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六):岩画
(十三)江苏岩画
包括连云港市将军崖岩画、太阳石岩画和灌云县星相石岩画、梅花鹿岩画。其中以将军崖岩画最为著名。
42、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属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岩画系列,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锦屏山南麓的后小山西端,一块南北长22.1米、东西宽15米的一块黑色花岗岩构成的将军崖上,又称将军崖岩画,发现于1979年冬。将军崖岩画是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发现的岩画,内容反映了原始先民对土地、造物神以及天体的崇拜意识,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反映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的石刻画面,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山周围分布着二涧村等1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桃花涧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云港岩画按其内容和位置可分为三组:第一组岩画在山坡西侧,南北长4米、东西宽2.8米,刻有人面、兽面和禾苗图案,并有9个符号。最大的人面高90厘米,宽110厘米。头上刻一高32厘米、宽88厘米的尖圆顶饰物,上部为一复线半圆形图案,沿部刻有上下相对菱形的复线三角纹,中以弦纹分开。人面的口部与另一个人面的头部相接。眼睛以两条线勾出眼皮,再以3条横线表示眼睛。腮部刻有许多与五官无关的杂乱线条。其他人面的眼睛皆是在同心圆中加一圆点表示。人面大都有一条贯通的直线向下与禾苗图案相连。这一组还有两个不加脸框的人面图案,与龙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纹极相似。禾苗图案分为两种:一种由下向上刻4~8根呈辐射状的线条;另一种是在第一种图案的下部加一个三角形,中刻几条横线或圆点(见图)。第二组在山坡南侧,南北长8米,东西宽6米,以星象、鸟兽图案为主。第三组在山坡顶部,由人面像和各种符号组成。另外,在山坡顶部还有一大三小四块大石头,其中一块上有许多人工凿磨而成的圆窝,直径在3——7厘米之间。
三组岩画的中心相互倚迭着3块从别处搬来的石头,每块大小为长2米、宽1.5米左右,石表面分布着对称的圆圈图案,直径3~7厘米不等。东侧有一未脱离基岩的大石,长3.7米,高2.5米,上述遗迹似与东夷先民奉大石为社神“下有三小石为足”的祭祀风俗有关。
43、太阳石岩画 位于将军崖岩画东22公里处,岩画刻在云台山脉东南渔湾山腰的一块"A"形的巨石上,画面以太阳图为主,其间散布着18个较小的象形图案和文字符号。独立的农田图,呈“井”字形;朝阳图和午日图,表现了太阳、农田、圆圈等图案。在大伊山西麓,这里人称"一人路",梅花鹿岩画就在其东侧悬崖上。阴线手法。
(十四)安徽岩画
仅在淮北发现一处。属于东南岩画系列。
44、淮北市淮北岩画 岩画点位于淮北市北郊的石台镇古楼乡境内的楼顶山上。画面向东,较集中分布五处,有四处图像轮廓线的边缘有突隆起的线条,有人称是动物爬行而引起的地质变化。依刻痕的深度分两类。一类刻痕较深、较宽,有4幅。第一幅内容有似飞鸟的线条。第二幅线条较流畅,图形抽象。第三幅、第四幅画刻痕漶漫难辨。另一类刻痕较浅,较窄。画面似两个大小不等相交的圆圈。上部圆圈略小,中有许多表意不明的刻划
(十五)浙江岩画
仅在仙居县发现一处。属于东南岩画系列。
45、仙居岩画 位于仙居县西淡竹乡128米高的蝌蚪崖上,1985年经文物部门调查发现,为在长方形崖内有人工镌刻的日纹、虫纹、鱼纹、草纹。
(十六)福建岩画
福建省岩画在东南地区相对较为丰富,有福州市九曲山岩画、华安县岩画、东山县峋嵝山岩画、南靖县村雅村岩画、仙脚印岩画,诏安县龙山岩画,溪口岩画等十多处。其中以华安县岩画、东山县峋嵝山岩画和漳浦县岩画富有代表性。
