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杯警醒中国围棋文化缺失 业余职业谁是真职业

  新浪体育讯 10月6日,陕西汉唐第2届国学杯业余围棋大奖赛在西安落下帷幕,比起那10万元奖金的归属,更令我们在意的却是棋盘外的一些东西。

  警醒中国围棋文化缺失

  提到国学杯,可能不少人首先联想到的是那10万元冠军巨奖,但这项比赛最重要的关键词其实是“国学”这两个字。“棋虽小道,却通于大道,它浓缩着厚重的儒、道、释思想和多种文化艺术,融贯在绵绵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这是国学网总裁尹小林先生为国学杯写的一篇《缘起》中的一句话,这也是国学网赞助举办国学杯的初衷。

  然而随着围棋竞技比赛的日趋惨烈,我们对围棋文化的认知不进反退。王汝南在开幕式上有感而发,坦言中国围棋在文化上急需“补课”,当场就打算给所有的职业棋手每人买一本国学网编写的围棋文化书籍回去。在“博弈天下”围棋文化论坛上王老又建议在各大道场学棋的孩子们最起码读一读有关围棋的唐诗。

  在围棋文化的传承上,不得不说日本远远走在了我们前面。据说日本的小棋手成为职业棋士之后,先要统一去练三个月毛笔字。名人战、本因坊战、棋圣战等日本国内大赛更是充斥着厚重的历史韵味。各种各样的就位仪式,颁奖仪式,说是作秀也好,说是冗余也罢,总之日本是把围棋当做“道”来渲染的。

  据说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士大夫”的标准就是:他会不会下围棋。围棋棋盘之外的东西其实一点也不比棋盘里面的简单。国学网的宗旨就是整理和推广我们中华文明的精华,国学杯的举办给日益浮躁的中国围棋提了一个醒儿,内涵是你最终能够走到多远的决定因素。

  业余的职业棋手 职业的业余棋手

  国学杯冠军奖金10万和中国围棋名人战的冠军奖金是一样的,但两项比赛的夺冠难度显然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国学杯的奖金还不是业余比赛里最高的,10月下旬举行的陈毅杯冠军奖金高达12万元,据说已经有不少职业棋手动心,有退段来下业余比赛的想法了。

  何为职业棋手?顾名思义,以下棋为职业的人,这里的下棋应该是指围棋比赛。中国目前活跃的加上不活跃的职业棋手有500人左右,但真正能靠参加比赛获取对局费生活得不错的恐怕超不过100人,这还要多亏了围甲联赛。很多职业低段棋手,一年只能参加三个比赛,个人赛,段位赛和全国团体赛。个人赛和段位赛甚至还要自费参赛,因此很可能出现参加职业比赛负收入的咄咄怪事。这些低段棋手有的在道场教棋为生,有的选择去读大学另谋生路,参加职业比赛变成了“业余”的事情,或许叫他们业余的职业棋手更为贴切。

  何为业余棋手?顾名思义,以围棋为爱好,业余时间下棋的人。然而现在陈毅杯,国学杯,丰城杯、凉都杯种种业余比赛,冠军奖金少则五万,多则十余万,有些带有团体性质的比赛,参赛的顶尖棋手有的还有出场费拿。以马天放为例,去年他拿了国学杯10万元奖金,这个数字恐怕是一些所谓职业棋手参加一辈子比赛都挣不到的,而马天放只用了短短的一个十一假期。现在业余棋界有不少棋手靠参加比赛获得的奖金就可以生活得非常不错,他们可以说是以参加业余比赛为生的人,或许应该称他们为职业的业余棋手。

  其实无论是业余职业棋手,还是职业业余棋手,都有他们自己存在的理由,一方是坚持着围棋梦想,一方则享受着快乐围棋。但我觉得宁可多些快乐的职业业余棋手继续存在,也不要看着那些业余职业棋手的梦想被现实无情打败,中国围棋的厚度优势不应该建立在很多人的悲剧之上。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