、水禽及孩童摸鱼等图像;盘的中心是主题画,描绘的是春秋时代“季札挂剑”的故事。季札是春秋时吴国贵族中的一位公子,吴王诸樊之弟,曾受封过延陵(今江苏常州)和州来(今安徽凤台)。一次,季札出使北方路过徐国时,徐君见他佩剑精美,爱不释手,但又不便开口。季札明白徐君喜欢此剑,可是有使命在身,心想待完成任务返回时再奉赠此剑给徐君。哪晓得,等季札完成使命返回徐国时,徐君已经去世了。季札十分难过,便亲到徐君墓前祭祀,将佩剑挂于树上随行人员不解,问道:“徐君已死,赠彼何用?”季札说:“我先已内心允诺,怎能因为其死而失诺呢?”故事表现诚信守诺等传统美德。画面上季札神情悲切,哀悼徐君。坟前有两只小野兔,更加衬托出荒凉的气氛。上部远山浮云缥缈中绘有两人图像,相对而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季札与徐君昔日交往的情谊。整个画面构思巧妙,布局紧凑,层次分明,体现了作者的高超技艺与艺术修养。

  童子对棍图漆盘 木胎,敞口,浅腹。盘内壁有凸弦纹两周,将盘内彩绘分隔为三圈,外圈黑漆地卜绘云龙纹;内圈红漆地上绘有游鱼、水莲及水波纹等;中心主体图案,黑漆为地,绘有两个身穿肚兜、光着屁股童子在山前空地上相互舞棍对打,童子身穿肚兜、光着屁股,稚气十足,活泼天真,颇具儿童天性。盘背面髹黑漆,外周绘云龙纹。中央漆书“蜀郡作牢”四字。该盘漆画构图丰满而生动,尤其是人物的刻画极为传神。作者抓住儿童头部较大,四肢丰腴的特征,其风格与其他漆画中长裙曳地、姿态庄重的贵族妇女迥异,是一件极难得的艺术珍品。


三国时吴国朱然墓季札挂剑图桼盘


朱然墓童子对棍图桼盘

  贵族生活图漆盘 漆盘为盛食器,漆盘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制成。上面用黑、红二色绘制贵族宴饮、出游、娱乐、梳妆情景。漆盘主要为彩黑、红二色,古朴典雅。其盘内、外颜色有所不同,内壁和底部涂红漆,外壁以及底部涂黑红漆。盘中画面用色讲究层次和轮廓的勾勒,表现出三国时代吴地漆器彩绘的高超工艺,是三国时期漆器彩画的代表作品。


贵族生活图漆盘

  犀皮漆耳杯 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的这对饮酒用具——犀皮漆耳杯,用料讲究,造型秀美,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犀皮制品。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这对犀皮漆耳环,为皮胎,椭圆形口,月牙形耳,平底,长9.6、宽5.5、高2.4厘米。整个环身髹黑、红、黄三色纹,斑纹浮动,变幻随意,有行云流水之妙,与人工设计的图案或描绘的物象截然不同,十分自然美观。同时,杯耳及口沿镶嵌鎏金铜扣,这样既能加固酒具,又使器物更加富丽堂皇。这对犀皮漆耳环的出现,比现知最早的犀皮实物早1300多年,实属不可多得,弥足珍贵。

  墨漆案几形背靠也是朱然墓出土的一件生活用具。木质墨漆,呈半圆形,置有三足,径56.6、高28厘米,漆黑油光。古人是席地而坐,此器置于背后依靠,两手放于案头,可以减轻久坐疲劳,在出土漆器中极为少见。

  27、石家寨人物故事彩绘描漆屏风 1972年出土于大同市东南约十三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该墓为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与其妻姬辰的合葬墓。司马金龙为晋宣帝司马懿弟弟司马馗九世孙,与公元419年降魏,曾封琅琊王。墓葬时间亦有明确记载:姬辰死于延兴四年(474)﹐司马金龙死于太和八年(484)。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墓葬中彩绘人物故事漆画屏风,既是一件古代髹画工艺品,又是一幅北魏绘画真迹堪称一绝。该屏风木板漆画为太和八年(484)前的制品,每块长80cm、宽20cm,厚2.5cm,木板榫卯连接而成。内容画人物故事,有题记和榜书,朱地上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彩绘。漆画装饰技法继承了三国、两晋的工艺传统。色彩运用由平涂发展成渲染,线条多运用铁线描,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在构图上,采用了突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衬人物的手法;装饰技法上采用色彩渲染及铁线勾描的手法,用朱漆遍髹面板为地,两面彩绘人物故事、传说。髹画分上下四层,每层有文字题记和榜书,黄地墨书,说明内容与人物身份。画法是用黑漆勾画人物轮廓,用白、黄、橙、红、青、绿、灰蓝等色彩绘帝王、将相、高人、义士、孝子、烈女等人物衣冠、服饰、器具。人物面部、手部涂染铅白。边框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鹿、鸟、云气、忍冬花纹装饰。线条悠缓自如,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虽没有什么复杂的装饰性笔墨, 但却在简明、扼要的骨法用笔中表现了人物的主要动态、立体感和肌肤色调,富有力感。


石家寨司马金龙墓人物故事彩绘描漆屏风

  28、南昌晋代彩绘宴乐图案漆平盘 出土于南昌火车站工地3号墓。漆平盘内底用朱色为地,以红、黑、灰绿、黄、橙等色彩绘人物、车马、瑞兽及钩线纹等,画面错落有致,用色考究,承袭了汉、三国漆器装饰风格。晏乐图漆盘与三国朱然墓出土的贵族生活图漆盘的形制、题材内容几乎相同,用墨线勾勒轮廓的手法,与北魏时期的绘画题材相似,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是魏晋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也是晋代绘画艺术在漆器装饰上的体现。


南昌晋代彩绘宴乐图案漆平盘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