46、华安县岩画 广泛地分布于福建南部九龙江下游及其以东地区,除仙字潭之外,没有大面积多图形的地点,一般是在孤零零的一块岩石上刻石作画。计有以下九处:①石井岩画石井岩画位于华安县湖彬乡石井村(后溪林)内,主要凿刻着五个大小不等的圆形凹穴。②石门坑岩画,该岩画点在华安县城东北约10公里处的地方,九龙江在其西侧流过。岩画磨刻在山上路边的一块孤石上,孤石旁边有深沟。画面最右边是套在一起的两个蹄印形。下边图象较密集,是11个蹄印。③草仔山岩画,该岩画点位于华安县马坑乡,岩画磨刻在一块孤石上。画面由五个蹄形组成,另有数个蛇形图案。④官畲岩画,在华安县东南15公里处的新圩乡官畲村。岩画凿刻在官畲村坟仔翰稻田边的一块孤石上。画面由7个符号构成,符号大致表现了蹄印和动物形。⑤蕉林岩画,蕉林岩画位于华安县之南稍偏西约10公里处的新圩乡蕉林村。这里巨石棋布,岩画主要反映了蛇的题材。⑥高安岩画,该岩画点在县城西南50公里的临溪。岩画由大小均等的11个圆穴组成,可能是星象图。⑦良村岩画,岩画点在良村乡芹岭村,画面的主题图案为十字形,除此之外还散布着圆穴、足印,以及类似鸟形的刻划。⑧仙字潭岩画,在九龙江支流汰溪的北岸,地属华安县沙建乡苦田村。九龙江的支流汰溪由此流过,并折而东流,形成一个较大的河湾。岩画刻于临水的石壁上,人们以为“仙人题字”,故名仙字潭。岩画分布在长约30米,高约2.5米至5米,从西向东依次分为数组,以人面像、舞蹈以及其它人物活动为主,图象中还散布着各种符号。⑨湖林脚印岩画,在华安县湖林乡中心小学岭下溪边的石桥头,有男女足迹各一个,相距约1米;湖林乡猴仔树岭中段,也有一脚印。
47、东山县峋嵝山岩画 该岩画点在东山岛铜山古城东门海滨的峋嵝山上。共两幅:第1幅位于一块巨石上。凿刻以女性生殖器为主题的图案;第2幅位于一巨石之顶,在石顶正中有一圆形的大凹穴。坑底有一人足印。
48、漳浦县岩画 共五处:①墓坑岩画,在漳浦县石榴乡寸石山上,凿刻在农田中一块孤石之顶,岩画已破坏。据县文化馆的拓片,左边一个双臂上举的人,两腿开叉成一条直线。画面中部似一动物的形状,右边还有些符号形。在这些图像之间,还有一些不规则的杂乱符号。②海月岩岩画,凿刻在海月岩南边的山顶岩盘上。岩画内容为一些脚印,脚印走向朝南。③赵家堡岩画,内容为人的脚印,不过画面已漫患殆尽。④石妈堡岩画,在县城东面10公里处的山脚下,山下有一巨石,巨石周围又有小石围绕,似为一“社神石”的遗迹,石上刻有高浮雕,其状似女性生殖器。⑤大荟山岩画,在县东45公里的佛坛镇下坑村,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这里凿刻了2组岩画,共6幅画面,内容有马蹄形、小圆穴、同心半圆形、蛇形线刻等,似有不少星座的图象,如北斗星座的刻画,表现了浓郁的天体崇拜意识。
(十七)广东岩画
49、珠海市岩画 珠海市有岩画5处,其中在高栏岛宝镜湾的4处:①藏宝洞岩画,在宝镜湾北侧的风猛鹰山的半山腰处,两巨石相夹成一洞。顶部有两块巨石覆盖。东西两壁均有刻画。东壁岩画长约5米,高约2.9米。画面线条繁复,图形反映了出海的船队、人物和云纹、水波纹等纹样,组成一个完整的巨大的图案。西壁岩画的画面受损较为严重,长约4.5米,高约1.5米,刻痕的风格与东壁画面相近。②大坪石岩画,在宝镜湾藏宝洞顶部南边,画面中心的图案似为两条船形,船下刻有类似人物或动物。该画面所反映的内容似与古人出海前为祈求平安而举行的祭祀活动有关。目前岩画已极模糊难以辨认。③天才石岩画,岩画被刻于宝镜湾的沙滩南端的巨石上,但也因岩面模糊,其意难以辨识。④宝镜石岩画,在宝镜湾岸边有一块孤立的石头,现已毁。岩画的内容主要是一个圆圈,圆圈内又有半月形弧线,并有圆点和短线。民间以为样子似一面古镜,故称“宝镜石”。⑤葫芦石岩画,在珠海市平沙区连湾山腰处的西北斜坡上,有一处岩画:岩画上主要刻画了两个椭圆形图案,因略似葫芦,人称葫芦石。画面右上角,有一圆穴的凿刻点。
(十八)台湾岩画
50、高雄县万山岩雕群 在高雄县镯口溪上源的万山溪北岸,该地为万山旧社,附近有三处岩画:①孤巴察峨岩画,“孤巴察峨”原意是指有花纹的石头。这里的岩画也是这一带岩画中最精彩的一幅。略可分为:蛇纹、人头像、全身人像、云纹、园涡纹、重园、杯状坑(小圆穴)、凹点等十几类。②祖布里里岩画,该画面以圆穴、足掌纹为其表现的主题。并有几十个凹点零星散置着,整个图象分布在横向的带状区域中。③莎娜奇勒娥岩画,岩石的上方为一自然凹坑,坑内又有敲凿着密集的小凹坑。从大凹坑内引伸出许多呈放射状的长线条,其间杂布着一些弯曲的交叉的线条以及小凹坑。所有的刻痕都很抽象,很难辨认出图形或物像。
(十九)港澳岩画
