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哥廷根大学全球人文研究中心成立仪式”顺利举办

  2021年7月1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德国哥廷根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哥廷根大学全球人文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共同承办的“华东师范大学-哥廷根大学全球人文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世界文字系统研究论坛”在闵行校区人文楼4108会议室顺利举办。此次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与会学者在现场、或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积极分享、热情交流。

  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哥廷根大学全球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朱国华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哥廷根大学全球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范劲教授分别致辞。吕志峰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概况,以及近年来与德国哥廷根大学人文学院的多层次交流合作的历史与进展。从2018年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与哥廷根大学人文学院先后签署了校级合作备忘录、交换生协议等,并共建了汉语言文学(世界文学方向)本科双学位项目,通过师生互访、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共建慕课等形式逐步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华东师范大学—哥廷根大学全球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朱国华教授讲到,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任何学者都不可能超脱世界学术潮流,任何学术某种意义上也都是全球性学术交流的产物。全球化既为学术交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学术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华东师范大学—哥廷根大学全球人文研究中心的成立,得益于全球化的学术交流,将致力于突破学术视野壁垒,改变思维,推进古今、中西文明相互交流、借鉴、学习与融汇,从人类文明的原点汲取力量,拓展对中西古典文明的综合研究。该中心副主任范劲教授在开幕式上介绍了两校文字学悠久的历史、所取得的成就,并向支持、关心该中心成立的两校领导、与会学者和办会人员表示感谢。

  第一场“世界中的古文字”交流分享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明园”晨晖学者顾文艳博士主持,共四位研究者分享了研究成果。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Camilla Di Biase-Dyson教授以“The abbreviation of words in Ancient Egyptian medical texts”为题介绍了埃及文字医药文献中医生抄写药方时如何简写速记,以便他们书写便捷但仍可以理解。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王献华教授以“The Interface between Mapping and Writing in Early Mesopotamia”为题,讨论了米索不达米亚平原绘制地图和文字书写之间的内在联系。

  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陈永生副教授以“The Ideograph+phonograph Compounds in Egyptian and Chinese Writing”为题进行分享,并表示形声结构是汉古文字和埃及文字常见的现象,两种文字之间有很多相似性。

  来自哥廷根大学的Winfried Rudolf 教授以“The Electronic Corpus of Anonymous Homilies in Old English – Palaeographical Perspectives”为题,讲述了文字学视域下的古英语匿名布道文献数据库研究。

  在第二场交流分享会上,主持人哥廷根大学世界文学专业负责人 Matthias Freise教授首先致辞,介绍了哥廷根大学人文学院的概况,并对两校未来更深层次的合作寄予美好的祝愿。随后,四位研究者进行了分享交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郭瑞副教授介绍了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的基本情况以及汉字数据化二十年来的成果。他以“A research on an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tool for bronze inscriptions of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为题进行分享,强调了商周金文数据库在青铜器铭文人工智能识别中的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商周金文智能镜”的功能组成以及整个研究过程,以期为其它文字的人工智能识别研究提供经验。

  来自哥廷根大学的Cornelia Schindelin(沈孟坤雅)博士以“The Li-­Variation (隶变/隸變) lìbiàn. When the Ancient Chinese Writing Changed to Modern Chinese Script”为题展开交流,论述了在汉字教学中古文字字形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汤志彪副教授以“The importance of the punctuation marks in the Chinese ancient document unearthed”为题,介绍了出土古文献中标点符号类型以及重要意义。

  来自香港大学的戴忠沛助理教授以“The mid-eighteenth century imperial glossaries in Zhuang character script: with a focus on the Glossary of Zhen’an Native Chieftain in Guangxi”为题进行分享,介绍了壮族语言文字的概况,详细讲述乾隆年间《镇安府译语》里方块壮字语音和文字反映出来来的语音层次、文化层次的差异。

  在闭幕式上,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中国文字》)执行主编张德劭副教授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总结,并对与会学者的精彩发言和热情参与表示感谢。本次论坛涉及埃及文、楔形文字、古英文、古汉字中的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隶书、古壮字等多种语言和文字,涉及语言学、文字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讨论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兼而有之。汉古文字是中国的传统学科,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文字种类多样,是世界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学者研究国外的文字,国外学者研究中国的文字。中外文字学家就埃及文字,楔形文字等不同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不同文字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张德劭在总结中还表示,期待今后创造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文字、文明之间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最后,张德劭副教授还介绍了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的国际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中国文字》)的基本情况,表示该期刊将努力成为构建中西方文字之间的桥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字。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