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汉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1年11月)
16、「浮世情怀」2011台湾历史与影像研讨会
时间:2011年11月25日
地点:台湾艺术大学教学大楼10楼国际会议厅
主办单位:财团法人国家电影资料馆、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
会议内容:、目的:
影像所负载的历史文化记忆与内涵,见证这块土地的历历往事,本研讨会乃系透过影像的阅读与研究,在传统电影美学与技术发展之外,提供其它可能的面向。研讨会藉由邀稿及征稿方式罗致论文,于本研讨会发表及共同研讨,冀能透过会中的研讨,让参与者了解到台湾各地区的不同样貌以及多元与丰富的文化特色,提供关怀台湾历史影像与文化发展的人士交流与学习的机会,达到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教育等多重功能。
二、主题:
以探讨台湾的影像为题,提送论文及进行研讨:举凡与台湾历史有关的影像所记录之历史、族群、社会习俗、劳动史、社经政治、宗教信仰、国家建设、政宣传播、教育、艺术与文化等各方面均为研究探讨之列。
17、2011年原住民族教育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1年11月25日
地点:台湾师范大学综合大楼509国际会议厅
主办单位:台湾师范大学原住民发展研究中心
会议内容:9:20-10:10
【专题演讲】
原住民族知识与教育主体性之发展
10:30-12:00
【第一场次】
原住民教育体制与主体性
13:30-15:00
【第二场次】
原住民族知识与课程发展
15:10-16:40
【第三场次】
原住民师资培育与进用
18、第五届台南市哲学学会学术研讨会:「记忆蓝海:事件、社群与现代性」
时间:2011年11月26日
地点:成功大学文学院修齐大楼
主办单位:台南市哲学学会、成功大学文学院、成大桑林有机研究室
会议内容:在《蓝海策略》(2005)一书中,作者金伟灿与莫伯尼提出开创无人竞争的全新市场,即「蓝海」。相对于着眼于竞争逻辑的「红海」,蓝海要求透过策略与行动力,找寻尚未出现的市场与商机。由于蓝海将重新划定市场边界,因此蓝海隐含价值创新,同时也将带来变革。本学会年度年会以「记忆蓝海:事件、社群与现代性」为主题,邀请论文以「蓝海」概念为核心,并在台湾百年记忆中重新思考历史、社会及现代性等相关问题。企业或商业管理的蓝海概念事实上与当前的哲学语汇相互印证。例如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提出「去畛域化」与「再畛域化」等概念,经常被用来解释全球资本与文化流通中,在地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面临全球化的冲击与挑战,被迫必须找寻其生存条件并努力创新其价值。而关于政治权力与阶级社会间「阶序空间」与「平滑空间」之间的崩解重组也可被视为「红海」与「蓝海」之间的交替辩证。此外,晚近哲学家在关于历史的思考中,往往将事件从历史的线性逻辑中释放出来,试图重新挖掘尚未被历史压抑的记忆潜能,如此一来,事件将带来历史的变革。事实上,社会的实况亦然。如果语言、族群、文化、阶级、贫富、性别、权力、科技等因素业已严格区分并限定社会的结构,这些元素不仅控制了我们的社会,并使之奄奄一息,因此我们更需努力找寻新的策略与新的价值,以期擘画一个在原先社会边界之外、尚未存在的未来社群。最后,如果资本主义透过资本流通带来无可避免的全球控制与规范,其经济劳动模式与政治社会结构快将我们窒息,那么「蓝海记忆」则将在其内部启动一一次事件,一个新的历史与社群,以及一个另类现代性的潜能。
二、会议子题:
本研讨会可与下列子题相关,但并不以此为限:
台湾在地历史记忆
台湾民俗传统
历史事件
文学创新表达
美学新感性形式
哲学创新思考
政治与社会事件
社会运动与新兴社群
民间文化及创意产业
资本主义与另类现代性
19、「出土文献研究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1年11月26至27日
地点:台湾大学文学院会议室
主办单位:国科会人文学研究中心、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
会议内容:论文发表人名单如下:
李锐(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教授)
邢文(Associate Professor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Dartmouth College, USA)
周凤五(台湾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
林素英(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林素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近藤浩之(北海道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化论讲座准教授)
邱德修(静宜大学中文系教授)
徐少华(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梁涛(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陈剑(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陈丽桂(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汤浅邦弘(大阪大学文学研究科教授)
黄朴民(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廖名春(北京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赵平安(北京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与保护中心教授)
刘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郑吉雄(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顾史考(美国郡礼大学东亚语文学系教授)
20、「东亚学术现代化」国际研讨会
时间:2011年11月25至27日
地点:政治大学文学院视听室(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
主办单位:政治大学文学院
会议内容:【青年学者论坛】
(按笔画顺序排列)
再论「唐宋变革论」:藤湖南、宫崎市定、Roebert Hartwell(姚政志Cheng-Chih Yao,政治大学博士生)
台湾华语教材的回顾与展望(陈立芬Li-Fen Chen,政治大学博士生)
诠释西川满──战后「日治期台湾文学史」学术建构的一个侧面(陈允元Yun-Yuan Chen,政治大学博士生)
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制的形成:以《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与《现代文学评论》之文论译介文章为核心的史料考索(韩【日含】Han Han,武汉大学博士生)在西学与传统之间:廖平天学的理想与意义新探(魏彩莹Cai-Ying Wei,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生)
11月26至27日(周六至周日)
【国际会议】
近代日本における知识人のアメリカ观:アメリカ研究の前史として(山田史郎Shiro Yamada,日本同志社大学文学部教授)
桑原骘藏の东洋史学(水越知Tomo Mizukoshi,日本同志社大学文学部助理教授)
近代「日本美学」の构想:被灾美学者阿部次郎の德川时代芸术との决别(冈林洋Hiroshi Okabayashi,日本同志社大学文学部教授)
Merleau-Ponty and the Orient(Michel Dalissier,日本同志社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法籍))
近代东亚艺术观源流考辨——兼论「日本桥」的历史功能(刘悦笛Yue-Di Liu,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
东亚儒教文化中《大学》与改本生成现象(李纪祥Chi Hsiang Lee ,佛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旅人跨界的视域:《台湾教育会杂志》汉文报的旅行叙事(林淑慧Shu-Hui Lin,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语文学系副教授)
东亚民俗学视野下的台湾宗教史研究:从和辻哲郎风土说到近代民俗学观点的发展(范纯武Chun-Wu Fan,佛光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重新检视写实主义:边城的视角与视觉叙事(邱于芸Yu-Yun Chiu,政治大学公企中心研究咨询组组长)
日本东洋学之学术系谱——从儒学到亚洲学(邵轩磊Hsuan-Lei Shao,台湾大学政治系兼任助教授)
古史新局:考古发掘与地域文化研究(陈珈贝Chia-Pe Chen,中研院博士后研究)
现代中国史学的文本书写(1912- 2011)(彭明辉Ming-Fui Pang,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
台湾美术史学的主体与认同(潘【示番】Fan Pan,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副教授)
资料来源: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等 陈友冰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