51、香港岩画 共有八处①石壁岩画,有下石壁和上石壁两处:下石壁岩画在香港大屿山南端。岩画表现的主题是正方形螺纹饰和同心圆,其中最大一幅岩画由6个正方形的螺纹组成。上石壁画面上刻于一块扁平圆石上,图形由细小的方格组成的两个正方形。②长洲岩画,位于长洲岛的东南部,离海岸线4米。石刻是在一块露头的大石上,因为高出海岸线不多,图案现在侵蚀严重。这里有两组画面,均由一些曲线和圆穴构成。似有两蛇相间的图形,画面中间还散布着一些小圆穴。③大浪湾岩画,该岩画点在香港岛东南大浪湾海滩的东侧,图形以曲线组成,形状抽象,中央图案似为双“眼”,也有学者认为是有眼的蛇头。其左右及下方均有复杂的几何纹线。这里的石刻面积较大,高90、阔180厘米,可能是表现鸟兽的图形,反映了原始的图腾崇拜。④黄竹坑岩画,该岩画在香港岛南黄竹坑的一小溪边。香港的岩画大都在海滨,唯此刻深入内陆1公里。岩画画面上以一些方形或圆形的涡旋纹图案刻画为主,还有一些符号,图案内容比较抽象,有的似为兽面,有的像是一个舞蹈的女人。⑤蒲台岛岩画,该岩画点在香港岛东南海中蒲台岛南端。是一朝南的石刻,离开水面约5米,几乎垂直,这里有一条石缝隔开两组岩画,西侧的一组高约1.35米、宽约0.50米,主题仍是一些纹饰,有些纹饰貌似兽面,有的似动物形象;还有一些为螺纹。⑥东龙岩画,该岩画点在香港岛东面海中孤岛东龙洲。距海5米,刻面高约1.80米、宽约2.40米。该岩画被一岩石裂缝隔成两半,右边的一半画面上有一羽毛丰润、冠饰奢华的鸟,刻画的线条很流畅。左侧的一半画面十分抽象,有的学者认为是鸟捕鱼的情景;或认为是一个带有头饰的人面像。⑦龙虾湾岩画,该岩画点在九龙东部海边的龙虾湾路北侧。岩画刻于面东的一块大石上。该岩画的刻痕已经很模糊,画面上凿刻着大量繁密的横向曲线,粗看似群蛇奔走,细细审之似有人面像和鸟兽纹样,无法确认。⑧滘西洲岩画,该岩画点在香港滘西洲北岸上。离最高水位仅2米。该岩画风化得极为严重,下半部分已漫患难识,只是依稀可见一些鸟兽图纹。⑨大庙湾岩画,该岩画为几条抽象的长曲线,含义不清。
52、澳门寇娄岛岩画 该岩画点在寇娄岛卡括湾朝南的山谷里。岩画主要表现了船只,另外还有一些排列得井然有序的小圆穴(杯状穴)。
(二十)河南岩画
包括具茨山岩画和方城岩画,皆是2009年后发现。这两处岩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中部地区岩刻、岩画考古发现的空白,也丰富了中原地区古文化的内涵。
53、具茨山岩画 2009年在河南禹州、新郑、新密境内均有发现,其中绝大部分在禹州市境内,共有岩画3000多处。图形为圆形、方形、条形以及网状等岩画符号及其排列组合形式,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和鲜明的特色,与中原上古文化当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其年代当不晚于4000年之前的新石器中期。
54、方城岩画 2010年1月首先在清河乡沙庄、张庄一带山冈上发现。在一片裸露的岩石,上面凿刻着几十处圆形凹穴,有单个凹穴、双连凹穴、三连六连凹穴及多穴组合图案,这些凹穴深浅不一、排列有序,与具茨山岩画相似。其后又陆续在方城县四里店、柳河、袁店、拐河、古庄店等乡镇发现五处。方城岩画很多内容可能是当时祭祀的一种记录。其中比较少见的米格形图案、方格形图案都很像古时候的阵势图,可能与战争有关,后来的棋盘或许就是由这样的阵势图演变过来的。在古庄店乡刘岗村一块大石上,除凿磨了成组而又排列规整的凹穴星纹外,还错落有致地布满了几十个凹穴星纹。在凹穴间,又穿插凿刻了四五个方槽。在凹穴、方槽之间,又凿刻了不同方向的沟槽线,连接贯通,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图形,可能是星象图或示意图。有的学者认为:“这幅远古示意图之完整,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岩画中也不多见。”方城岩画群与其他地方发现的岩画相比,特色鲜明,既有抽象的,又有具象的,涉及自然崇拜、生殖崇拜、日常生产生活记录等,内容丰富多彩。但在具体解读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资料:陈兆复《中国岩画发现史》;陈兆复、苏胜《中国岩画点总目》;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纳木错扎西岛洞穴岩壁画调查简报》,《西藏日土县三处岩画调查简报》,洛桑扎西《那曲尼玛县夏桑、加林山岩画调查简报》,《西藏定日县门吉岩画调查简报》、互联网等。
陈友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