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代典籍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

  7月10日上午,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和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共同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2021年元代典籍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42届年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隆重召开,党委委员、副校长宫箭教授、科技处处长王志强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赵生群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名誉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朱杰人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可永雪教授、高林广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曹书杰教授、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浙江大学刘进宝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董恩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少川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黄爱平教授、西北大学郝润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王锷教授、安徽大学诸伟奇教授等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国内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单位的共28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文学院闫艳教授主持。文学院全体教师和研究生代表,以及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会议。

  宫箭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并向各位专家学者介绍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和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就文学院的学科特色和学术成就也作了简要介绍。他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能够关心、支持内蒙古师范大学,支持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也希望内蒙古师范大学相关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和同学们,要抓住本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虚心向各位专家学者请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教学水平。

  赵生群会长代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发言,他在致辞中感谢承办此次会议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以及为会议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和志愿者。他指出,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摇篮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这里历史厚重,源远流长。今年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年份,在中华大地上,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进。同时,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泥沙俱下,中华腾飞面临各种阻力和挑战,这让我们对历史文献研究的当代意义与责任担当也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

  开幕式后举行了大会主题报告,报告由东北师范大学曹书杰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评议。北京师范大学周少川教授、浙江大学刘进宝教授、安徽大学诸伟奇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闫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涛教授分别以《元代类书的整理与研究》《文明互鉴与民族融合的典范——以〈莫高窟六字真言碣〉为中心的探讨》《新中国初期古籍整理工作的起步与新变》《古代通俗类书研究》《谈谈〈永乐大典〉本〈析津志〉》为题发言。杜泽逊教授对五位学者的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并作了精彩点评,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原馆长邱瑞中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李雄飞副研究馆员、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李俊义教授等学者围绕大会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

  开幕式后举行了大会主题报告,报告由东北师范大学曹书杰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评议。北京师范大学周少川教授、浙江大学刘进宝教授、安徽大学诸伟奇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闫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涛教授分别以《元代类书的整理与研究》《文明互鉴与民族融合的典范——以〈莫高窟六字真言碣〉为中心的探讨》《新中国初期古籍整理工作的起步与新变》《古代通俗类书研究》《谈谈〈永乐大典〉本〈析津志〉》为题发言。杜泽逊教授对五位学者的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并作了精彩点评,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原馆长邱瑞中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李雄飞副研究馆员、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李俊义教授等学者围绕大会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

  7月11日下午大会圆满闭幕。闭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董恩林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谢辉副教授、山东大学江曦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陈冬冬副教授、上海博物馆陈才副研究馆员、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南江涛副编审、黑龙江大学杨栋教授六位学者分别作为各小组代表,就各组讨论情况作了总结发言。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秘书长王锷教授作了年度工作报告。最后,董恩林教授代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及全体参会专家学者,对承办方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辛勤付出和周密安排表示衷心感谢!

  本次会议是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近年来承办的大型学术会议之一,对于提高内蒙古师范大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促进中文、历史等学科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也扩大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学科影响力和学术声誉,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据悉,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下一届年会将于2022年秋季在曲阜师范大学召开。(图文:文学院)

  

Comments are closed.

Baidu
map