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立储

  近来,国人对河南安阳出土的一座汉魏陵墓争论不休,原因是陵墓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量级“大腕儿”——曹操。争论还在持续,我们对墓主人到底是不是曹操不作讨论,对曹操一生的功过是非也不评说,本期历史讲堂专门介绍一个话题,那就是曹操是如何选择继承人的。

  曹操一生儿女众多,但到晚年,最为欣赏也是有可能继承王位的有两个,曹丕与曹植。曹操戎马一生,到最后自封为魏王,这选继承人的事可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儿子,也各有优点长处和不足。但是最后,曹丕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究竟看中了曹丕的什么,从而让他放弃了特别偏爱的曹植呢?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曹植,但周围大臣普遍反对,曹操才没有这样做。一次,曹操派曹植带兵出征,想考察一下这个儿子有没有统领军队的才能,曹植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父亲给自己一次表现的机会。但在出征前他竟喝得烂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若干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曹操看出来了,曹植只配当个酸腐的文学家,难以担任足智多谋的政治家。而曹丕就很懂得把握机会,在司马懿等大臣的帮助下,在立储斗争中逐渐占了上风,自然成了胜利者,最终继承了王位。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立为王世子。

  看来,曹植虽然文采出众,但性格软弱,行为放荡不羁,在治国方面远不如其兄长。曹丕多技艺,善骑射,深谋远虑,很适合治理国家,他在争夺继承人的斗争中获胜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一个人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做到多读书,不读死书,培养全方面的才能。

来源:国学网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